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不會。只是亦不能讓它因我更坏。
1918年11月7日,粱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梁漱溟也前后自杀过两次,前些天一朋友头疼一个月也懒得去医院,我笑着说怎么现在我们对生对意义都是一副鸟态度,爱挂不挂的。现在反倒担心的是,这么鸟态度的人反倒会活得很长。这个世界会好吗?未必,也许,但愿吧。
老先生已臻化境,对一切的态度都是“很好”和“没什么”。最有价值的,一是对康、梁、蒋、冯、毛等的回忆和点评,二是对西方视角的艾恺的回应。艾显然有向东方圣人求教现代性药方的企图,而梁则完全不在这套话语体系内,除了政协工作无缘接触基层和国际形势之外,大约还有一份中国文明之子的淡定在,认为礼崩乐坏古已有之,现代性威胁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梁的用心,只在传达儒、佛之道。老先生固然理想化,艾却也未能明白,这正是对症良药。
最后两章见本心,艾恺教授很着急想问出一道良方,殊不知梁老这份乐观才是最关键的一味药。
这一类的书以后会少买;含水太大。
昨天加班回去很冷,地铁上看完这本书,下了地铁瑟瑟发抖,去山西面馆吃面,回想最后一页的小故事,一战时期梁漱溟的父亲出门前问他,这个世界会好吗,他说会越来越好,三天后梁父在积水潭投水自杀。拉面来的时候我还在回想这个故事,一口热汤暖得我几欲流泪。
梁漱溟先生的访谈录。五四时代的青年活到八十年代的并不多,这本访谈录便珍贵在可以用西化的角度与一位老儒生谈论问题。梁先生带有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许多特点:睿智、宠辱不惊、古板和迂腐。儒家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几乎没有人可以“拎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即使是毛泽东,亦只是利用马克思的思想,做刘邦的事情罢了。梁先生对未来很乐观,他仍然信任马克思主义。马恩二人而立之年所述理论,能让一位耄耋之年的学者支持,大概说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有其天才之处吧,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已渐渐远去,而现今的文学领域却有众多沉默之人,众多谄媚之人,一个只有主流文学的社会,究竟会变成怎样?
过了30多年,还是没见好,民主,法制,还很远,哈哈。
不会
心静如虚空,永离一切有
竟然没有标注过,虽然不记得内容,当印象中这是我读过最可爱的老头
老先生对这个世界实在太乐观了,他没料到,三十年后,这个世界不仅没变好,反而倒回去了,倒回去了。
连着看完梁漱溟的两本书,一本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一本访谈《至道无餘蕴矣》,有些内容重合,比如关于小乘、大乘、天人乘的论述。 关于书名有一个插曲: 梁漱溟父亲梁济,有一天出门时,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提问:“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 梁济点点头:“能好就好啊。” 说罢出了门。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现在积水潭)自尽。 梁济希望通过自己的死,“唤新国之人尚正义而贱诡谋,然后旧国性保存一二。”如此重新定义自己的死:“虽可以谓之殉清,亦可以谓之殉中国”。
#读书如抽丝# 从这本书开始认识梁漱溟,全然是一个偶然,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书名。这个世界会好吗?随着书页的翻动,我感到自己完全融入了艾恺的角色,带着对现代化的焦灼,对道德沦丧的担忧,对世界发展与进步的怀疑,向一位睿智的长者提问。而长者,他是从容的,乐观的,豁达的,而又自信满满的。
世事推移,热血衰颓,这世界只会让我德行败坏,大抵宁作乡愿,不为解人
其实内容不多……
会好!学王阳明。梁漱溟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吧
1.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2.在世界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3.戒、定、慧、布施、忍辱、精进 4.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平,淡 5.不要颠倒于喜怒哀乐之中,超过这些,不要执着 6.西方人不是给教会控制着,就是给国家控制着,总是人外的一种力量,中国人不同,中国孔子以后,为了伦理而伦理,纯粹的一种伦理,不是神也不是法律,这是中西之间很大的不同的地方。 7.相似相续,非断非常
书挺好的。就是好多内容重复啦,可能和老先生的年龄有关。
> 这个世界会好吗?
