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帝国 短评

热门
  • 14 洛兹尼茶 2025-02-04 05:54:57 江苏

    美利坚这个帝国落入床破之手,就会将其缺陷不断放大,变成床破为所欲为的凶器。现在床破与东方的帝国们勾结了,人类真要想办法怎样才能限制大国的欺凌了。

  • 40 GentryHuang 2022-03-04 23:29:34

    这是我目前看过的汗青堂系列里最不对我胃口的一本书,因为是史料分析,史实很少,作者个人意见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说服力不够的。本质上是因为作为left写的书,因而对历史进行了一些不够中立的写法,比如说讲到一分钟人那儿。时不时掉出一句“Karl Marx说过,…”多少有点中国历史教科书和高考八股文混合的怪味。不过即使搞搞历史发明,这种美国是非例外帝国的观点也一点都不新鲜。七百页的正文前一百页都在讲自己的祖国大英帝国的落日荣光。絮絮叨叨的比较史学让我昏昏欲睡。作者的经济水平似乎较为一般,一直在讲糖料。此外作者虽然史学知识渊博经常旁征博引,但常在史实中混用富有个人感情的形容词或者完全基于个人史观而不是任何一种逻辑基础推断出的“群体的意识形态”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总体上给我一种理想国系列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 44 无斋公子 2021-11-11 15:39:05

    列宁说,“资本家瓜分世界,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心肠特别毒辣,而是因为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阶段,使他们不得不走上这获取利润的道路”。同样的道理,一个生气勃勃的美国逐渐走向黄昏,也不是资本家“心肠特别毒辣”,而是美国人建立的原教旨资本主义制度使然。

  • 65 宝木笑 2021-10-24 15:47:33

    霍普金斯这部厚重的作品,全方位解释了这样一个命题:中国是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而美国其实是伪装成文明的帝国。我们在这里甚至都没有触及“左”“右”之争的必要,这也是霍普金斯此书最高明的地方。他关注的核心是帝国和文明本质的区别,诠释“帝国”属性在近现代三百年间的流变,“全球史观”只是其史学研究的主要工具而已。没有固定的集权统治,并非衡量帝国的唯一标准,对外扩张性才是帝国属性的本源。美国并非杰斐逊信徒一直推崇的“无玷受胎”型理想国体,亦非欧洲清教徒践行启蒙运动政治梦想的桃花源。美西战争之前,他们是英帝国殖民文明的延续,因此印第安人必须被驱逐和灭绝。美西战争之后一直到伊拉克战争,他们是帝国全球扩张的样本,所以在全世界195个主权国家中,他们要在其中135个国家里建设702个军事基地……

  • 8 一叽咕 2023-07-09 09:00:36 浙江

    角度很好,翻译一言难尽

  • 18 后浪 2021-11-09 10:52:27

    本书彻底颠覆了美国例外论,以大胆的、全新的全球视角来看待美国的历史,论证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遵循了类似的发展轨迹,走上帝国扩张道路,成为全球化力量的中介。

  • 7 神威 2022-01-10 04:45:12

    修行1st,从2021年读到2022年,这本书值得读一年,自身过硬的质量自不必提,更是将美国崛起为第一强国的道路说得清晰透彻,有老牌帝国出于经济政治等层面考量的听之任之养虎为患,有历史时代所赋予的野蛮生长不可复制的天时良机,有先发财后立品高度实用主义的政治方针,也有着历代杰出政治家大协同小对立的和衷共济,尽管反驳了美国例外论,但在我看来,美国的崛起如同一个伟大企业或个人的崛起,回顾路途艰辛坎坷,即使让本人重走一遍,也不一定会有相同的结果,尤其是作者采用全球史的视角分析美国重大历史事件,更让我觉得,时空稍有更易,结局必大不同。好书,要战胜敌人,先要了解他们啊。

  • 5 bottom whisper 2022-03-06 17:08:13

    大部头,很难读懂啊,涉及的历史资料和人物都巨巨多,适合对美国历史和殖民地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读,翻译也是麻麻,限制了可读性。立个FLAG,我会再读的。

  • 3 深湛 2022-03-13 20:27:39

    翻译太差了,作者把年份也来回穿插,读起来太累。

  • 1 韧勉 2022-02-05 15:17:09

    霍普金斯教授指出美帝国全球视野的弊病在于。美国在观念上坚定地以国家为中心,对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心怀警惕。然而,它也挣扎着处理涌入的国际影响,无论是“叛乱者”和“恐怖分子”、非法移民、外国投资,还是气候变化的后果。两党都假设美国是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声称的“不可或缺的国家”,它无可匹敌的力量是在为一个独一无二、上天赐予的目标决策者和他们的学术坚持的正统信仰仍然是,美国通过泛化而倾向明确的自由主义观念所表达的价值观,就是需要被普遍认可的全球价值观。与美国之外的价值体系的相遇,继续造成不解、焦虑和敌对的回应。这样的回应巩固了民族神话,而不是推进国际理解,并且使其他国家更有可能被描绘成问题的煽动者;这些问题有全球性的起因和全球规模。

