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孙恺祥
出版年: 2011-9
页数: 314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心理
ISBN: 9787532755400
内容简介 · · · · · ·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社会使人们与自己创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组织、其他人,甚至自己疏离开来。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对这种趋势放任自流的结果将是为异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会。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社会组织方案后,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不再是达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社会的经济增长不应凌驾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会中,个人应当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
作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性欲视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
《健全的社会》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是对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状况的一次有力的探索。
精神健康的问题是否只涉及某些“不适应”社会的个体?社会作为整体是否会患上精神病?对此,弗洛姆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现代社会使人们与自己创造的事物、自己建立的组织、其他人,甚至自己疏离开来。现代资本主义造就了“可支配的人格”。对这种趋势放任自流的结果将是为异化力量所支配的精神失常的社会。在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各种社会组织方案后,弗洛姆提出了第三种方案:在理想的社会中,个人不再是达成其他人的目的的手段,个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核心关注点,社会的经济增长不应凌驾于个人的发展之上;在精神健全的社会中,个人应当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
作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弗洛姆对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看法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派的观点有根本的区别。后者将性欲视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基本动力。对此,弗洛姆明确提出:人的基本感情并不植根于他的本能需要,而是产生自人类生存的特殊环境。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的影响。
健全的社会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艾里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裔犹太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逃避自由》、《自为的人》、《精神分析与宗教》、《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弗洛姆十分重视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他的思想融汇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学说。
目录 · · · · · ·
第一章 我们精神健全吗?
第二章 一个社会是否会生病?——社会常态的病理研究
第三章 人类状况——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关键
人类状况
根源于自身生存环境的人的需要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我们精神健全吗?
第二章 一个社会是否会生病?——社会常态的病理研究
第三章 人类状况——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关键
人类状况
根源于自身生存环境的人的需要
第四章 精神健康与社会
第五章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
社会性格
资本主义的结构
第六章 其他各种诊断
十九世纪
二十世纪
第七章 各种解答
专制主义的偶像崇拜
超级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第八章 通向健全之路
概论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291
文化改革……295
第九章结论……30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快乐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今天,大多数人大概会这样来回答这个问题:快乐就是有“乐趣”,或者“玩得痛快”。至于“什么是乐趣?”这个问题,回答就得视个人的经济情况而定,更得看他所受的教育及其个性结构了。不过,经济方面的差异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重要。社会上层阶级的“欢乐”是那些支付不起而又极希望享受的人的“乐趣”模式——而社会下层阶级的“欢乐”则日益成为上层阶级的廉价摸仿对象;两者虽然在费用上不同,在性质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种乐趣包括些什么内容呢?包括看电影,参加舞会,打球,听收音机,看电视,星期天乘车兜风,做爱,礼拜天早晨睡懒觉,如果有钱就去旅游。如果我们用一个更讲究的词来代替“乐趣”或“玩得痛快”,我们大概可以说,快乐的概念最多相当于享乐。如果我们将上面讨论到的消费问题考虑进去,我们就可以更精确地给这一概念下这样的定义:快乐就是无节制的消费、按电钮的权力以及懒散。 从这个立场出发,我们可以把快乐定义为忧伤与悲哀的反面。一般人也确实将快乐定义为没有忧伤与悲哀的精神状态。但这种定义却表明,快乐的这种概念大成问题。一个活生生有感觉的人不可能不忧伤,在一生中他会经历很多次忧伤。其所以如此,不仅因为我们不完善的社会安排造成了那么多不必要的苦难,而且由于人类生存的性质,这种性质使人不得不以深重的痛苦和悲哀对生活作出反应。正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必定忧伤地意识到,在我们短暂而多难的一生中,在志向与实际成就之间,必然存在着差距。既然我们必然面对死亡的事实,不是我们死在心爱者之前,就是他们(她们)死在我们前面——既然我们每天都看到痛苦,不可避免的、不必要的以及浪费精神的苦难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怎么能避开痛苦与悲哀呢?只有当我们让感觉迟钝起来,反应变慢,爱不那么深之时,只有当我们麻木不仁,对人对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回避痛苦与悲哀。 如果我们想从反面来给快乐下...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 -
由于人有自我意识,他意识到自身的无力和生存的有限性。他看到了自己的末日——死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人类状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健全的社会"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健全的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健全的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1 条 )
异化了的我们,异化了的社会
> 更多书评 7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Routledge (2001)9.0分 3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9.0分 601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9.0分 563人读过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8.6分 32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1 (default:)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一) (Sheryl)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67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健全的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𝑰𝒅𝒊𝒐𝒕𝒂𝒆𝒗𝒊𝒄𝒕𝒖𝒔 2012-02-19 08:22:10
以前看過的一部電影裡有句臺詞是“只有一樣東西能使靈魂完整,那就是愛”,在這本十分淵博且富有洞見的書中,作者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幾乎照搬了《會飲》中第俄提瑪的敘述……另外關於戀母情結與現代政制的起源的論述十分獨到。
12 有用 布鲁瑞 2012-05-13 19:02:01
只看前四章就足够了。一评论甚佳:对于心理学家来说,他过于“社会学”了;而对于社会学家来说,他又过于“实在论者”了;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他太“唯意志主义”了;而对于神学家来说,他又太“人文主义”了。
3 有用 思维广又欢乐多 2014-05-09 16:15:30
人本主义也有点契合很喜欢的尺度问题的思路。虽然solution不够,但适合自省。有尊严地生活,爱的能力,理性地看待事物,选择和创造,自我认同感,自发地体会和享受生命, 也是我的理想啊。
3 有用 cookie.z 2018-03-16 00:20:47
前半部分尤其引人深思,走在路上都会不由自主考虑起来。虽然书名似乎讲社会,但其实结结实实展示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关乎生活和自我。六十年前的书,准确预测了当今我们的生活。近期困扰的事情几乎都有了头绪,生活工作学习方方面面的基础都被动摇了——需要想一想、重新稳一稳。
3 有用 海豹乐园园长 2013-09-21 18:47:57
“人类面临最根本的抉择,这不是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作一抉择,而是要在人的机器化与人本主义的公有制社会主义之间做出选择。眼前的很多事实表明,人正在选择使自己成为机器人的方向,这就是说从长远观点看,人正在走向疯狂与毁灭”——艾里希·弗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