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托马斯·索威尔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Discrimination and Disparities
译者: 刘军
出版年: 2021-8
页数: 280
定价: 78.00 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30722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Discrimination and Disparities
译者: 刘军
出版年: 2021-8
页数: 280
定价: 78.00 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30722
内容简介 · · · · · ·
个人、群体和国家在经济成果的取得等不同社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们对这种差异提出了许多解释,一些人认为那些结果不太幸运的人是基因的受害者;另一些人认为这些不那么幸运的人是那些更幸运的人的受害者。
《歧视与不平等》搜集了大量的经验证据,挑战一种观点——不同的经济结果可以由任何一个因素来解释,无论是歧视、剥削还是基因。作者托马斯·索威尔分析了关于这些不平等问题的普遍社会观点以及基于这种观点的政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教育灾难到广泛的犯罪和暴力,旨在用事实和逻辑还原真实世界的运行机制,冷静而有说服力地打破关于种族、经济、历史和文化的狭隘与偏见,重新审视每一种看似合理的社会谬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智、平衡和有说服力的经济学新视角。
    
  
  
    歧视与不平等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owell),美国经济学家、社会评论家、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长期任职于康奈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艾姆赫斯特学院和其他学术机构以及智囊团。著有《美国种族简史》《歧视与不平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等30部作品,常年在《福布斯》《财富》《新闻周刊》《时代》《华盛顿邮报》等媒体发表文章,曾获得“博伊尔奖”、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布莱德雷基金奖”等荣誉。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差异与先决条件
第二章 歧视:含义与成本
第三章 群体与分类
第四章 数字的世界
第五章 文字的世界
第六章 社会愿景与人类后果
第七章 事实、假设与目标
致谢
尾注
索引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差异与先决条件
第二章 歧视:含义与成本
第三章 群体与分类
第四章 数字的世界
第五章 文字的世界
第六章 社会愿景与人类后果
第七章 事实、假设与目标
致谢
尾注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另一个在所得差异的讨论中往往被遗漏或扭曲的因素是时间维度。底层20%的人往往被称为「穷人」,而如果这个五分位数的所得在同一期间并未改变很多,可能被说成是「穷人」的所得停滞不前。但绝大多数刚开始属于最低五分位数的人,并不会永远留在底层。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涯从较底层的职业开始并不奇怪,刚开始的收入往往比后来的收入少,因为他们会逐渐取得更多经验、技术和成熟度,以及可供查核的较长工作纪录。 密西根大学的一项调查从1975到1991年追踪一组美国劳工,发现刚开始属于底层20%的人有95%在那段期间结束时已脱离底层。此外,这些原本位于底层五分位数的人有29%一路攀升到顶层五分位数,只有5%仍留在底层20%。 由于20%的5%等于总数的1%,所以抽样的总人数中只有1%在整个调查期间一直是「穷人」。有关这段期间「穷人」所得情况的叙述,只适用于1%的人。 类似的现实扭曲也发生在讨论较高所得级距者的时间维度遭到忽略,较高所得级距的人往往被说成他们是永远不变的阶层,而非这些级距的过客,正如低层级距的「穷人」。例如《纽约时报》2017年的一篇报导,谈到「这些所得分布在顶层五分之一的被眷顾者,从1979年以来聚集的所得远超过其他人」。 想想从1975到1991年间,不同所得级距之间的周转率有多大,就能了解把1979到2017年这段更长的期间顶层五分位数视为同一批人的隐含假设有多离谱。其中关键的周转率被遗漏了。 另一项较少被注意的统计调查追踪一组美国人一段期间,发现一个与媒体、政界或学界经常描绘的现实大不相同的现实:「介于25岁到60岁的人口,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某个时间点会发现自己属于所得分布的顶层20%。」 如果其他五分位数的大多数美国人羡慕或憎恨顶层20%的人,那无异于羡慕或憎恶自己,因为以后他们也可能跻身顶层20%。《纽约时报》所称的「被眷顾的五分之一」实际上指的是很大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數字的世界  - 
          
