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邓安庆迄今为止最成熟的故乡写作
🐏七个短篇小说,相同人物,相同背景,以串珠式结构,首度完整呈现烟火缭绕的“邓垸世界”
🐏从春夏到秋冬,用两个少年玩伴的纯真成长,串起典型中国乡村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时代变迁
🐏家庭关系、’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弃女寻亲、重男轻女、乡村教育、代际关系、城乡巨变,切入多种乡村问题
🐏真实鲜活的人物群像,亲切自然的方言乡音,恬静优美的乡野四季,笑泪交织的成长与生命,游荡于隔开我们与父母、城市与乡村、现在与过去的江水中心。
*************************************************************
《永隔一江水》是青年作家邓安庆最新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延续了邓安庆最擅长的故乡文学写作,仍围绕作者熟悉的湖北家乡邓垸展开,描摹真实质朴的人物和动人亲切的故事,和作者以往作品《柔软的...
🐏邓安庆迄今为止最成熟的故乡写作
🐏七个短篇小说,相同人物,相同背景,以串珠式结构,首度完整呈现烟火缭绕的“邓垸世界”
🐏从春夏到秋冬,用两个少年玩伴的纯真成长,串起典型中国乡村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时代变迁
🐏家庭关系、’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弃女寻亲、重男轻女、乡村教育、代际关系、城乡巨变,切入多种乡村问题
🐏真实鲜活的人物群像,亲切自然的方言乡音,恬静优美的乡野四季,笑泪交织的成长与生命,游荡于隔开我们与父母、城市与乡村、现在与过去的江水中心。
*************************************************************
《永隔一江水》是青年作家邓安庆最新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作品延续了邓安庆最擅长的故乡文学写作,仍围绕作者熟悉的湖北家乡邓垸展开,描摹真实质朴的人物和动人亲切的故事,和作者以往作品《柔软的距离》《纸上王国》《山中的糖果》一同构成一脉相承的“邓垸故事集”。本作品体例上虽属短篇小说集,但各篇的人物和事件勾连紧密,彼此融会贯通,清新温婉的氛围一以贯之,全书又可当作一部长篇来读,行文流畅,人物鲜明,并极有纵深地处理了城乡差异、代际关系、留守儿童、重男轻女等一系列主题,可以称得上邓安庆目前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
《永隔一江水》里的人物,也都不是凭空创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原型。这些原型是我熟得不能再熟的亲人们。每年回家吃席的时候,一桌的婶娘叔爷,我挨个看过去,每一个人这几十年来的际遇都在我内心中翻涌。他们中间有一些我写过, 有一些我没写,有一些我合并成为一个人物, 有一些我拆散到其他人物身上。时间累积的力量,体现在他们的额头、发色、皱纹,还有黧黑的手掌、蹒跚的步伐、说话的声调上。这个村庄除开房屋的翻新,基本格局几十年来无大变,我熟悉的这一代人逐渐凋零,新生的一代人也随着年轻的父母飘散各地。也许有一天这个村庄会消亡,我唯一可安慰的是我为它写了一系列的文字,好歹是一点微茫的记录吧。 ——邓安庆
永隔一江水的创作者
· · · · · ·
-
邓安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邓安庆,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已出版《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望花》《天边一星子》等书,有部分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意、西、丹麦等多国语言。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虽然是以我家乡为蓝本,但我不是乡愁式的写作,也不要揭露什么。我希望平实地展示我看到的东西,而不是提炼出口号式的思想。我想从一个个体的感受出发,我们常见的乡村叙事,多数时候都是知识分子在发声,农民的声音很少有,更不必说被听到。我并不觉得知识分子的记录,能完全代表他们的感受,毕竟生活是他们在过,外人只是在旁观,顶多偶尔参与一下。我对乡村叙事的两种模式都持有警惕心,一种是田园牧歌式,一种是悲情式,这两种模式都简化了现实。农村本来就是一个多面向的存在,它涉及的层面远非一两种模式所能概括。我想做的是以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视角来书写,从那种具体而微的细节中生发故事。从《山中的糖果》开始,我就想实现这句话,我要找到一个人的性格逻辑,感受他的感受,对这个人有同理心和同情心,这样的话一个人才能是鲜活生动的,也才是复杂多面的。而《永隔一江水》继续在做这种尝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一写家乡,我就像鱼儿回到了水里 -
