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学为核心,从哲学角度理解唐宋两代的文学复古运动,考察柳宗元、韩愈、欧阳修和苏轼作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立体面相,重绘士人精神传承。
    ☆内容简介
    韩柳欧苏一脉相承的“道”是什么?他们又如何影响了理性精神与抒情传统的分野?
    本书以道学为核心,梳理了从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至苏轼的道学传承和文学创作,刻画了他们作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立体面相,由此解读唐宋两代的文学复古运动。作者围绕“文以载道”这一命题,辨析时代变革中的古文、骈文、诗、词各文体的发展,折射出唐宋道学的发展线索。全书以史实为依托,借助哲学、政治史、思想史的视角,见证儒家道学如何复兴,又如何重塑士大夫精神。
    ☆本书亮点
    1.	“文津图书奖”获奖者朱刚教授经典再版。通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轼的道学传承,折射中晚唐的古文运动和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重现士大夫精神内核。
    2.	文学与哲学对读,以史实为依托,深入士大夫与古文之本体论问题。以真、善、美三个范畴概括四大家的“道”,围绕“文以载道”这一历史命题,折射唐宋道学的发展线索。从哲学、政治史、思想史角度重新理解唐宋两代的文学复古运动。对文史哲深层次的融合做出有益探索。
    3.	由文学家个案折射整体文化景观的有益尝试。围绕柳宗元、韩愈、欧阳修和苏轼的文学创作活动,以其道学为核心,刻画了他们作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立体面相。辨析时代变革中的古文、骈文、诗、词等文体发展,见证儒家道学如何复兴,又如何重塑士大夫精神。
    4.	文献充实,考辨功力深厚。依据各家文集汇编,通过《全唐文》《四库全书》和各家辑佚等佐证。补正前人研究成果之阙误,于散见零碎材料中发前人之所未发,展现深厚学术功力。
    5.	结构精巧,逻辑严密。论述磅礴优雅,论证坚实缜密,不乏随手拈来的灵感,读起来酣畅淋漓。
    在朱刚教授看来,“文以载道”的实质是在文学中贯注理性精神,折射士人独立与文学自觉互为表里的历史现实,韩愈“长江秋注,千里一道”、欧阳修“容与闲易”如“秋山平远”、苏轼“万斛泉源,随地涌出”等文学盛景,就是文学中贯注理性精神的成果。
    那么文学艺术一再强调的感性又如何安置呢?朱教授以苏轼的学生、高敏感人秦观为例,论证愁困的“词心”其实是宋人损之又损而不能化解的块垒,是人生非理性冲动的最后浓缩处。词心是秦观痛苦的渊薮,也是他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文学史的宝藏。
    与秦观的内耗形成更鲜明对比的是韩愈,韩愈年轻时,曾三次上书宰相告饥寒、求汲引,这在后世一些士人看来丢脸的行动,其实有完备的“道学”体系支撑,这个体系可追溯至先秦“名实论”,深合儒家天人之辨和伦理观传统。韩愈的告饥寒求汲引,是对实施礼乐刑政的官员的监督规范,其干谒求职之道,也比后来理学家的“饿死道”更高级自洽。
    士人的道学理论,不仅塑造了他们的文章气象,也确立了他们为官的气节,朱教授在苏轼的文章中提炼出作为抽象的“自然之总名”的“道”,从传世篇章《赤壁赋》引入,论证“盈虚者如代,而卒莫消长也”与“临大节而不可夺,则与天地相终始”内涵一致,进而论证苏轼及其门生的大节观与其道学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本书论理磅礴浩荡,又处处圆融自洽,朱教授自身的写作也是在“于文学中贯注理性精神”的传统中吧。
    本书底本是朱刚教授的博士论文,编辑读罢的第一感觉和豆瓣上很多初代读者一样——这是一部Dream Dissertation(梦之博士论文)。在上述种种出色的格局、观点和功夫之上,书中零星闪现的理想主义理论设计和“炫技”,洋溢着作者考据的快乐、思辨的快乐、表达的快乐。
 
        
0 有用 momo 2025-10-31 10:14:47 湖北
所有责任者 : 朱刚著 王水照教授指导 所有题名 : 其他题名信息 : 韩柳欧苏之道学与文学 并列正题名 : Literature Says Dao Literature Says Dao 关键词 : 道学 文学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语种 : Chinese 汉语 分类 : 中图分类 : I206.2 论文专业 : 中国古代文学 论文方向 : 唐宋文学 论文授予机构 ... 所有责任者 : 朱刚著 王水照教授指导 所有题名 : 其他题名信息 : 韩柳欧苏之道学与文学 并列正题名 : Literature Says Dao Literature Says Dao 关键词 : 道学 文学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语种 : Chinese 汉语 分类 : 中图分类 : I206.2 论文专业 : 中国古代文学 论文方向 : 唐宋文学 论文授予机构 : 复旦大学 论文授予时间 : 1996 载体形态 : 86页 (展开)
1 有用 渡也渡也 2025-09-29 16:58:30 北京
文以载道,一场文化的跋涉
1 有用 深夜球迷 2025-10-28 09:11:23 江苏
3.5经典再版。
0 有用 愚公∞ 2025-10-06 15:32:11 贵州
朱刚的《文以载道》,以道论为密钥,重新解锁了唐宋古文运动的深层价值,堪称文史研究的精妙之作。全书跳出文学形式复古的浅层叙事,将中唐至北宋的道学兴起与古文创作视为士大夫应对时代危机的文化实践。开篇便厘清核心矛盾:中唐士庶冲突下,啖助以尧舜之道 对抗士族周礼至上,为道学兴起埋下伏笔;唐代道尊于礼的观念,更成为韩柳欧苏道论发展的基石。书中对四大家道论的剖析极具层次感:柳宗元以 生人为主立民本道论,韩愈借... 朱刚的《文以载道》,以道论为密钥,重新解锁了唐宋古文运动的深层价值,堪称文史研究的精妙之作。全书跳出文学形式复古的浅层叙事,将中唐至北宋的道学兴起与古文创作视为士大夫应对时代危机的文化实践。开篇便厘清核心矛盾:中唐士庶冲突下,啖助以尧舜之道 对抗士族周礼至上,为道学兴起埋下伏笔;唐代道尊于礼的观念,更成为韩柳欧苏道论发展的基石。书中对四大家道论的剖析极具层次感:柳宗元以 生人为主立民本道论,韩愈借道统论缝合道与礼的裂缝,欧阳修将道学化为至理贴近现实,苏轼则把道论升华为审美境界。作者揭示文以载道并非文为道役,而是道论与文学的双向塑造,韩愈古文的磅礴、苏轼词的旷达,皆为其道学思想的自然流露。该书以小见大,既还原了唐宋士大夫以道自任的精神品格,也为理解文学与思想的共生关系提供了典范。 (展开)
0 有用 枚 2025-10-28 20:23:47 上海
跟着朱老师去一条条回溯、汇总材料,直面、思索那些材料,才知道赵老师口中那句“朱老师的书太精彩了,朱老师的文章是不可学的”所言不虚。在阅读的时候,时常会跟着文字的行进泛起一阵阵泪感,合上书之后,走出图书馆才意识到,那是因为我似乎也在不断地触摸朱老师的思维,觉知到一个鲜活的人在与另一些鲜活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