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水、悲鸣、暴力和笑声
激荡坎坷的现代之路  陈酿百年的光影记忆 
韩国电影史
从开化期到开花期 
作者: [韩] 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
译者:周健蔚  徐鸢
出版时间:2010/
开本: 32
装帧:精装
定价:52.00元
编 者 序
    韩国电影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其得到世界关注的过程并不平坦。韩国电影成长的历史,象征着韩国现代史的坎坷。韩国电影曾经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制和军事政权的严酷审查,很多时期,一边在国内外的威胁中饱受煎熬,一边在“是否可以持续生产”的危机中前行。
    正因如此,韩国电影取得的成就显得更有价值。最近十多年,韩国电影在本国电影市场的占有率从1993年的15.9%,上升到了2005年的60%,票房翻了两番。韩国电影如此兴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1980年开始,新的人才进入电影界,就已给韩国电影带来新的变化。而最重要的是,随着韩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对于电影审查制度的废除和对韩国电影的重新认识成为这一变化的大背景。政治压抑、无法言说的国家分裂和独裁统治的伤痛,通过电影得以消解,同时也再定义了民族共同体经验。这可以用来说明为什么全体国民热爱和支持韩国电影。在国外,一些外国电影专业人士常常问我:需要什么样的电影政策,可以达到如韩国电影这般的成功。我总是给他们同样的回答:旧制度和审查,首先必须废除,因为对于创作者来说,表达自由相比其他政策支持更为有效,韩国电影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近年来,韩国电影史研究的多项空白被填补,比如通过韩国映像资料院(Korean Film Archive)的努力,营造了方便观看韩国早期电影的环境;老电影人的口述记录和文献资料的整理相继完成等。现在,韩国大众文化如文学、话剧、建筑、漫画等的研究都很活跃,相对而言,韩国电影史的社会学研究(所谓韩国电影的历史、民族的命名)仍需建立扎实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从挖掘和复原胶片开始对史料做最原始的处理。由于1996年开始施行韩国电影义务纳本制度(韩国电影义务纳本制度:为了收集和保存韩国电影,把韩国电影拷贝义务提供给韩国映像资料院的制度。),1997年以后制作的韩国电影虽然全部保存,但是1996年以前制作的电影的保存比率不高。1919年到2009年总共制作了6 001部故事片,这其中,胶片存留65.7%,即3 941部。胶片保存比率,随着时间的追溯越来越小,像1940年代的电影,仅留下最近发掘的20部。勿论电影胶片是否能够得到充分保存,电影史也必须书写。换言之,只要存在民族共同体的同质经验、庞杂的周边社会面貌和具体的资料等,就可以撰写新的篇章。
    编写《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一书,可以弥补韩国电影史书的不足。之前,虽有李英一先生编著的《韩国映画全史》(1969),但是有些新的理论成果没有被纳入其中。在韩国电影新的全盛期,缺少一部能为韩国电影提供多种视角、多样史实的电影全史,就这一点而言,作为一名韩国电影研究者,感到相当惭愧。以前,有韩国电影杂志提出“没有韩国电影史”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因长期没有人去攻克而遗留下来。实际上,重新撰写韩国电影史,对于个人研究者是非常费力的作业。加之,电影史是与现代社会的形成融合在一起,采用涵盖社会、历史的多种方法是一种必要手段,因而使得这项工作更为艰巨。
    本书是以一种全新方式写成的韩国电影史,它的出版是为了增加韩国电影与国外的交流,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研究韩国电影的需求。《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把韩国电影的历史划分为十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多个议题。各个时期的主题和法律、制度、产业、文化等方面的议题归在一起,纳入社会现代史发展的脉络中加以论述,使得某一特定时期的电影潮流,在另一个角度中也能得到审视。采用这种形式贯通的韩国电影史,其中某些议题的重合势成必然,而这些重合也凸显了这些议题在韩国电影史上的重要性。另外,本书编写方案的基础是寻找适合各个主题的作者,结果确定的作者足有30多名。《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并不是以均衡的叙述目的和统一的视角来撰写,而是将各个时期韩国电影的研究成果,嵌入时代脉络中,以全新的视点俯瞰韩国电影史,让读者对韩国电影的走向一目了然。