他们还不来。我看了一眼建桥家,屋门紧闭;又瞥了一眼香梅奶家里,也是屋门紧闭。论理每天这个时候,他们都该到我家里集合。现在他们一并消失了。真是奇怪。我回到桌前,对着暑假作业,一个字都写不出。汗水顺着我的脸颊淌下,蝉鸣声如滚沸的开水倾泻,薄薄的短袖汗湿后紧贴背脊。一丝难以言说的妒忌感悄然升起:他们是不是一起玩去了?他们为什么不叫我?为什么要撇下我?……我又探头看了一下他们的屋门,还是没有开,像是两张沉默的嘴唇。我很想冲过去,撬开它们,可是我为什么要跑过去自讨没趣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东流水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永隔一江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永隔一江水"的人也喜欢 · · · · · ·
永隔一江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 更多书评 45篇
论坛 · · · · · ·
| 好奇当地民居的建造格局 | 来自高山胡萝卜 | 2 回应 | 2025-07-06 20:03:51 |
| 换新衣中,有一点对昭昭妈妈的不理解 | 来自天晴了 | 4 回应 | 2023-09-24 04:11:44 |
| 最后贵红姐前夫的新欢也叫彩霞? | 来自大凤 | 2 回应 | 2023-04-15 11:10:15 |
| 额,很多一星两星一看就是没看过书乱打的 | 来自王肖琳 | 6 回应 | 2021-08-07 10:20:27 |
| 邓安庆和莫言谁的文学地位更高? | 来自百年文学 | 2021-05-11 04:26:51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有幸为你们做嫁衣』 (Luo.)
- 他山之玉 (鶴景)
- 2022阅读清单 (我爱阳光)
- 记性是个好东西,可惜我没有 (无糖捣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永隔一江水的评论:
feed: rss 2.0










72 有用 阿金 2021-04-28 15:48:53
看了作者自序就不想看了,还是看了,又不想看了,鼠标快速滑动,无聊得紧,段落一个砖块一个砖块差不多长,发现还是自序有意思,让人乐呵
47 有用 扭腰客 2021-05-19 10:43:24
用主席的话说,碍于情面、利益甚至点头之交、一网之缘,就不好意思,就捧臭脚,就五星好评,无疑是板上钉钉的“文艺界的宗派主义”。捧其为乡土文学,真是侮辱乡土了。
192 有用 奸商 2021-04-25 02:34:04
这本书的宣发做的相当成功,我这种很久不看实体书的人被刷屏吸引得好奇阅读。但是这书的内容让我屡次在0颗星和1颗星之间纠结,最终还是给了1颗星,毕竟近几年不再买收获之后我以为乡土文学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阅读范围内,结果本书刺激得我将回老家翻一翻旧收获列入了备忘录。说句实话,不是你用方言写作就能叫做乡土文学,有时候一条道还是不要走到黑了。
64 有用 X.X.Qin 2021-05-05 13:42:46
一目十行看完了,差不多是高中作文水平吧,浮于表面,就这没有文学内核的作品到底是怎么登上豆瓣热门的,可惜了我买电子书花的15块钱
154 有用 のらり 2021-04-28 15:14:30
挺差的。故事乏善可陈,语言不够凝练自然,节奏则像流水账日记般拖沓,好的小说该具备的标准在这里都是不及格的。例如,在《虫儿飞》开头讲述夏建桥在教室里捣蛋的事,作者写道:「我们忍住笑,吴老师也忍住笑——全班人再也没忍住——我们要把笑忍住——我们忍着不敢笑」,短短的几段话相似的句式重复出现,非常啰嗦。再如,像「他就像异世界的使者,带领我们去往地下王国」,单看没什么问题,但放在大晚上网吧焦急寻人的上下文里... 挺差的。故事乏善可陈,语言不够凝练自然,节奏则像流水账日记般拖沓,好的小说该具备的标准在这里都是不及格的。例如,在《虫儿飞》开头讲述夏建桥在教室里捣蛋的事,作者写道:「我们忍住笑,吴老师也忍住笑——全班人再也没忍住——我们要把笑忍住——我们忍着不敢笑」,短短的几段话相似的句式重复出现,非常啰嗦。再如,像「他就像异世界的使者,带领我们去往地下王国」,单看没什么问题,但放在大晚上网吧焦急寻人的上下文里来形容一个次要的过场人物就很突兀,类似违和的比喻在书中还有几处。以对文字的把控力度和灵性来看,差了同一辈的双雪涛张怡微一大截。开篇《换新衣》是最差的,像是平庸的学生习作,一直到《东流水》开始才算好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书太频,耗尽了作者的笔力和心力,新作还不如过去写的日记随笔来得流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