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能留下那么多关于父母的美好的回忆,是一种幸福。
☆在家和医院奔波的日子里,我们安放好焦虑一起坚持☆
——常常在夜半醒来,心里灰灰的,沉沉的,无人诉说。
——尊严就这么一点一点地随着身体的变颓而败退,直到彻底失去它。
——我心里空空地走过去,觉得悲伤 在身外很近的 地方,因为心太空了,它想进来,我不能让它进来呀。我有我的悲伤,但我把悲伤放下,因为背着它太重了,走不动。妈妈有事的时候,我把事情处理好,妈妈没事的时候,心就空着。人生的沉重,背负不背负它都在那里。
☆在面对老病的压力时,我们明白了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一天一天地看着父母老去,渐渐失能;一次一次地看着父母生病,每一次病,子女奔波劳累倒在其次,亲见疾病对父母的折磨,这折磨也部分地折磨着子女身心。压力真实、具体且日积月累。我如果将来抑郁了,很大程度是为此。
——孩子永远也做不到对父母...
编辑推荐:
能留下那么多关于父母的美好的回忆,是一种幸福。
☆在家和医院奔波的日子里,我们安放好焦虑一起坚持☆
——常常在夜半醒来,心里灰灰的,沉沉的,无人诉说。
——尊严就这么一点一点地随着身体的变颓而败退,直到彻底失去它。
——我心里空空地走过去,觉得悲伤 在身外很近的 地方,因为心太空了,它想进来,我不能让它进来呀。我有我的悲伤,但我把悲伤放下,因为背着它太重了,走不动。妈妈有事的时候,我把事情处理好,妈妈没事的时候,心就空着。人生的沉重,背负不背负它都在那里。
☆在面对老病的压力时,我们明白了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一天一天地看着父母老去,渐渐失能;一次一次地看着父母生病,每一次病,子女奔波劳累倒在其次,亲见疾病对父母的折磨,这折磨也部分地折磨着子女身心。压力真实、具体且日积月累。我如果将来抑郁了,很大程度是为此。
——孩子永远也做不到对父母如同父母对自己一样,但我现在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依赖,也感受到了当“家长”的心情。
☆在照顾父母的日子里,我们理解了什么是老去☆
——把想法写下来,果然是整理思路的好办法。此时我状态恢复,一扫低迷,又燃起了斗志。
——我就想,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呢?叶代替了芽,果代替了花,死亡最终抹杀一切,终极公平。可是终究有不可替代的事物吧。
☆在亲历父母老去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对生命的思考☆
——如此频繁地发作,大夫数次警告危险,神经紧绷,每晚临睡都心存侥幸,听到电话铃声一跃而起,如同奔赴前线的士兵。希望每次都获胜。
——在医院里见生死,见贫富。生死见多了,也就不怕。人死在自己眼前,子女跪了一地,哭声四起,也只是无动于衷,反身看看妈妈的点滴有没有完。
——每次拎着这个明黄色的包进门的时候看到爸爸妈妈开心期盼的笑脸,太温暖了。
☆在记录父母老去的时候,我们展现出了自己的困惑与需求☆
——跟老人在一起,天黑是漠漠无际的黑,天亮是不得尽头的长,时间慢得令人绝望。像油不多了的灯,豆大的光,却尽自烧着,没完没了。
——进入养老院,把爸爸妈妈交到别人手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跟把孩子送去住校一样。
——有的人经常反思与父母的关系,理一理,论一论,好像要说服自己什么似的。我全不用,只是去做。病了我来,指望我就行。好了放下,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继续。
——————————————————————————————————
内容介绍
◎这是生命的一堂课,也是需要全社会关注的一堂课。
◎相扶相持,携手前行,这本书架设了一道沟通父母和子女的桥梁。
◎在那些耐心被老病消磨殆尽,因无望而陷入抑郁乃至崩溃的过程中,我们在审视自己。
◎选择养老院还是居家?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每一个决定都有原则可循。
◎要治到什么程度,什么选择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理解什么是老去。
——《陪父母老去》是和父母和解的一本书,也是向父母告别的最好方式。
这本书记录了母亲从生病到离世的整个过程。作者用近似日记的形式,写下了从父母生病住院,到进入养老院的过程,进而度过了一段安静与平和的时光。之后波澜再起,有母亲的帕金森病加重到逐渐失能,以及离世前子女的抉择和纠结。
作者用这些亲历的片段和即时的记录,告诉我们,面对父母的衰老是一个不断加强心理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冲击认知的过程。面对生病与机能退化,总以为治疗就会好,但最终是接受这些病痛并与之相伴,尽力在病与退化的间隙,争取一些对生活的快乐。书中记载的那些对父母生病压力时的心态,对生命的思考,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陪父母老去的创作者
       · · · · · ·
  
- 
              
                  
              
