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人到中年开始要面对如何看待生病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文学的关照是对疾病的想象、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当代医疗的反思以及让感受被看到!人终究还是要为自己而活!
“为什么我如此幸福,同时却也如此寂寞呢?”
活下来真好!可能因为作者没用太大篇幅记录痛苦,而是在治疗过程中继续关心时事,通过自身经历与周遭人际关系思考了很多关于乳房、医疗、移民、国家文化的事,所以看得津津有味,也不觉悲伤。医疗(公共设施)部分让人反思我们是不是通过压榨医务人员保持较高效率的。但身为患病者,还是会倾向于选择我们这种吧…关于情和爱的部分深以为然,亚洲人的为人处事更容易困在各种“人情”里,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欢。btw从她笔下看来,温哥华真是个对生活友好,但对病人“糟糕”(等待太久,且每个环节都是漫长的等待)的城市啊。
就真是和作者同病!但不用相怜!我们也都是幸运的!当年看她的“告别吧”就觉得她很会写!这本加上私人原因就更是要五星!
作者与《未死之身》的作者安妮·博耶患的都是三阴性乳腺癌(分型中较凶险的一种),但相比起安妮书中更为抽象的对疾病的哲思以及其它文化思考,加奈子几乎全都是写实,也显得更为温暖,对比加拿大以及日本的医疗体系和社会形态也是有趣的地方,即使切除了双侧乳房,作者仍能骄傲地感到“我就是女人”,真的很勇敢又坚强。
哎呀哎呀读到这样的书真的是让人身心愉悦啊……刚开始的时候还在想“会不会是写了《樱》的那个西加奈子呢”,一看还真是。 以为是小说,结果是记录自己的一本书……很喜欢作者的心态,在日系女子里她算是独特的独立。 真的很顽强啊,这些生命。 当是在苏州图书馆北馆读了这本书,阅览室的窗外就是一片湖河,四月的苏州夜色可爱,而我读这本书读到泪流满面。它给当时处在低谷期的我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精神支持,谢谢你,西加奈子!
《日本,我的自由是什么》那篇写得太好了我大拍手;双乳切除后不做乳房重建也不保留乳头的决定也非常酷,女性的身份经常由这些器官所定义,但在日常生活中女人的激凸又会让人“不适”,我们需要保留但又把乳头好好藏起来,hmm. “如今我胸膛平坦,酷得无以复加。而且,即便平坦,即便没了乳头,我依然是个女人。”
“活着”是一种状态的持续,“活下来了”却是要时刻更新、反复确认的状态,是值得为每一次小小的确认而惊喜的状态。我活着,也要从这里,那里,许许多多的业障里,活下来。p.s.:泰诺是万能药吗!
拿着读的手感及作者的写作风格都让人感觉极其舒适
真实的记录。猫咪活下来了真好。能告别癌症爱上自己的身体真好。能承认自己的弱小和需要也真好。感觉千分万分亲近也是我擅自投射,你的“全部”由你决定,我的全部也是。
挺特别的 感觉作者始终有一种疏离感 对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 对表达痛苦很克制 特别克制
突来的疾病是个引子,让作者开始加速和移民的新国家发生碰撞,自己的癌症,照顾猫/孩子的慌乱,加拿大过于散漫的治疗规则,日本和加拿大的文化冲突,新冠大爆发……这也是一个属于新冠大流行和离散的故事。但作者的笔触很温柔,坦诚自己的脆弱,娓娓道来,完整讲述了抗癌的全过程,包括病愈后的失落感。可以说柔软,也可以说是坚韧。
作者借由患癌说开去:移民制度、加拿大医疗体验、乳房与背后的女权主义、日本的“狭窄”与其延伸……第一次看到有人写癌症治愈后的“丧失感”,好看在不止讨论疾病,而是作者因为疾病与异国生活而对自身与国家的思考。“是一直在思考的人才会写出的书啊!”读完想到了印象深刻的一段诗:是谁逮住了你?猜?不是死,是爱。