    撰写《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的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没有采用统一的概念或者方法论。本书和其他史书一样,采取编年史的方法,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产生了合适的诠释模式。但是对于各个时期和主题,每个作者处理的方法不一样,有的把作品或者导演置于论述的中心,也有的侧重于事实的厘清或者类型和产业的关系,另外也有思考大众文化话语和影像再现的文字。在编写过程中,甚至对于同一现象的认识和解释都存在差异,这样的差异被保留,以提供多样的视角来研究韩国电影史。
    第二,韩国电影通过什么存在,具有怎样的社会文化机能,这一点不能疏漏,因此,有必要通过电影法、类型、话语等议题重新审视韩国电影的概念和所谓电影媒体的本质构造。这本书全面地对韩国电影业的成就进行全新组合,而不是再定义历史或者提出一种全新观点。
    第三,本书对于第一次接触韩国电影史的普通读者或研究者,提供了广泛接近的途径。在《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中,可以翻阅到有趣的故事,也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韩国电影,间或对于某些特定的主题,拓宽研究思路。但是本书也留下不少遗憾,比如不能做到严密的时期区分,不能处理韩国电影史叙述的方法论问题,以及对于各类作品和电影人,不能逐一充分论述的限制。
    这本书的编写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我对于参与本书写作的30多位作者和给予企划咨询的申江浩、李涓好、朱眞淑、许文暎四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决定出版本书和撰拟书名《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的原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委员长李忠稙和安贞淑、联合责编安宰奭、主动提出出版本书(韩文版、英文版)的CommunicationBooks及其主编严秦燮、提供部分照片的Sodo图书出版社社长李顺眞致谢。另外,我还要感谢本书英文版的编审裴开瑞(Chris Berry)教授。希望这本书能够促进国内外的读者对韩国电影有更为广泛的了解,为韩国电影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于2006年出版以后,韩国影坛发生了很多变化。一方面,继韩国现存最早的有声片《迷梦》(Sweet Dream,1936,梁柱南)被发掘后,韩国第一部默片《青春的十字路》(Turning point of the youngsters,1934,安钟和)又于2007年被发掘。同时,对于韩国早期电影的发掘和修复仍在继续,韩国电影史的厚重感日渐凸显。另一方面,从《王的男人》(King and the Clown,2005,李濬益)、《怪物》(The Host,2006奉俊昊),到《海云台》(Haeundae,2009,尹齐均),有六部作品的观影人次相继超过1 000万,创造了惊人的票房成绩。韩国电影史正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被重新书写。
    《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目前已发行了英文单行本,并在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官方网页上提供该书英文版的浏览。喜闻《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中文版和日文版即将出版,东亚三国出版同一本书实属罕见,对此,心怀感激之情。朝鲜半岛东邻日本,西傍中国,书写韩国电影史,如果不和中日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相结合是非常困难的。殖民地时期,经由日本,流入韩国的近代物资和电影,形成了日后韩国电影技术和人力,以及法律和制度的模式。当时,被强制性征兵走上战场的韩国人把许多韩国电影胶片带到了东南亚各国,这也是为何至今都能在海外各地挖掘到韩国早期电影的原因。韩国电影是与亚洲乃至世界相互影响和交流的产物,是见证现代从属性和自律性过程的历史。换言之,连接殖民地时期到现在的所有时间和空间都是韩国电影的历史。祈愿喜欢韩国电影的中日影迷和研究者,通过本书,构筑起历史的记忆。此外,书中公开了在韩国尘封已久的史料和研究成果,使其成为可以交流的契机,同时也让海外读者和学者对于韩国电影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9年9月
金美贤
《韩国电影史》编者序
|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求助,哪里可以买到这本书的电子版。现在国外,不...(大妞)
7月上市了,图集(妖灵妖)
关于这本书的韩文版(少年不戴花)
韩国:废除审查带来电影腾飞(当心马路骗子)
文字错误一处(mzqz)
下午刚收到书~(木杉)
Hold住奖杯,吞得下市场,退可守本土,进可抵欧美,这几年又靠不断积累开始进军蹿升势头极强的中国影市,韩国电影的未来,谁都不敢低估。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