              解玉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解玉军,网名此情,威海人,作品散见于报章。出版图书有儿童文学《山间》、散文集《半岛:食与自然》。
目录 · · · · · ·
奔波: 在家和医院之间 / 001
入院: 进入养老新阶段 / 045
焦虑: 特殊时期的种种想法 / 097
努力: 不轻言放弃 / 135
坚持: 有一点点起色也值得 / 173
· · · · · · (更多)
奔波: 在家和医院之间 / 001
入院: 进入养老新阶段 / 045
焦虑: 特殊时期的种种想法 / 097
努力: 不轻言放弃 / 135
坚持: 有一点点起色也值得 / 173
接受: 人生如此 / 201
告别: 支离破碎的日子 / 229
后记: 不是追忆 / 255
妹妹的文章 / 25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2016年3月14日住院,18日专家从北京飞来做手术,DBS,即脑深部电刺激,也就是安装了俗称“脑起搏器”的电极及附件。手术成功,28日出院。安装成功后一个月方可开机,这一个月无比漫长。 妈妈的吃饭,如同一场锣鼓。持勺子的右手敲击碗沿如敲锣,左手砰砰抖击桌面如打鼓。饭送到嘴里的过程抛抛洒洒,药拿到手中抖到桌上和地上。抖到无法睡觉,腿抽搐到酸硬,爸爸一夜给按摩几次,妈妈说:“救救我,你救救我。”无法扣扣子,无法接打电话,无法摘戴假牙,喝水时泼满身。去医院乘电梯,一个中年男人伸手过来按住妈妈的手,“阿姨,我受不了,我给你按会儿吧。” 妈妈不出门,她觉得自己如同怪物,在别人惊讶的注视之下没有尊严。我每次紧紧按住她的手,都觉得仿佛异形在里面跳跃冲突,它要出来。 昨天开机,成功。 她当场自己扣上一枚扣子。回家后接了我的电话。中午兴奋地没睡觉。因抽搐而佝偻的腰背也挺直了。可以安心地喝水。可以吃饭,吃药。晚上睡了近几年来第一个安稳觉。估计现在她在跟爸爸打扑克。电话指挥我去订锦旗,她要亲自送去医院。这个手术,是威海第三例,市立医院第一例。 妈妈是幸运的,遇上了这个时代,有技术,有医保,一切均可承受。能舒服一天也是好的。 我们一家都是幸运的。爸爸有老伴儿,我和妹妹有妈妈。她是健康的,我们就是幸福的。死去了昨日之病,今日就是妈妈的新生。 我有点想哭。在这么美丽的春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奔波: 在家和医院之间 / 001  - 
          
他还说:“晚辈领着孩子去见老人,是个尊重的意思。孩子知道什么呢,看到人老得怪模怪样的,就害怕。哪怕是自己的孙子、重孙子,长久不在身边的,见了面生,又丑,不肯到老人跟前去。爹妈叫他问好也不问,太小了的就吓哭了。以前穷的时候,老人拿点好吃的东西,哄着骗着,孩子终究为一口吃的,肯上前来。现在什么也不缺,孩子就哄不动。还都有个性,说不上前就不上前,爹妈也没有办法。所以老人亲孩子,亲是亲,不要硬去亲近。孩子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迫他。老了,人家嫌恶也是正常的。大人把嫌恶放在心里,脸上不露出来。孩子不装,怎么想就怎么做,老人硬往前凑有什么意思?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努力: 不轻言放弃 / 135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陪父母老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陪父母老去"的人也喜欢 · · · · · ·
陪父母老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它值得无数个深夜去细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沉重的一个话题 曾凝视多次不敢翻开 因为知道里面的内容 也知道它是人生课题之一 不论你愿不愿意去面对 都得面对 所不同的是 在你不得已需要面对时 是否已经有了足够储备 能相对从容些? 于是这本书其实换个角度来看 是用来提前了解考试题目 反正考试是必然 考不到一百分也是...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 大家是为什么会买这本书? | 来自snowwill | 2025-07-16 22:26:0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到之处 附收听地址 (岛生)
 - 他山之玉 (鶴景)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关于告别 (向北向北)
 - 书单|老年人的思想武器 (jiyu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陪父母老去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侠未 2024-07-04 21:50:57 四川
教科书级的养老陪伴了,家人之间的理解沟通,不厌其烦地劝慰,各种意外问题的从容应对,讲到急救室哪张床最舒服,那是因为去的次数够多,对妈妈足够心疼和了解,厚着脸皮也要妈妈在病床上躺得舒服一点……生活中种种细节,十七年啊,就这么扶持着过来,旁观者看着都觉得动容……面临父母的老去,中年人都要有各种心理准备。
6 有用 58494 2024-05-26 16:00:08 广东
陪父母老去没有一套标准方案,看书时又哭又笑,原来有这么多需要考虑的细节,会有这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绝不是我想的“有钱”就可以。我要好好锻炼身体,好好挣钱,好好学习,成长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招之能胜”的大人,陪他们慢慢变老。
43 有用 王这么 2024-06-21 11:26:23 安徽
常常想,我们这种原生家庭幸福,拥有世界上最好父母好到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有多好的孩子,人生的前半场就是贼吃肉,后半场就是贼挨打。对离别的恐惧和悲伤,无法诉诸笔舌。然而曾经获得的丰沛之爱,会奔流在血液里,一直到从此往后的人生尽头。
10 有用 胡胡 2024-05-10 09:59:43 北京
当父母从一个我们习惯仰望的强大角色,转变为一个需要我们呵护的无助的“孩子”,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此间心态的转变,非亲历者,不足以道。我们孜孜学习如何“陪孩子长大”,却很少思考如何“陪父母变老”。这本书正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样例,字里行间细密的情感让人共鸣,对养老、病痛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也有深入探讨。陪父母变老,从另一种意义上,也是我们自己在预习如何变老,从这双重意义上,它都是人生之重大课题,必... 当父母从一个我们习惯仰望的强大角色,转变为一个需要我们呵护的无助的“孩子”,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此间心态的转变,非亲历者,不足以道。我们孜孜学习如何“陪孩子长大”,却很少思考如何“陪父母变老”。这本书正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样例,字里行间细密的情感让人共鸣,对养老、病痛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也有深入探讨。陪父母变老,从另一种意义上,也是我们自己在预习如何变老,从这双重意义上,它都是人生之重大课题,必修功课。 (展开)
4 有用 行星704 2024-05-24 16:27:43 山东
对生活、对人对事有仔细观察之人,生命厚度是不同于常人的。 有人说,善良是一种选择,我觉得更像一种天赋。 当一个作家同时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悲天悯人的善良,她的作品一定是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