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書收錄26篇韓少功的讀史文章,有西方歷史,有中國古代歷史,有語言史,有飲食、服飾等。韓少功以小說家的眼光寫歷史,就像黃子平引述的話--「從生活型態史、風俗文化史、日常語言史讀出思想,讀出政治,讀出生命。」
韓少功
男,漢族,1953年1月出生於湖南省。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汩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先後任《主人翁》雜誌編輯、副主編(1982);湖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1985);《海南紀實》雜誌主編(1988)、《天涯》雜誌社社長(1995)、海南省作協主席(1996)、海南省文聯主席(2000)等職。現居海南。
主要文學作品有《韓少功系列作品》(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含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歸去來》等,中篇小說《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長篇隨筆《暗示》,長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0、1981),上海中長篇小說大獎(1997),全國魯迅文學獎(2007)、華...
(展开全部)
主要文學作品有《韓少功系列作品》(九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含短篇小說《西望茅草地》、《歸去來》等,中篇小說《爸爸爸》、《鞋癖》等,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長篇隨筆《暗示》,長篇散文《山南水北》。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1980、1981),上海中長篇小說大獎(1997),全國魯迅文學獎(2007)、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以及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勳章(2002)等。長篇小說《馬橋詞典》被兩岸三地專家推選為“二十世紀華文百部文學經典”之一。作品有三十多種外文譯本在境外出版。
> 全部原文摘录
韩少功是一个思想密度很大的作家,读他写的东西,就好像静静地坐在一座大山前,偶尔有风声,有鸟鸣,就这么坐着,然后,气息缓了,心情静了,眼睛亮了,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闪耀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辉。韩少功爱读钱穆啊
有總結,亦有感悟,努力客觀求實;增加了一些歷史常識,還偶有啟發。認同作者的一個框架觀點:「我們只有上層史,缺少底層史,對大多數人在自然與社會互動關係中的生存狀態,缺少周到的了解和總體的把握。」當然,韓老師的認知有時也值得商榷:「……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大部分時候都比西方富強,在漢代並不窮,在唐代也不窮,而當時西歐、北歐、北美幾乎還是不毛之地。」國家層面的確如此;但國富民窮也是不爭的事實。還有鄭和... 有總結,亦有感悟,努力客觀求實;增加了一些歷史常識,還偶有啟發。認同作者的一個框架觀點:「我們只有上層史,缺少底層史,對大多數人在自然與社會互動關係中的生存狀態,缺少周到的了解和總體的把握。」當然,韓老師的認知有時也值得商榷:「……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大部分時候都比西方富強,在漢代並不窮,在唐代也不窮,而當時西歐、北歐、北美幾乎還是不毛之地。」國家層面的確如此;但國富民窮也是不爭的事實。還有鄭和,當年可不只是到處送禮,韓老師不妨多找些史料,看看他在東南亞都乾了什麼。 (展开)
很好
喜欢韩少功轻快的笔法和敏捷变化的视角,无需功利地从此书中获得条条框框的历史核心,而是在漫谈之中得到阅读历史的趣味,用个人当下的心态和经验来对历史进行多向的思考,这或许就是本书想要传递的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4篇
> 6人在读
> 34人读过
> 109人想读
订阅关于歷史現場-韓少功讀史筆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鲁闽 2011-09-08 12:10:21
韩少功是一个思想密度很大的作家,读他写的东西,就好像静静地坐在一座大山前,偶尔有风声,有鸟鸣,就这么坐着,然后,气息缓了,心情静了,眼睛亮了,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1 有用 联彬 2014-08-20 14:20:48
闪耀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辉。韩少功爱读钱穆啊
0 有用 都柏林的斯蒂芬 2024-01-09 11:37:02 辽宁
有總結,亦有感悟,努力客觀求實;增加了一些歷史常識,還偶有啟發。認同作者的一個框架觀點:「我們只有上層史,缺少底層史,對大多數人在自然與社會互動關係中的生存狀態,缺少周到的了解和總體的把握。」當然,韓老師的認知有時也值得商榷:「……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大部分時候都比西方富強,在漢代並不窮,在唐代也不窮,而當時西歐、北歐、北美幾乎還是不毛之地。」國家層面的確如此;但國富民窮也是不爭的事實。還有鄭和... 有總結,亦有感悟,努力客觀求實;增加了一些歷史常識,還偶有啟發。認同作者的一個框架觀點:「我們只有上層史,缺少底層史,對大多數人在自然與社會互動關係中的生存狀態,缺少周到的了解和總體的把握。」當然,韓老師的認知有時也值得商榷:「……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大部分時候都比西方富強,在漢代並不窮,在唐代也不窮,而當時西歐、北歐、北美幾乎還是不毛之地。」國家層面的確如此;但國富民窮也是不爭的事實。還有鄭和,當年可不只是到處送禮,韓老師不妨多找些史料,看看他在東南亞都乾了什麼。 (展开)
0 有用 再见就是不再见 2012-12-14 00:37:34
很好
0 有用 昭歌山 2020-11-10 21:27:03
喜欢韩少功轻快的笔法和敏捷变化的视角,无需功利地从此书中获得条条框框的历史核心,而是在漫谈之中得到阅读历史的趣味,用个人当下的心态和经验来对历史进行多向的思考,这或许就是本书想要传递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