在二十世纪许多较晚开发的国家,不管是在欧洲、亚洲或非洲,高等教育对许多人来说是全新的经验,那些学生的文化背景没有提供知识经验、传统或准则作为指引,他们倾向于研读较软性、表面上较吸引人的「社会科学」或人文学科,而非硬科学、工程、医学或其他在真实世界有实际用途的困难学科。 当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Mahathir bin Mohamad)抱怨以优惠条件进入大学的马来人学生不顾学业、只关心政治时,他实际上是在呼应两次世界大战间罗马尼亚大学说的,他们「人数激增,学业相当落后,对政治过度狂热」。大多数罗马尼亚人在二十世纪初是文盲,当年轻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罗马尼亚学生往往选择学习较软性的科目,例如只有1%学习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有类似模式,例如斯里兰卡和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及塞内加尔。 为什么我们应该对看到今日的美国社会中来自经济和教育落后族群的大学生也有类似模式感到惊讶?或者对这类事情在政治正确的一元学术文化中、或者在大多数媒体中很少被讨论感到惊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事實、假設和目標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歧视与不平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歧视与不平等"的人也喜欢 · · · · · ·
歧视与不平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 翻译可以再打磨一下… | 来自范躺平 | 2021-09-29 23:14: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Basic Books (2018)8.9分 15人读过
 - 
        聯經 (2021)暂无评分 18人读过
 - 
        
        
 - 
        Basic Books (2019)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政治学 (叙拉古之惑)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作品集50年 (燭照)
 - 女权书籍 (张流影)
 - 专业书目 / 拓展视野 (宁止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歧视与不平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适兕 2022-03-25 08:49:32
承认自我,奋起直追!
6 有用 Yige 2022-03-22 06:36:35
近几年的新书。不同族群经济水平差异的原因,这个主题在《美国种族简史》、《移民与文化》等书中也涉及过,有些例子反复引用,好的知识要同义重复。索老师的观点是:黑人经济表现不佳,种族歧视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移民来到美国之前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不同,导致携带的技能知识不同,有的适合市场经济下致富,有的则不。除此以外,基因、出生顺位、家庭氛围、本种族年龄中位数等种族以外的先天条件也对经济表现影响很大。考查黑... 近几年的新书。不同族群经济水平差异的原因,这个主题在《美国种族简史》、《移民与文化》等书中也涉及过,有些例子反复引用,好的知识要同义重复。索老师的观点是:黑人经济表现不佳,种族歧视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移民来到美国之前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不同,导致携带的技能知识不同,有的适合市场经济下致富,有的则不。除此以外,基因、出生顺位、家庭氛围、本种族年龄中位数等种族以外的先天条件也对经济表现影响很大。考查黑人收入水平,当学历、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相同,即只有种族这一个变量时,黑人和白人的收入水平相差并不大,从而证明种族歧视不是决定经济表现的关键因素,第四章主要批驳常见的统计谬误。一个现象的原因是多维的,全部归咎于racism,是政客和煽动家们别有用心,挑动怨恨,对劳苦大众有害无益。忠言逆耳。四星半。 (展开)
0 有用 林林 2024-02-26 23:19:57 湖南
确实偏颇,也确实挑战并充实了我已有认知。“公平”对效率及自由、发展的破坏真是让保守派痛心疾首。多个先决条件的提出削弱了统治舆论场的歧视造就不平等这一观点的事实合理性。如果“什么样都是美的”那么“美就没有价值,人们就会变丑”的价值尺度的提出回答了我很久的困惑。对歧视的程度层次的分类,数据迷信的破解,例证,故事,都值得一再翻阅。而全文无疑忽略的,就是,人,大多数人都是直觉的感性生物,这是愚蠢的,但人就... 确实偏颇,也确实挑战并充实了我已有认知。“公平”对效率及自由、发展的破坏真是让保守派痛心疾首。多个先决条件的提出削弱了统治舆论场的歧视造就不平等这一观点的事实合理性。如果“什么样都是美的”那么“美就没有价值,人们就会变丑”的价值尺度的提出回答了我很久的困惑。对歧视的程度层次的分类,数据迷信的破解,例证,故事,都值得一再翻阅。而全文无疑忽略的,就是,人,大多数人都是直觉的感性生物,这是愚蠢的,但人就是这样,就像保守派也会利用这一点一样。 (展开)
1 有用 NOAH₩ 2022-02-01 09:47:50
只能说看过。歧视与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歧视分为群体刻板歧视,和对数据分析后的个人某一特征有刻板歧视。没有什么地方达成了真正的平等。
1 有用 CWRun 2022-01-03 22:24:43
以「成本」考虑不平等的问题(本书主要是种族问题),不算有新意但确实比较实际。可惜的是除了经济学的角度,本书还没能给当下的问题如何处理给一个有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