还可以挺真挚的。也算是看到了温哥华比较好的那一面吧。
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刚读完的上一本书,知道了上一本书作者之后的事情,两本书都很好,这本书应该会再看一遍。
治疗的全过程与治愈后的失落感
以作者亲身经历的新冠和抗癌经历为主要的叙事脉络 非常自然的穿插了对社会现状和对自身的思考 作者笔下的朋友们都好有活人感啊真的好羡慕!用积极而且有力量的文字写出了很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很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心理活动 (但是感觉某些方面有点过度美化了加拿大…
“原本是两个乳房的地方,如今变成了两条红色的线,线笔直笔直….这两道痕迹真的很美”最近经常在焦虑自己的健康问题,特意找来这本书看,有被安慰和鼓励到:假如某个阶段的目标仅仅是要活下去,虽然还是恐惧,但好像是一种夹杂着勇气的恐惧了。 然后也想去宽阔松弛的温哥华看看哈哈哈
活着就是体验,无论病痛还是情绪,这个过程便是活着的存在。
“文学,就好似在深夜的荒野之中擦亮的一根火柴。一根火柴的光亮是微弱的,但我们能凭它去意识到周围有多么黑暗。”(附短评)
> 我活下来了
5 有用 夏小暖 2025-03-03 12:30:12 浙江
人到中年开始要面对如何看待生病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文学的关照是对疾病的想象、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当代医疗的反思以及让感受被看到!人终究还是要为自己而活!
4 有用 耳朵 2025-05-11 21:56:44 北京
“为什么我如此幸福,同时却也如此寂寞呢?”
5 有用 风满蜃气楼 2025-03-24 18:33:47 四川
活下来真好!可能因为作者没用太大篇幅记录痛苦,而是在治疗过程中继续关心时事,通过自身经历与周遭人际关系思考了很多关于乳房、医疗、移民、国家文化的事,所以看得津津有味,也不觉悲伤。医疗(公共设施)部分让人反思我们是不是通过压榨医务人员保持较高效率的。但身为患病者,还是会倾向于选择我们这种吧…关于情和爱的部分深以为然,亚洲人的为人处事更容易困在各种“人情”里,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欢。btw从她笔下看来,温哥华真是个对生活友好,但对病人“糟糕”(等待太久,且每个环节都是漫长的等待)的城市啊。
1 有用 人生密密缝 2025-03-09 21:34:29 广东
就真是和作者同病!但不用相怜!我们也都是幸运的!当年看她的“告别吧”就觉得她很会写!这本加上私人原因就更是要五星!
2 有用 吕六一 2025-06-08 22:14:11 广东
作者与《未死之身》的作者安妮·博耶患的都是三阴性乳腺癌(分型中较凶险的一种),但相比起安妮书中更为抽象的对疾病的哲思以及其它文化思考,加奈子几乎全都是写实,也显得更为温暖,对比加拿大以及日本的医疗体系和社会形态也是有趣的地方,即使切除了双侧乳房,作者仍能骄傲地感到“我就是女人”,真的很勇敢又坚强。
2 有用 王三花 2025-05-24 16:33:18 陕西
哎呀哎呀读到这样的书真的是让人身心愉悦啊……刚开始的时候还在想“会不会是写了《樱》的那个西加奈子呢”,一看还真是。 以为是小说,结果是记录自己的一本书……很喜欢作者的心态,在日系女子里她算是独特的独立。 真的很顽强啊,这些生命。 当是在苏州图书馆北馆读了这本书,阅览室的窗外就是一片湖河,四月的苏州夜色可爱,而我读这本书读到泪流满面。它给当时处在低谷期的我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精神支持,谢谢你,西加奈子!
