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社会/文化史 (🦉的瓦涅密)
- 自然文学 (消逝风中的墓地)
- 自然笔记 (一荇)
- 2021年艺术类图书出版观察 (陆花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邱园的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邓安庆 2025-02-15 15:26:49 江苏
我最开始知道邱园,是看《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在华的植物猎人采集植物,最终运到邱园,我就非常好奇这是个什么机构。前年在邱园游玩了一天,走马观花地转,觉得意思不大。反倒是翻看这本相册,才对邱园有了更多的认知。250张黑白照片,保留了很多文字无法形容的细节和气息,颇为珍贵。
0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21-02-18 17:38:34
照片的选择,是有意识的,有历史观的表达。除了博物学方面的讲述,景观设计和工作场景的呈现也很多。最意外的是,编撰者为女性留出了很多席位,三处时段提到了邱园女性的杰出表现。另外,有些照片出现了外国劳工,印度的、中国的,等等,还有他们劳作的场面,与那些远渡重洋而来的异域植物一起,都揭示了近代邱园是作为殖民体系的一个环节而运转的本质。另外,“新知文库”有本《绿色宝藏:英国皇家植物园史话》,可以共读。
16 有用 danyboy 2021-01-13 12:48:50
不只是摄影集,也不只是一个植物园的历史。这本书可以作为案例探讨或加深理解诸多有趣的问题:1、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科学进步象征的植物园,从贵族的园囿到资产阶级学者的科学殿堂,到普罗大众享受科普和休闲的公园。2、作为大英帝国及资本主义殖民时代象征的植物园,邱园为帝国遍布全球的植物园输出管理机制、人员和培育方法,同时又搜罗全球的植物汇聚于此,形成殖民帝国的景观。照片形象记录了各殖民地的不同种族居... 不只是摄影集,也不只是一个植物园的历史。这本书可以作为案例探讨或加深理解诸多有趣的问题:1、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科学进步象征的植物园,从贵族的园囿到资产阶级学者的科学殿堂,到普罗大众享受科普和休闲的公园。2、作为大英帝国及资本主义殖民时代象征的植物园,邱园为帝国遍布全球的植物园输出管理机制、人员和培育方法,同时又搜罗全球的植物汇聚于此,形成殖民帝国的景观。照片形象记录了各殖民地的不同种族居民被裹挟在这一浪潮中,成为植物产业庞大体系中的微末工具,而帝国臣民则高居在科学、商业、艺术鉴赏的顶端。3、女性旅行者在邱园开辟画廊,女性园丁的增多,女性科学家,展现了女性发展的历程。4、有关中国的如宝塔景观、茶叶以及在中国境内留下的照片,也很有趣。 (展开)
0 有用 沈书枝 2021-01-18 20:24:59
关于邱园的影集,照片图注很详细,所以内容比一般的影集要更丰富。看完对邱园的创建、台前幕后的人物都有一定的了解,最感兴趣的是英国在海外发展殖民地植物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女园丁进入邱园工作的两部分。更加向往去邱园,希望未来几年——会有几年呢?——能实现这个愿望。
1 有用 珍妮的肖像🦤 2021-01-23 14:56:08
1840年邱园成为一个公共机构的时候,正好几与大画幅银盐摄影术的兴起同步,所以读者得以由这种记录方式观看与邱园有关的故事。邱园的建造历程,系统科学的植物采集搬运繁育,更是几代人为植物学的向前一步,奔走在荒原沙漠雨林那种少有人抵达的地球角落,倾尽毕生努力热情实现人生意义的甘苦暂停时刻。人物,包括插画师园艺师研究员园长等各种岗位的女性员工们。动物,邱园的企鹅和蓝蓑羽鹤乔伊。植物知识,金鸡纳树与咖啡属于... 1840年邱园成为一个公共机构的时候,正好几与大画幅银盐摄影术的兴起同步,所以读者得以由这种记录方式观看与邱园有关的故事。邱园的建造历程,系统科学的植物采集搬运繁育,更是几代人为植物学的向前一步,奔走在荒原沙漠雨林那种少有人抵达的地球角落,倾尽毕生努力热情实现人生意义的甘苦暂停时刻。人物,包括插画师园艺师研究员园长等各种岗位的女性员工们。动物,邱园的企鹅和蓝蓑羽鹤乔伊。植物知识,金鸡纳树与咖啡属于茜草科(同栀子花,六月雪,龙船花,白花蛇草同属茜草科大系)等等。250幅黑白图像资料像纪录片一样的观感,令邱园的分量感更加真实丰厚的一部史料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