  • 2 虾米 2021-11-10 16:02:46

    《美利坚帝国》从全球背景和帝国角度讲述美国的帝国主义,作者的博闻强识(尤其是经济层面)令人震撼。这书强调了此前一直被其他史学家忽视的若干问题,比如南北战争前大西洋两岸(英美)间的互动,以及从“岛屿帝国”(菲律宾、波多黎各、夏威夷、古巴等等)的视角观察它们在美帝国版图中的定位。

  • 0 曾经巫山难为云 2021-11-14 23:52:05

    《美利坚帝国:一部全球史》一书,将帝国历史和全球化进程相融合,用全球化的视角,把美国历史置于国际背景之下,整部书的内容覆盖了近300年的历史。既然能撰写出洋洋万言的巨著,肯定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尽管自己难以理解接受和消化,并不代表这部书有多大缺点,只是自己的知识积累太差,难识庐山真面目罢了。无论如何,这部书提供了从未领略过的视角、浩如烟海的资料、发人深省的论断和启示、以及独特的论述方式。不由赞叹霍普金斯先生的丰富学识和缜密思维。

  • 1 煎茶 2021-12-10 12:22:26

    从全球化的三个阶段展开分析,在过去三个世纪全球史中考察美国的发展历程,涉及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以大量证据和比较否定了美国例外论。新的视角提供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如指出美国独立和美国内战都并非孤立事件,而应置于欧洲和全球背景下进行观察。作者对英帝国史的熟悉也使能将有关发现应用到美国史研究中,令人信服地指出美国从宣告独立到有效独立之间的漫长过程。在全书最后,霍普金斯也对近年来的逆全球化现象作出了回应,反映出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其结论颇有意思。

  • 0 默扉 2021-12-22 23:11:40

    西方世界具有“多元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种“统一性”,这不仅催生了美国的诞生,也影响着世界的格局,它们共同进入“大转型”的进程当中,美国也随之开始了一些列的尝试与效仿,这其中的各种联系从来不是孤立的,可以说,美国因此而诞生,因此而发展,然而又进行了“反推”,美国的南北大战也可看作是19世纪上半叶推动欧洲政治的保守派与进步派斗争的一种延续,后来也同样步入欧洲帝国后尘而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这本书为我们对于美国史和世界史的理解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 7 陆钓雪de飘飘 2021-11-05 02:59:53

    到1898年,美国已变成一个令人敬畏、完全独立的国家。同样在那一天,合众国新得到的力量被用于侵占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以及吞并夏威夷。忽然之间,这个曾经被殖民的共和国以一种非常张扬的方式成了一股帝国力量。美国和欧洲各国一起参与了一项充满竞争的共同冒险,以确保西方列强依然能掌控从旧世界废墟中兴起的新世界秩序。回顾过去,1896年总统大选决定决定性地确立了共和党的发展计划。但同时,不确定性延续到了1898年中期选举,在1900年民主党被碾压前都始终没有完全消失。美西战争就发生在这一忧虑重重的时期。战争的必然原因在于南北战争后工业化进步、移民增加、城市化扩大、地区和社会分歧增长,以及公共骚乱加剧。但这些发展过程不足以解释创建领土帝国的决定。其帝国主义公开动机主要是政治性的,经济利益和加强国家统一

  • 2 沈孤辰 2022-01-14 17:28:48

    真特码的左←!

  • 1 MikeCat 2022-01-04 21:08:51

    随便翻了一页,翻译有些过于生硬了。

  • 0 细川播磨守 2023-05-15 18:10:12 北京

    背负着上船的命,怀揣着上船的心,买好了上船的票,上了船才发现船都快开到岸了。一般人可能觉得那我就上岸改火车呗?——这样想的人就造不了飞机。在这个意义上,飞机是和船一样不在地上跑,可是船当初因风暴搁浅,飞机也会因风暴掉下来啊。

  • 1 千寻 2023-10-12 16:31:23 湖北

    分析一般,翻译也是佶屈聱牙,乏善可陈

  • 0 绛浅 2022-05-10 21:28:54

    对岛屿帝国/美国殖民的历史做了补充。旁征博引,文笔流畅。给作者的坚韧多打一星。年过八十,与癌症斗争已十余年,还要再坚持做一个很困难的研究。期待新著作的完成与出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