255 有用 RickyBacker 2012-04-19 09:56:54
不會。只是亦不能讓它因我更坏。
122 有用 熊二 2012-05-05 16:15:30
1918年11月7日,粱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梁漱溟也前后自杀过两次,前些天一朋友头疼一个月也懒得去医院,我笑着说怎么现在我们对生对意义都是一副鸟态度,爱挂不挂的。现在反倒担心的是,这么鸟态度的人反倒会活得很长。这个世界会好吗?未必,也许,但愿吧。
73 有用 风间隼 2016-03-02 21:33:31
老先生已臻化境,对一切的态度都是“很好”和“没什么”。最有价值的,一是对康、梁、蒋、冯、毛等的回忆和点评,二是对西方视角的艾恺的回应。艾显然有向东方圣人求教现代性药方的企图,而梁则完全不在这套话语体系内,除了政协工作无缘接触基层和国际形势之外,大约还有一份中国文明之子的淡定在,认为礼崩乐坏古已有之,现代性威胁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所以梁的用心,只在传达儒、佛之道。老先生固然理想化,艾却也未能明白,这正是对症良药。
63 有用 神秘金针菇 2016-05-26 14:24:18
最后两章见本心,艾恺教授很着急想问出一道良方,殊不知梁老这份乐观才是最关键的一味药。
29 有用 桑田 2014-06-27 08:20:29
这一类的书以后会少买;含水太大。
13 有用 雨夜偷人的牛 2011-10-26 19:10:20
昨天加班回去很冷,地铁上看完这本书,下了地铁瑟瑟发抖,去山西面馆吃面,回想最后一页的小故事,一战时期梁漱溟的父亲出门前问他,这个世界会好吗,他说会越来越好,三天后梁父在积水潭投水自杀。拉面来的时候我还在回想这个故事,一口热汤暖得我几欲流泪。
10 有用 影蝎藏乌 2011-11-30 23:49:21
梁漱溟先生的访谈录。五四时代的青年活到八十年代的并不多,这本访谈录便珍贵在可以用西化的角度与一位老儒生谈论问题。梁先生带有那一代知识分子的许多特点:睿智、宠辱不惊、古板和迂腐。儒家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了,几乎没有人可以“拎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即使是毛泽东,亦只是利用马克思的思想,做刘邦的事情罢了。梁先生对未来很乐观,他仍然信任马克思主义。马恩二人而立之年所述理论,能让一位耄耋之年的学者支持,大概说明马克思主义确实有其天才之处吧,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已渐渐远去,而现今的文学领域却有众多沉默之人,众多谄媚之人,一个只有主流文学的社会,究竟会变成怎样?
5 有用 波波菜 2014-04-28 10:24:27
过了30多年,还是没见好,民主,法制,还很远,哈哈。
3 有用 柴斯卡 2017-06-19 01:27:10
不会
5 有用 行者老张 2011-08-16 15:20:46
心静如虚空,永离一切有
3 有用 天蓝蓝 2018-04-02 21:15:32
竟然没有标注过,虽然不记得内容,当印象中这是我读过最可爱的老头
9 有用 Jose Maria 2012-04-30 14:09:04
老先生对这个世界实在太乐观了,他没料到,三十年后,这个世界不仅没变好,反而倒回去了,倒回去了。
5 有用 恶鸟 2019-08-17 15:51:42
连着看完梁漱溟的两本书,一本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一本访谈《至道无餘蕴矣》,有些内容重合,比如关于小乘、大乘、天人乘的论述。 关于书名有一个插曲: 梁漱溟父亲梁济,有一天出门时,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提问:“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 梁济点点头:“能好就好啊。” 说罢出了门。 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现在积水潭)自尽。 梁济希望通过自己的死,“唤新国之人尚正义而贱诡谋,然后旧国性保存一二。”如此重新定义自己的死:“虽可以谓之殉清,亦可以谓之殉中国”。
2 有用 月色琉璃 2012-07-18 21:17:50
#读书如抽丝# 从这本书开始认识梁漱溟,全然是一个偶然,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书名。这个世界会好吗?随着书页的翻动,我感到自己完全融入了艾恺的角色,带着对现代化的焦灼,对道德沦丧的担忧,对世界发展与进步的怀疑,向一位睿智的长者提问。而长者,他是从容的,乐观的,豁达的,而又自信满满的。
2 有用 乾元 2020-12-04 21:51:37
世事推移,热血衰颓,这世界只会让我德行败坏,大抵宁作乡愿,不为解人
2 有用 菲什 2011-07-18 19:16:31
其实内容不多……
3 有用 justinyang94 2016-04-05 14:31:27
会好!学王阳明。梁漱溟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吧
2 有用 茶小二~ 2019-10-24 14:15:22
1.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2.在世界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3.戒、定、慧、布施、忍辱、精进 4.独立思考,表里如一,平,淡 5.不要颠倒于喜怒哀乐之中,超过这些,不要执着 6.西方人不是给教会控制着,就是给国家控制着,总是人外的一种力量,中国人不同,中国孔子以后,为了伦理而伦理,纯粹的一种伦理,不是神也不是法律,这是中西之间很大的不同的地方。 7.相似相续,非断非常
1 有用 天上有朵云 2015-04-30 08:57:07
书挺好的。就是好多内容重复啦,可能和老先生的年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