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梁启超谈家庭教育
出版年: 2020-6-8
页数: 660
定价: 89
装帧: 精装
丛书: 梁启超·修身丛书
ISBN: 9787532595747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史上最强老爸”的家教之道。
★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信、文章,精校整理,并加导读、题解、注释。
★ 终其一生梁启超大概都是那个时代最忙的人,但家庭生活之于他就如水之于鱼,须臾不能离且乐在其中。
★ 他对子女和家庭投入十二分热烈的爱情,成就了近代家庭教育的传奇。
★ 学业、爱情、工作、生活,梁启超一一为儿女解惑。读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 本书为“梁启超修身系列丛书”的最后一种,加上此前出版的《梁启超修身三书·德育鉴》《梁启超修身三书·节本明儒学案》《梁启超修身三书·曾文正公嘉言钞》《梁启超修身讲演录》,成为全面深入了解梁启超学问和立身之道的完整书系,亦为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的根本——修身德育——的绝好途径。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处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我自己常...
编辑推荐: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史上最强老爸”的家教之道。
★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信、文章,精校整理,并加导读、题解、注释。
★ 终其一生梁启超大概都是那个时代最忙的人,但家庭生活之于他就如水之于鱼,须臾不能离且乐在其中。
★ 他对子女和家庭投入十二分热烈的爱情,成就了近代家庭教育的传奇。
★ 学业、爱情、工作、生活,梁启超一一为儿女解惑。读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 本书为“梁启超修身系列丛书”的最后一种,加上此前出版的《梁启超修身三书·德育鉴》《梁启超修身三书·节本明儒学案》《梁启超修身三书·曾文正公嘉言钞》《梁启超修身讲演录》,成为全面深入了解梁启超学问和立身之道的完整书系,亦为学习和实践传统文化的根本——修身德育——的绝好途径。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处何种境遇,常常是快乐的。”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姊弟兄的模范。”
“你们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我常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内容简介:
回望晚清民国,我们发现了一个教育的传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个寒素之家,竟然诞生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梁启超;梁启超又进一步发扬家风,培养出了一大批梁家子弟,子女九人均龙跃凤鸣。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院士,1948年中国首次设立院士制度时,梁家的两个儿子思成、思永同时当选,思礼则于1987年、1993年分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甚至他的弟弟梁启勋、梁启雄和侄子梁廷灿在其引导和指点下也成为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可以说,新会梁氏满门俊秀,星光灿烂。
梁启超时代的教育环境同今天极其相似,学校教育偏重知识,传统教育的根本德育被忽视。梁启超在呼吁和实践教育改革的同时,倾注大量心血在家庭教育上,获得了极好的效果。其家庭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德育、智育、情感教育的完美结合,对于当下教育和家庭教育极具引领和补偏救弊的作用。
为了完整体现梁氏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针对年轻父母和教育者的需要,全面收集梁启超给儿女的书信、家庭讲学文录、自述和对亲人的怀念等,精心编校,书前有详细的前言、导读,每篇书信、文章均有背景介绍,并对所涉人物、难懂词语加以注释。
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给孩子们的信100余通,包括修养、为学、情感、处世等内容。
二、梁启超的自传、对父母和妻子的追忆,亲赴讨袁前线的《从军日记》等。
三、给孩子们讲孟子的完整讲稿、指定儿女读的《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讲演稿等。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的创作者
· · · · · ·
-
梁启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启超(1873—1929)
广东新会人,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作家、政治活动家。与康有为一起主导了戊戌变法,名满天下;其文字不论内容属于政论还是文化教育,均脍炙人口,万人传颂。在很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并创获甚丰。其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修身之学浸润很深,后期致力于提倡以传统的修身之学充实国民教育。
彭树欣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梁启超思想及儒学研究,其在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出站报告题为《古代人生哲学在晚清民国的生存状况——以梁启超为中心》,其中详细介绍和评价了梁启超所编篡的三种修身德育读本。
目录 · · · · · ·
代前言:梁启超的家庭教育 \刘海滨
导读
一、给孩子们的信
1912年
与思顺
心境泰然,绝无着急
与思顺
吾虽终日劳劳,精神逾健
