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请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将自己的心理时钟调到20年以前,那么你的生理状态能否也同步到年轻的状态?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兰格博士于1979年做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逆时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兰格博士将16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带到一个被改造为20年前(1959年)场景的旧修道院里,让这些老年人像当年一样在那里生活一周。结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其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改善。
基于这个实验,兰格博士创建了“可能性心理学”理论,即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以及能成为怎样的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可能性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发现,追求确定性是一种不积极的心态,而我们接受的心理暗示、刻板印象和医学标签,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机能和健康。
因此,如果我们认为外面的世界应该是确定不变的,那么就会失去盲目地...
请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将自己的心理时钟调到20年以前,那么你的生理状态能否也同步到年轻的状态?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兰格博士于1979年做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逆时针”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兰格博士将16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带到一个被改造为20年前(1959年)场景的旧修道院里,让这些老年人像当年一样在那里生活一周。结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其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改善。
基于这个实验,兰格博士创建了“可能性心理学”理论,即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以及能成为怎样的人,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可能性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发现,追求确定性是一种不积极的心态,而我们接受的心理暗示、刻板印象和医学标签,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机能和健康。
因此,如果我们认为外面的世界应该是确定不变的,那么就会失去盲目地相信所谓的健康数据、医学诊断和专家意见,无法对自己独特的身心体验和状态做出准确判断,甚至会悲观消极地听天由命。这种无觉知的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失去对生活进行主动选择的能力。
但是,倘若我们能及时转换思维模式,培养并保持埃伦博士在本书中所说的觉知状态(Mindfulness),细心觉察周围的变化,那么我们就能及时扭转之前的固有思维模式,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可能性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来改变自己的身心状态,让自己更乐观、更豁达、更健康,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及行动力。
正如兰格博士所言:“不管你处于哪个年龄,都不要预先假定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打开心灵,迎接所有的可能性,我们就会拥有更健康的人生状态。”
作者简介 · · · · · ·
【美】埃伦·兰格(Ellen Langer)生于1947年3月,她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兰格教授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已逾50年,她主持了多项具有开创性的心理学实验(如逆时针实验等),并因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荣获古根海姆奖学金、美国心理学会公共利益心理学杰出贡献奖、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协会应用心理学基础科学杰出贡献奖、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奖及戈登·奥尔波特关系奖等学术荣誉奖项(上述奖项记录来自哈佛大学官网)。
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评价说:“埃伦·兰格展示了觉知(mindfulness)可以带给我们健康和幸福的力量,心理学史上没有人比她做得更多了。”
目录 · · · · · ·
前 言 发现“可能性”的惊人力量 XV
第一章 能让时光倒流的“逆时针”实验
勇于质疑,保持觉知 013
打开思路,让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自动呈现 016
第二章 人生真的有无限可能性
· · · · · · (更多)
前 言 发现“可能性”的惊人力量 XV
第一章 能让时光倒流的“逆时针”实验
勇于质疑,保持觉知 013
打开思路,让充满可能性的世界自动呈现 016
第二章 人生真的有无限可能性
追求确定性是一种可怕的心态 030
你不必时时“遵医嘱” 032
千万不要百分百相信医学诊断结果 034
第三章 认为世界是稳定不变的,是一种稳定性错觉
用反芝诺悖论征服所谓的“不可控” 044
勿让已知的理论和思想遮蔽你的双眼 049
时刻关注变化,激发觉知状态 050
不要成为病症的俘虏 , 病症永远不是稳定存在的 053
留意变化,用心关注,保持觉知 056
第四章 到底是谁为健康标准设了限?
别纠结,健康标准是因人而异的 069
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概率,而非绝对事实 072
积极的心态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状态 076
极端的变化:回归 080
症状不是疾病的可靠线索 082
慎重思考医生的“隐形决策” 085
不要随意给自己的病症贴标签 091
你对待疾病的观念才是健康与否的关键 095
第五章 重新定义医疗规则
努力自行解决问题的人更健康 106
加强交流,尤其是面对面的人际互动 113
第六章 当心!医生的话具有操控力
生于希望,死于绝望 126
健康的观念可以激活健康的行为 136
第七章 不要让诊断结果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不要用医学标签把自己定义为“病人” 161
健康指标只是一个参考值,不代表真正的健康状态 168
所有语言和数字背后都隐藏着不确定性 170
第八章 不要迷信任何一位“专家”
医生也会误诊,适当参考其他医生的“第二意见” 179
不要过度依赖医生,要成为自己的健康专家 183
第九章 保持觉知,终身成长
更加有觉知地对待人生的老年阶段 195
无意义和有意义的回忆 199
变老并不意味着衰退,需要改变的是消极心态 201
保持觉知能让我们长寿,反之亦然 204
“过度帮助”会让老年人丧失掌控感,陷入习得性无助 209
老年人要增强自主性,不要武断地对自己的健康下结论 212
用觉知应对变化,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215
第十章 让觉知帮助我们永葆青春
事事用心,事事留意,活在当下 223
多角度看待健康状态,拥有“觉知健康”的思维 228
与医生互动,做一个有觉知的学习者 231
尊重不确定性,质疑极限是否存在 234
致谢 237
· · · · · · (收起)
喜欢读"逆龄生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逆龄生长"的人也喜欢 · · · · · ·
逆龄生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三星和四星之间,适合拿来给已经被洗脑的老人反洗脑?我瞎说的
我们创造文化,也容易被文化驯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逆龄生长》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我向朋友推荐的心理学读物。 作者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伦·兰格。她在1979年做了个知名的“逆时针”的心理学实验。 在实验中,她将16名80多岁的老人,带到被20年前场景的修道院里(改造好的)生活一周。她要求他实验者“每... (展开)一个救命性的、革命性的实验,会成为经典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个经典的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心理的健康会反过来影响生理机能,再一次被实验证实了,为人类的健康又贡献了新的路径,甚至是比医学更轻松有效而且完全无副作用的路径。 李松蔚博士的推荐语中写道:它更大的价值在于,扰动了关于健康的认知论。它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过...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认识自我与他人 (靛海幽蓝)
- 书单|生物 医学 (唱晚)
- 书单|方法论 (唱晚)
- 每天听本书 | 第一弹 (深情的艾老师)
- 书单 | 我的阅读2024 (徐小蟹)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逆龄生长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噜啦啦 2024-03-05 22:01:46 上海
书中的理念倒是可以试试啊 20240303
0 有用 mz 2024-03-22 22:26:28 广东
一般事实vs.可能性,归类问题,健康和疾病诊断的认知, 启动效应,mindfulness
2 有用 玛雅蓝 2022-08-18 18:58:26
原作出版于2009年,案例有些陈旧,但理念有启发。
0 有用 咚 2024-01-22 18:20:32 四川
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身体健康状况也会有好处!不给自己贴负面的标签🏷️
0 有用 Play it, Babe! 2023-08-22 08:32:15 上海
一本“邪教”的书,全是反医学的论调,很容易误导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