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一书在西方被誉为机构投资的圣经。这部经典之作自2000年首版至今,全球资本市场又是几经沉浮,但在大卫·史文森的领导下,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策略历经时间考验,所创造的业绩骄人如故。史文森在任的23年间,耶鲁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场,价值增加2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美国同行,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耶鲁基金的成功被湮没在众多的成功故事中,而如今,“耶鲁模式”显现了机构投资中史无前例的成就,获得了基金管理界和华尔街的高度关注。
在本次更新版中,史文森详述了耶鲁基金的投资过程,阐释了著名的以股权投资为导向、组合充分分散化、大胆投资另类资产的“耶鲁模式”。他用清晰、敏锐的笔触透彻地分析了机构基金管理领域,所探讨的话题从资产配置过程到积极投资管理不一而足。他还引用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加深读者...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一书在西方被誉为机构投资的圣经。这部经典之作自2000年首版至今,全球资本市场又是几经沉浮,但在大卫·史文森的领导下,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策略历经时间考验,所创造的业绩骄人如故。史文森在任的23年间,耶鲁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场,价值增加2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美国同行,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耶鲁基金的成功被湮没在众多的成功故事中,而如今,“耶鲁模式”显现了机构投资中史无前例的成就,获得了基金管理界和华尔街的高度关注。
在本次更新版中,史文森详述了耶鲁基金的投资过程,阐释了著名的以股权投资为导向、组合充分分散化、大胆投资另类资产的“耶鲁模式”。他用清晰、敏锐的笔触透彻地分析了机构基金管理领域,所探讨的话题从资产配置过程到积极投资管理不一而足。他还引用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来加深读者对关键概念的理解,如逆向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顾问选择、市场陷阱应对等。《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中,史文森的投资箴言既苦口婆心又如雷贯耳,处处体现了他的独到见解和逆向思考。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最新版)》是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人、成熟的个人投资者和投资管理专业师生的必读之作。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的创作者
· · · · · ·
-
大卫·史文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F·史文森(David F.Swensen)早年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曾在华尔街崭露头角,后应恩师之邀于1985年出任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并在耶鲁大学商学院教书育人,至今24年。史文森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在耶鲁创造了佳绩,也向哈佛大学捐赠基金、麻省理工大学捐赠基金、普林斯顿大学捐赠基金、洛克菲勒基金会、希尔顿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等重要投资机构输出了领导力量。
史文森主导的“耶鲁模式”使他成为机构投资的教父级人物。前摩根史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巴顿·毕格斯说:“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他们是史文森和巴菲特。”
2009年2月,史文森被奥巴马总统任命为美国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委员,任期两年。
史文森还是另一本畅销书《非传统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一书的作者。
目录 · · · · · ·
第2章 捐赠基金的目的
第一节 保持独立性
第二节 增强稳定性
第三节 创造优越的教学环境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3章 投资目标和支出目标
第一节 投资目标
第二节 支出政策
第三节 购买力评估
第四节 支出的可持续性评估
第五节 基金会的投资目标
第六节 异议观点
第七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4章 投资理念
第一节 资产配置
第二节 择时
第三节 证券选择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5章 资产配置
第一节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第二节 资本市场假设
第三节 检验资产配置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6章 资产配置管理
第一节 再平衡
第二节 积极投资管理
第三节 杠杆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7章 传统资产类别
第一节 美国国内股票
第二节 美国长期国债
第三节 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
第四节 新兴市场股票
第五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8章 另类资产类别
第一节 绝对收益
第二节 实物资产
第三节 私人股权
第四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9章 资产类别管理
第一节 积极投资管理的游戏
第二节 外部顾问——个人品质特征
第三节 外部顾问——组织机构特征
第四节 投资管理报酬协议
第五节 结论
本章注释
第10章 投资步骤
第一节 积极管理还是被动管理
第二节 运行环境
第三节 组织结构
第四节 使用中介机构
第五节 投资决策过程
第六节 投资决策中的挑战
第七节 业绩评估
第八节 内部控制
第九节 结论
本章注释
附录 固定收益类别中的莠草
第一节 国内公司债券
第二节 高收益债券
第三节 资产支持证券
第四节 外国债券
第五节 固定收益资产2007年的收益更新
第六节 结论
本章注释
致谢
关键术语中英文对照
关键术语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成功的基金经理要想开发出高明的投资策略,不仅需要掌握金融理论,还要洞悉人类心理特点,深谙历史发展之道,并且通晓时事的来龙去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组合管理过程非常复杂,要做出正确的资产配置决定,既需要自上而下地把握各种资产类别的特征,还需要自下而上地评估各种资产类别的投资机会。 采取投资行动是,必须遵循并严格执行严密的分析框架,并且细致深入地考察特定的投资机会……组合建立之后,投资者需要进行大量的再平衡操作,买进低配的资产,卖出超配的资产,最终使各项资产的配置接近目标水平。 投资者要认清自己,通过深入分析判断自己是否具有积极管理的能力,并根据对自己的认识在投资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提高投资成功的几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David Swensen 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读后感—大道至简

《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摘记:何为资产配置?

细读史文森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史文森是学院派与实战派的完美结合。投资者既要有学院派的严谨,也要有实战派的务实。 2.作为需要给与高校持续有力财政支持的长青捐赠基金管理人,史文森坚持独立判断,时刻都在为最坏的时候做准备,加大另类资产投资保证基金合理收益的同时通过分散化投资避免犯毁灭性错误。... (展开)> 更多书评 38篇
论坛 · · · · · ·
中文名翻译的是副标题? | 来自喵katze||米兔 | 2012-08-03 17:29:11 | |
这是“神作” | 来自niying | 2010-09-27 12:24:07 | |
對大部分投資上存在邏輯問題的事情進行了批判。 | 来自专注 | 2010-09-18 12:07:3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8.7分 380人读过
-
Free Press (2009)9.0分 75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8.6分 156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9.2分 21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耶鲁大学部分公开课教科书与参考书目录 (抵抵)
- 金融&投资 (rink)
- 项目书单|证券投资入门 (五花王)
- 已购 - 经济·金融·商业 (苇间疯)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94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Fugazi 2011-06-25 10:38:46
正规军的玩法,神作啊。。。感谢京东的折扣。。
0 有用 吴舸 2013-03-26 15:46:06
资产管理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圣经
0 有用 John Wayne 2011-05-21 18:35:46
对于想获得超常收益的逆势投资理念没有进一步阐释,感觉像赌博,还是有点赞成那个反对的董事所说的:成功了是侥幸,失败应承担所有责任。不知这次次贷危机对他们基金影响怎样?
3 有用 blueberry 2015-12-06 17:23:53
终于断断续续把这本书有看完了:1、基于长期资产配置目标的再平衡策略,并利用一定比例的另类资产投资提高资产的整体的收益率;2、委托代理人问题贯穿于全书,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3、基于长期投资目标和逆向思维;4、最后一章关于信用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等非国债固定收益率产品的评述,让我明确以后自己不会把它们作为标的
26 有用 ILoveRMB 2015-07-27 08:42:21
2015.5.23-7.25全书略长,核心逻辑:分散化投资可以在不牺牲预期收益的情况下降低风险水平,对投资者而言,相当于是一顿“免费的午餐”。深刻理解这一句话就远远值回书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