与思顺
当念光阴难得,黾勉日进
与思顺
宜常侍游祖父以慰岑寂
与思顺
吾一身实为北京之中心
与思顺
思成学课归汝监督试验
与思顺
欲令思成往青岛“留学”
与思顺
汝学居然有味,吾甚慰也
与思顺
汝所学日入实际,思成字极有笔意
与思顺
思成多用力于国文
与思顺
祖父年高,非迎养在此,则一日不能即安
与思顺
令思成熟诵《四书》,吾游曲阜极思挈汝行
与思顺
告汝母切切不可再投机
与思顺
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
与思顺
汝求学总不必太急
与思顺
若吾爱女在侧,当能令我忘他事
与思顺
吾以得汝书为惟一乐事
与思顺
汝不许常常念我太过,以纷向学之心
与思顺
归国后为汝诸弟妹求学真一大问题也
1913年
与思顺
思成留学事再作商量
与思顺
吾儿万不可病
与思顺
受学只求理解,无须强记
与思顺
若患神经衰弱,则功课必须减少,或更停课调养
与思顺
吾少年受业师乞其授思成辈学
与思顺
此(字课)吾频年所用养心之良法
与思顺
吾半月来书兴大发
与思顺
参考书亦不必太多读
与思顺
所受刺激颇多,然吾常自镇
与思顺
试思我闻此喜慰何如耶
与思顺
念归后难得良师,故欲汝受此完全教育
与思顺
欲汝成学之心尤切
与思顺
为汝成学计,无论如何我终乐待也
与思顺
名师不易得,岂可交臂失之
与思顺
想念双涛索居之乐
与思顺
吾行无险诐,决不召险
与思顺
吾更为小人所最疾忌,亦只得居易俟命耳
与思顺
吾每有游宴,辄念吾爱女,恨不与偕
与思顺
作今日之中国人安得不受苦,我之地位更无所逃避
与思顺
事之艰辛,非今日始知之,故亦无畔援,无歆羡也
1915年、1916年 ——1928 略
二、身世、家世与亲人
三十自述
从军日记
哀启
我之为童子时
悼启
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
三、家庭讲学、教育文稿
读《孟子》记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附:论女学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8.9
-
- 美国历史教育的困境 6.9
-
- 阅读力 7.2
-
-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7.7
-
- 宝贝,你们好吗? 8.6
-
- 什么是博雅教育 8.8
-
-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9.2
-
- 精准回应 8.9
-
- 如何给孩子讲艺术 8.9
-
- 一流的教養 8.0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今天我们也该这样做父亲
梁启超《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
梁启超: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父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点击右上方,关注@库小七站长,和你一起实现个人成长! 作者:叶知秋(库小七站长团队) 家庭教育中,父亲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心理学家格尔迪认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那... (展开)>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 这本和汉唐出的宝贝你好吗那本是不是一样的 | 来自一天到晚游泳的 | 2023-05-02 15:15:15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父母必读 (peter)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教养 (y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9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天长地久 2023-03-11 16:35:58 北京
看了三分之一,就是家信集,起了个讨巧的书名,最近买过基本上海古籍的此类书,质量参差不齐,也有滥竽充数的,要小心
2 有用 TheOne 2021-12-19 11:56:15
前言和导读受益匪浅,正文都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文化教育和德育如何相辅相成,而又不顾此失彼?管理子女如何严格要求,而又不失亲密?这些问题恐怕早已不是我们现代人的困惑,梁启超早已给出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3 有用 Amlty 2020-11-17 16:50:00
以德育统摄智育,将传统的修身之道贯穿于知识学习之中。
6 有用 格雷西 2020-09-19 12:48:26
父母真的是子女的起跑线。不过这个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参看康有为。
15 有用 维舟 2021-06-18 20:30:52
从“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结果来看,梁启超确实堪称近代家教最成功的父亲之一(或许可以把“之一”去掉)。从他的家信来看,初期写法较传统,但1920年后有明显变化,这或许又与他对“新新青年”的寄望存有关联,其家教的成功,可能“开新”多过“持旧”。印象颇深的一点是他对各子女均相当开明,关心的也不仅只是其学业,当然,本书所受只是他的文字,但对子女的教养,两位夫人李惠仙、王桂荃恐怕也相当重要。又及,他家... 从“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结果来看,梁启超确实堪称近代家教最成功的父亲之一(或许可以把“之一”去掉)。从他的家信来看,初期写法较传统,但1920年后有明显变化,这或许又与他对“新新青年”的寄望存有关联,其家教的成功,可能“开新”多过“持旧”。印象颇深的一点是他对各子女均相当开明,关心的也不仅只是其学业,当然,本书所受只是他的文字,但对子女的教养,两位夫人李惠仙、王桂荃恐怕也相当重要。又及,他家信中提及康有为身后“家里真是八塌糊涂”,“我真不解,像南海先生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这本身颇可见师徒俩的不同性情与家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