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译者: 赵德明
出版年: 2012-1-1
页数: 869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波拉尼奥在文景
ISBN: 9787208102019
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最佳小说奖
《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首
《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说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旧金山纪事报》年度50部最佳小说
《西雅图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杂志》年度十佳小说
美国Amazon 年度编辑选书 读者最爱十大书籍
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
新千年最佳小说
2666的五部分讲述了五个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故事。第一部分《文学评论家》讲述四个来自欧洲不同地区(英法西意)的文学评论家,因为共同喜欢及研究一位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而成为朋友进而成为情人的故事。几人得知阿琴波尔迪曾在墨西哥现身时,便共同前往。这个部分的基调很平静,甚至有轻喜 剧般的轻松可人。但进入尾声时,气氛开始诡异起来,有很强的梦幻色彩。
第二部分《阿玛尔菲塔诺》是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在第一部分里他曾是几位评论家的向导,因为他宣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
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最佳小说奖
《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首
《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说
《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
《旧金山纪事报》年度50部最佳小说
《西雅图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杂志》年度十佳小说
美国Amazon 年度编辑选书 读者最爱十大书籍
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
新千年最佳小说
2666的五部分讲述了五个独立又彼此呼应的故事。第一部分《文学评论家》讲述四个来自欧洲不同地区(英法西意)的文学评论家,因为共同喜欢及研究一位德国作家阿琴波尔迪而成为朋友进而成为情人的故事。几人得知阿琴波尔迪曾在墨西哥现身时,便共同前往。这个部分的基调很平静,甚至有轻喜 剧般的轻松可人。但进入尾声时,气氛开始诡异起来,有很强的梦幻色彩。
第二部分《阿玛尔菲塔诺》是举家迁居到墨西哥的智利教授的故事。在第一部分里他曾是几位评论家的向导,因为他宣称曾与阿琴波尔迪有一面之缘。这一部分里,几位评论家已不见踪影,只留下这位日渐迷幻的教授,他不只能听到死人对自己说话,更是在某天效法杜尚,把一本偶然发现的几何学著作挂在自家的晾衣绳上,看风吹动书页。这部分也交待了教授的妻子迷恋上一位疯诗人抛家弃女的情节。这部分的情绪相对来说超现实,很迷幻。气氛压抑诡谲。甚至配有一些另人费解的图示。
第三部分《法特》,一位纽约《黑色黎明》杂志的黑人记者,因同刊的拳击口记者遇害身亡,接替那人来到墨西哥报道一场拳击赛。在这里,他结识了一批各地媒体同僚,还遇到阿玛尔菲塔诺的女儿。他逐渐地了解到在这个墨西哥北方城市圣特莱莎发生了多起杀害妇女的案件,手段残忍,抛尸荒野,他想进行报道,但困难重重。这部分写法上非常写实,叙述简洁有力。特别之处在于(也贯穿于2666全书),线性叙事之间,穿插有非常多的“离题”之言,比如法特乘飞机时听乘客讲的一段海上求生故事,寻访某人时在教堂听到的大段个人独白,某个美国导演的八卦等等。再如前文那晒书的杜尚,也特书了一段。这部分的结尾交待法特在某人帮助下到监狱找一个这些连环杀人案的嫌犯采访,可在见到那人时,却不知道该问些什么了。
第四部分《罪行》可说是全书的高潮部分。这部分看似警方档案,因为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自1993年1月到1997年12月,每月甚至每周发生的一起或多起杀害妇女案件,简明扼要,某时某地某人被谁谁发现,死状如何,衣物怎样,周遭环境,死者有否确认身份,法医学检测死因是何,有否嫌犯,警方又是怎样处理的。当然其间穿插了警方故事,贩毒集团背景,政治人物干预,来自FBI的侦探,亵渎教堂的“忏悔者”,能预言未来的女巫师,监狱中呼风唤雨的嫌犯(此嫌犯与第三部分结尾那位巨人嫌犯联系起来),等等。这部分“警方报告”的罗列,让人震惊愤怒,继而失望无奈,直到只能接受这现实的残酷。对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分将会是一次极为震撼的心理过程。