1 有用 肉汤拌饭吃八碗 2025-07-05 22:10:00 江苏
《日本,我的自由是什么》那篇写得太好了我大拍手;双乳切除后不做乳房重建也不保留乳头的决定也非常酷,女性的身份经常由这些器官所定义,但在日常生活中女人的激凸又会让人“不适”,我们需要保留但又把乳头好好藏起来,hmm. “如今我胸膛平坦,酷得无以复加。而且,即便平坦,即便没了乳头,我依然是个女人。”
1 有用 烨伊 2025-04-08 10:19:39 北京
“活着”是一种状态的持续,“活下来了”却是要时刻更新、反复确认的状态,是值得为每一次小小的确认而惊喜的状态。我活着,也要从这里,那里,许许多多的业障里,活下来。p.s.:泰诺是万能药吗!
1 有用 莫吉托 2025-05-31 15:17:49 浙江
拿着读的手感及作者的写作风格都让人感觉极其舒适
1 有用 riche et varié 2025-04-25 20:29:41 河南
真实的记录。猫咪活下来了真好。能告别癌症爱上自己的身体真好。能承认自己的弱小和需要也真好。感觉千分万分亲近也是我擅自投射,你的“全部”由你决定,我的全部也是。
1 有用 风起月明 2025-06-07 20:37:27 广东
挺特别的 感觉作者始终有一种疏离感 对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事 对表达痛苦很克制 特别克制
2 有用 熊阿姨 2025-03-07 12:50:38 北京
突来的疾病是个引子,让作者开始加速和移民的新国家发生碰撞,自己的癌症,照顾猫/孩子的慌乱,加拿大过于散漫的治疗规则,日本和加拿大的文化冲突,新冠大爆发……这也是一个属于新冠大流行和离散的故事。但作者的笔触很温柔,坦诚自己的脆弱,娓娓道来,完整讲述了抗癌的全过程,包括病愈后的失落感。可以说柔软,也可以说是坚韧。
0 有用 长安 2025-03-24 23:44:32 湖南
作者借由患癌说开去:移民制度、加拿大医疗体验、乳房与背后的女权主义、日本的“狭窄”与其延伸……第一次看到有人写癌症治愈后的“丧失感”,好看在不止讨论疾病,而是作者因为疾病与异国生活而对自身与国家的思考。“是一直在思考的人才会写出的书啊!”读完想到了印象深刻的一段诗:是谁逮住了你?猜?不是死,是爱。
0 有用 kiki 2025-06-04 14:02:31 日本
还可以挺真挚的。也算是看到了温哥华比较好的那一面吧。
0 有用 格雷斯金 2025-06-09 14:05:48 上海
在这本书里读到了刚读完的上一本书,知道了上一本书作者之后的事情,两本书都很好,这本书应该会再看一遍。
0 有用 barbie娴情悦读 2025-03-26 21:18:34 浙江
治疗的全过程与治愈后的失落感
0 有用 RaSku 2025-04-03 16:46:53 浙江
以作者亲身经历的新冠和抗癌经历为主要的叙事脉络 非常自然的穿插了对社会现状和对自身的思考 作者笔下的朋友们都好有活人感啊真的好羡慕!用积极而且有力量的文字写出了很日常的生活方式和很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心理活动 (但是感觉某些方面有点过度美化了加拿大…
1 有用 pupumoontr 2025-04-07 00:04:19 浙江
“原本是两个乳房的地方,如今变成了两条红色的线,线笔直笔直….这两道痕迹真的很美”最近经常在焦虑自己的健康问题,特意找来这本书看,有被安慰和鼓励到:假如某个阶段的目标仅仅是要活下去,虽然还是恐惧,但好像是一种夹杂着勇气的恐惧了。 然后也想去宽阔松弛的温哥华看看哈哈哈
0 有用 Vousdevez 2025-04-10 17:40:23 上海
活着就是体验,无论病痛还是情绪,这个过程便是活着的存在。
0 有用 ChestnutMao 2025-03-04 21:45:03 上海
“文学,就好似在深夜的荒野之中擦亮的一根火柴。一根火柴的光亮是微弱的,但我们能凭它去意识到周围有多么黑暗。”(附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