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系霍尼的成熟之作。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创作者
       · · · · · ·
  
- 
              
                  
              
              卡伦·霍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 往往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虽然霍妮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着显著的不同。 霍妮反对“幼年经验决定一生”的理念,对于当代精神分析中过度强调早年经历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经历本身固然重要,但精神分析更应立足个体当前的精神状况,重视当前问题的解决。 霍妮的观点与社会心理学一致。她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的论点,但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的冲动理解成是性本能的冲动、用原始性欲发展阶段的进展来解释人...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 往往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虽然霍妮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着显著的不同。 霍妮反对“幼年经验决定一生”的理念,对于当代精神分析中过度强调早年经历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经历本身固然重要,但精神分析更应立足个体当前的精神状况,重视当前问题的解决。 霍妮的观点与社会心理学一致。她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的论点,但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的冲动理解成是性本能的冲动、用原始性欲发展阶段的进展来解释人格的形成的观念。她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密切,从根本上来源于与基本焦虑相关的心理冲突,而与性有关的异常心理只是其表现之一,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
目录 · · · · · ·
前言
序言
第一部分 神经症的冲突和解决的尝试
第一章 强烈的神经症冲突
第二章 基本的冲突
第三章 亲近人
第四章 对抗人
第五章 回避人
第六章 理想化意象
第七章 外化作用
第八章 假和谐的辅助手段
第二部分 未解决的冲突的结果
第九章 恐惧
第十章 人格衰竭
第十一章 绝望
第十二章 虐待狂趋势
结论 神经症冲突的解决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孤独型在表现虐待倾向时,唯独显得温和客气。他以无声无形的方式挫败别人,以他随时打算抽身退出的姿态使别人感到不可依靠,暗示自己正受他们的纠缠或打扰,看到别人出丑便心中暗暗痛快。 然而,虐待冲动还可以更深地被压抑,于是代之而起的便是一种所谓倒错的虐待狂(inverted sadism)。这种情况是:患者由于过分惧怕自己的冲动,便退守自我,尽量不让自己的冲动暴露出来,让自己或他人察觉。于是,对任何类似自我肯定、攻击、敌意的东西他都退避三舍,从而陷入广泛而深沉的抑制之中。 用一个概括性叙述也许能说明这一进程。自我退守,避免奴役他人,结果是失去了要求的能力,更谈不上负责或自居领导职位了。这种退守自我使人处处谨言慎行,甚至连最合乎情理的妒忌心也给压抑下去了。仔细观察后便会发现,这种患者在事情不如意时不是头痛胃痛,便有其他病状。 自我退守,避免利用他人,结果导致自我抹杀。其表现是不敢表达任何意愿,甚至不敢有愿望;不敢抗拒虐待,甚至不敢觉得受了虐待。处处总以为别人的期待或要求比自己的更合理或更重要;事事宁肯被利用,而不愿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处于恶魔与天使之间的两难境地。他因为自己想利用他人而感到畏惧,又因为不敢利用他人而觉得可鄙,认为那是怯懦的表现。当他被利用时——自然有这种情形——他便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他作出的反应便可能是抑郁或某种功能紊乱。 同理,他不但不去挫败他人,还生怕他人失望,表现出过分的周到和宽厚。他会小题大做地避免任何可能伤害他人感情或使他人受辱的事。他会直觉找到一些“好”话来说,比如一句赞美,只要能鼓舞别人的自信心就行。他趋向于自动承担全部罪责,不断叨念着道歉的话语。如果非要他进行批评不可,他也会以最委婉的方式来完成。甚至在受别人虐待时,他也毫无二言,只表示“谅解”。但与此同时他实际上对所受的委屈非常敏感,因而内心万分痛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5页  - 
          
看这一篇文章你就大致了解这本书里面写什么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66 条 )
《我们内心的冲突》译后感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8.5分 4643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1992)8.9分 72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7.3分 3599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8.9分 246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五星图书【心理学】 (爱玛·包法利)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尝试理解人类变化无常不可测心理相关小荐 (你的水兄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们内心的冲突的评论: 
     feed: rss 2.0
  
 
          
      
                
                
                
                
                
                
                









                        
                        
24 有用 放开那个西红柿 2017-03-08 11:35:05
非常非常好的一本书,看完之后有点想哭,想到自己对别人的伤害,隐藏的强烈自尊和无意识的报复,真真像看电影里精神病患者一样。好在觉得真的有救,真的可以改变。老天保佑。推荐还有无数内心挣扎的同学们看。
17 有用 点式光源 2013-09-07 13:34:37
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一个人越是强,变越不会感到受人威胁。力量的增加有诸种原因。他过去把重心落在他人身上,现在放到了自己内心。
13 有用 DEIRDRA 2014-04-05 03:50:30
“那些你看起来觉得很酷的人,其实都得了神经症!” 书非常好,做了很多笔记,原本满心期待一个答案,但谁都没法丢出一个任何人都适用的答案。就算是卡伦活腻也不行。更别说佛洛医德。所以最后能治好大家的就只有生活。当然,使大家‘得病’的也就是生活本身。再纠结救赎不救赎的也没辙,因为就算纠结了也无法立即升天。普通人的精神的纠缠就是挺无用的东西。难过了,就买东西吃和睡觉吧。这些最实际。等哪天切实地感觉到死亡的恐... “那些你看起来觉得很酷的人,其实都得了神经症!” 书非常好,做了很多笔记,原本满心期待一个答案,但谁都没法丢出一个任何人都适用的答案。就算是卡伦活腻也不行。更别说佛洛医德。所以最后能治好大家的就只有生活。当然,使大家‘得病’的也就是生活本身。再纠结救赎不救赎的也没辙,因为就算纠结了也无法立即升天。普通人的精神的纠缠就是挺无用的东西。难过了,就买东西吃和睡觉吧。这些最实际。等哪天切实地感觉到死亡的恐怖了,才会开始停止厌世。或者走了一个相反的极端,但那也成,那就能得到永恒的解脱。 (展开)
20 有用 苏蓁蓁 2012-02-06 23:17:10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不只是详尽的分析,更多的是霍尼对病人的那种悲悯的态度,可以给人动力和勇气去打破那些拖累自己的死循环,拥抱真正的自己,从而不断进步和完善。“心理医生并没有能力使患者变成一个毫无瑕疵的人。他只能帮助他变得自由,从而能自己去实现那些理想。这意味着给患者一种机会,使他能变得更成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39 有用 敘 2013-03-20 18:15:23
只有170多页的书,但我却用了好长时间才能艰难读完。第一次阅读这种专业的学术著作,字字珠玑,对自我分析狠有帮助。“人既有能力,也有要求去发展他的潜在可能性,使自己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