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克里斯托夫·科赫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 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原作名: The Quest for Consciousness: A Neurobiological Approach
译者: 顾凡及 / 侯晓迪
出版年: 2012-6-1
页数: 587
定价: 7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开放人文
ISBN: 9787547810149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副标题: 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原作名: The Quest for Consciousness: A Neurobiological Approach
译者: 顾凡及 / 侯晓迪
出版年: 2012-6-1
页数: 587
定价: 7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开放人文
ISBN: 9787547810149
内容简介 · · · · · ·
意识是科学上至今还未解决的超级秘密之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意识有什么益处?只有人才有意识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动作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其中?回答这些问题,将使我们对人之所以为人有全新的认识。
本书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本书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裂脑人”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本书反映了继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之后,他们合作研究的新进展。本书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意识探秘的创作者
       · · · · · ·
  
- 
              
                  
              
              克里斯托夫·科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stof Koch)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认知和行为生物学教授,从事计算生物物理以及视知觉、注意和意识的神经基础研究。他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和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F.Crick)的主要合作者,共同开拓了对意识的科学研究。
目录 · · · · · ·
        弗朗西斯·克里克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缩写词对照表
第1章 意识研究导论
第2章 神经元——知觉的原子
第3章 看之初
第4章 初级视皮层是典型的新皮层区域
第5章 什么是意识的神经关物
第6章 意识的神经相关物不在初级视皮层
第7章 大脑皮层的构筑
第8章 初级视皮层以上的脑区
第9章 注意和意识
第10章 注意的神经基础
第11章 记忆和意识
第12章 你能无意识地做些什么:体内的僵尸
第13章 失认症、肓视、阗痫和梦游:僵尸的临床证据
第14章 有关意识功能的几点猜测
第15章 时间与意识
第16章 游移不定:追寻意识的踪迹
第17章 分裂大脑,分裂意识
第18章 关于思想和无意识微型人的进一步思考
第19章 一个有关意识的理论框架
第20章 访谈录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中文版序
前言
缩写词对照表
第1章 意识研究导论
第2章 神经元——知觉的原子
第3章 看之初
第4章 初级视皮层是典型的新皮层区域
第5章 什么是意识的神经关物
第6章 意识的神经相关物不在初级视皮层
第7章 大脑皮层的构筑
第8章 初级视皮层以上的脑区
第9章 注意和意识
第10章 注意的神经基础
第11章 记忆和意识
第12章 你能无意识地做些什么:体内的僵尸
第13章 失认症、肓视、阗痫和梦游:僵尸的临床证据
第14章 有关意识功能的几点猜测
第15章 时间与意识
第16章 游移不定:追寻意识的踪迹
第17章 分裂大脑,分裂意识
第18章 关于思想和无意识微型人的进一步思考
第19章 一个有关意识的理论框架
第20章 访谈录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开放人文(共188册),
这套丛书还有
《当代大数学家画传》《千年难题》《亚原子世界探秘》《对称的历史》《对生命的敬畏》
等
。
喜欢读"意识探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意识探秘"的人也喜欢 · · · · · ·
意识探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读后
                        好书,规矩的科普书,首尾呼应,以哲学开始到哲学结束,后面有名词解释。翻译可能略有问题,有极个别的专有名词与解剖学的不一样。需要脑解剖作为先导书,不然的话可能会一头雾水。 身心·心智问题一个科学上的母题就是如何从生物层转化成思维层。本书把这一个过程分为三个层,...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 「外显表征」和「内隐表征」是什么意思? | 来自charlotte | 7 回应 | 2023-08-25 02:47:2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Roberts & Company Publishers (2004)9.3分 26人读过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7.7分 37人读过
 - 
        Roberts and Company Publishers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一) (37°暖)
 - 各知识领域的优秀基础教材与读本 (Fati)
 - 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演化生物学 (林村河畔)
 - 2013书架(A) (苇间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意识探秘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wxl 2014-12-16 16:43:41
“请你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好吗?”爱丽丝说。 矮胖子看上去很高兴:”你这会儿说起话来,总算像个讲道理的孩子了。我说’莫可名状’,意思是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谈得够久了,还是说说你接下来打算干什么吧。反正你也不会一直停留在这一个话题上。
19 有用 亲爱的猥琐猪 2016-06-06 22:02:06
较早的研究了,但地位不轻。作者说过自己是还原论者,不,我感觉大多数学者或多或少都有还原论倾向,不然完全的未知就无法找到切入点。而对意识还原的结果是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以及可想而知的未来,人脑运作方式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运作方式在表面上逐渐融合。这样的融合是否就是真理,尚无定论。稍有错漏,NCC就是下一个玄学……
0 有用 磐梨 2021-12-21 11:34:45
读最后一章节就搞定了,没什么新意的意识实验报告,没有想象力,甚至还有点鸡汤。
20 有用 ω 2016-07-12 10:19:07
“前额叶受损的患者通常不抱怨他们在意识方面有什么问题...人们往往注意不到自己的严重缺陷,这很不幸,因为它说明人类心智的内省能力十分有限。”
1 有用 苏氨酸 2019-11-25 13:43:00
噢 硬核且好看…顺便被安利了赫胥黎的《知觉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