第五部分《阿琴波尔迪》回归开篇引入的悬念人物,他出场了。这个部分甚至可作为独立的历史小说阅读,讲述了阿琴波尔迪的一生,他的出生,成长,贵族家的用人生活,参军,二战,与家人失散,目睹酷刑,成为战俘,耳闻屠犹亲历,开始写作,一家汉堡出版社社长的高度认可关注甚至是资助,传闻其极有可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隐姓埋名混迹于欧洲各地,再到遇见家人,直到决定去圣特莱莎那个充满死亡的墨西哥北方小城。这部分的情绪悠然回荡着一首哀伤的歌曲,尽管一些细节的震撼力并不比第四部分弱,然而这更是一种尽在不言中让人既恐惧又哀伤无奈的调子。
2666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
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1953—2003)出生于智利,父亲是卡车司机和业余拳击手,母亲在学校教授数学和统计学。1968年全家移居墨西哥。1973年波拉尼奥再次回到智利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却遭到逮捕,差点被杀害。逃回墨西哥后他和好友推动了融合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以及街头剧场的“现实以下主义”(Infrarrealism)运动,意图激发拉丁美洲年轻人对生活与文学的热爱。1977年他前往欧洲,最后在西班牙波拉瓦海岸结婚定居。2003年因为肝脏功能损坏,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在巴塞罗那去世,年仅五十岁。
波拉尼奥四十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而其身后出版的《2666》更是引发欧美舆论压倒性好评,均致以杰作、伟大、里程碑、天才等等赞誉。苏珊•桑塔格、约翰•班维尔、科尔姆•托宾、斯蒂芬•金等众多作家对波拉尼奥赞赏有加,更有评论认为此书的出版自此将作者带至塞万提斯,斯特恩,梅尔维尔,普鲁斯特,穆齐尔与品钦的同一队列。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文学评论家
第二部分 阿玛尔菲塔诺
第三部分 法特
第四部分 罪行
第五部分 阿琴波尔迪
初版附言
译后记
附录 《2666》初探(赵德明)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2666"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2666"的人也喜欢 · · · · · ·
2666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7 条 )
论坛 · · · · · ·
| 现实中的Santa Teresa圣特莱莎 | 来自BWV八核 | 4 回应 | 2025-10-31 18:04:02 |
| 看到这个新闻,第一时间想到的是2666 | 来自LeoGoes | 2025-10-13 22:22:13 | |
| 这是翻译事故吗? | 来自Veino | 4 回应 | 2025-10-10 12:02:44 |
| 关于《2666》“女圣人”弗罗里达的问题 | 来自认萍生 | 10 回应 | 2025-09-30 01:29:01 |
| 有人能明白阿玛尔菲塔诺这段描述墨西哥知识分子的... | 来自戴着一束光 | 5 回应 | 2025-09-13 11:54:02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8.8分 3537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9.1分 578人读过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8)9.0分 169人读过
-
Picador (2009)8.4分 15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2这些书值得谈一谈——南方都市报选 (山鬼2.0)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别人推荐或自己发现的轻松阅读书单~之一 (CRO007)
- 鲤·好书推荐·2012 (鲤NEWRITI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2666的评论:
feed: rss 2.0










31 有用 +锁 2018-06-07 05:19:41
在读完它的深夜,大哭一场。
71 有用 娜嘉 2015-06-23 22:36:39
两年读完,无数细枝末节的题外话,无数生活的急转弯,最终汇入大海。
276 有用 李二狗 2017-11-09 15:31:55
我多想去墨西哥的北部做一个纯粹的失败者,在那里牧羊,做爱,记录罪行。去看《立体几何》在阳光下暴晒,偶遇几个疯子一般的文学教授,在龙舌兰酒的摧残下碌碌一生。
34 有用 ztlpoppy 2016-01-02 15:54:57
一个多月的时间读完。被震撼,简直是长篇小说中的长篇,喜欢第一部分:中产阶级的今朝有酒今朝醉; 和第五部分:关于德国作家的曲折一生,像个童话。
62 有用 只抓住6个 2015-10-03 10:29:42
但凡拉美作家都爱跟马尔克斯较劲,这部巨著在巨上超越了他。感觉是把一脉相承的一个长篇拆成了首尾两半,然后中间加入了弱相关的三篇。作者描写起高级知识分子的生活来细致生动,游刃有余,不时还能加入点幽默,但勾画其他人物就大为逊色。被称为高潮的第四部分其实最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