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
罗马尼亚三部曲第一部
独树一帜的诗意语言讲述独裁国家的破碎生活
三十二个场景里的罗马尼亚往事
♝内容简介
在风雨飘摇中的罗马尼亚,两位好友阿迪娜和克拉拉阿迪娜,她们逐渐从好友发展到友谊破裂。非线性的情节架构方式,诗化的语言,使得小说 略显散漫,不过透过凌乱、散漫和隐晦的文字表层,是作者深沉的况味。
♝编辑推荐
◎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 精准的意象,简练的文字,精准刻画了罗马尼亚当时的生活氛围,媲美电影《窃听风暴》。
◎ 在风雨飘摇的罗马尼亚,一对好友阿迪娜和克拉拉,她们的友谊因为后者的男友而陷入危机,阿迪娜每天下班回家后,发现卧室的狐狸皮尾巴短一截……
♝媒体推荐
黑暗的拼贴,充满...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
罗马尼亚三部曲第一部
独树一帜的诗意语言讲述独裁国家的破碎生活
三十二个场景里的罗马尼亚往事
♝内容简介
在风雨飘摇中的罗马尼亚,两位好友阿迪娜和克拉拉阿迪娜,她们逐渐从好友发展到友谊破裂。非线性的情节架构方式,诗化的语言,使得小说 略显散漫,不过透过凌乱、散漫和隐晦的文字表层,是作者深沉的况味。
♝编辑推荐
◎ 赫塔·米勒,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生于罗马尼亚德语村庄,以诗的凝炼,散文的率直,描绘流离失所者的处境,通过写作这种沉默的行动,赋予弱小者以尊严。
◎ 精准的意象,简练的文字,精准刻画了罗马尼亚当时的生活氛围,媲美电影《窃听风暴》。
◎ 在风雨飘摇的罗马尼亚,一对好友阿迪娜和克拉拉,她们的友谊因为后者的男友而陷入危机,阿迪娜每天下班回家后,发现卧室的狐狸皮尾巴短一截……
♝媒体推荐
黑暗的拼贴,充满恐惧和美感……赫塔·米勒的散文诗意又率直,像棱镜一样起作用,粉碎并照亮了一个始终在观望、等待的世界。
——《大西洋月刊》
叙述有电影般的强度……简短的短句不断积累、重叠,整体上形成一部嘈杂的交响乐。
——《泰晤士文学增刊》
赫塔·米勒的语调中包含着忿怒之气,在书页上震颤。
——《波士顿环球报》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
“她专注于诗歌的凝练与散文的直率,描绘了无依之地居民的生活景观。”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理由
但为了确保我们自身的存在,我们仍然需要这些物体,这些姿态,这些词语。毕竟,我们能去掌握越多的词语,我们就越自由。即使我们的口被封住,我们还能试着通过姿态甚至物体来坚持我们自己的权利。对审查者而言,它们更加难以解读,要花费不少时间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而通过引起警觉前的大量时间,它们把我们受到的羞辱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尊严。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的创作者
· · · · · ·
-
赫塔·米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德国作家,生于罗马尼亚,1973年入蒂米什瓦拉西部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器工厂任译员,后以任职于幼儿园、教授德语谋生。1982年,出版处女作《低地》,此后陆续有多部重要作品问世。先后获得过二十多个奖项,包括德语文学界重要的克莱斯特奖。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目录 · · · · · ·
手中的男人 / 017
额头前的卷发 / 022
一个人差不多就是一块面包 / 046
一条领带 / 064
夏天的内脏 / 069
猫和侏儒 / 082
胡 桃 / 101
另一种寂静 / 113
鼓膜炎 / 124
最矮小的男人有最大的棍子 / 134
叼在嘴里的草秸 / 139
没有脸的脸 / 143
剃须刀 / 157
猎狐狸用套 / 160
你什么都不要说 / 169
我的头是黑暗的 / 180
桌子上的狐狸 / 192
飞 吻 / 198
丢失的锹 / 204
冷的时候我不能往水里看 / 209
曾经有过一次但不是现在 / 213
胎 记 / 222
马蜂游戏 / 230
外流的城市 / 240
夜 壶 / 251
指甲在长 / 258
透明的睡眠 / 265
黑白相间的天空 / 269
冻僵的浆果 / 277
陌路人 / 284
没关系 / 28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咒骂是冷的,咒骂不需要大丽花,不需要面包、苹果,不需要夏天。它既不是用来闻的,也不是用来吃的。咒骂只是用来搅动漩涡和平躺的,用来短时间地暴怒和长时间地保持安静的。它把太阳穴的跳动沉入手腕中,将深沉的心跳提升到耳朵上。咒骂会升级,会令人窒息。 如果咒骂中断了,那它就从来没有存在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门卫有严格的信仰,这是女门卫告诉克拉拉的。因此他不爱人。他会惩罚所有没有信仰的人。他会欣赏所有有信仰的人。他并不爱所有有信仰的人,而是敬重他们。他敬重党委书记,因为他的信仰是党。他敬重厂长,因为他的信仰是权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狐狸那时已是猎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狐狸那时已是猎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让我们感受一下赫塔·米勒的语言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 书名求解 | 来自!yeks | 2023-08-26 00:16:17 | |
| 有没有人在读?求指教! | 来自张小麦 | 2 回应 | 2022-11-29 15:49:30 |
| 有没有读过德文原版的朋友呀 | 来自Bangstop | 2022-11-21 09:00:5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7.7分 636人读过
-
Fischer (Tb.), Frankfurt (2009)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后浪文学 (后浪文学)
- 小说 紫金(二) (微不足道)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狐狸那时已是猎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21 有用 子喻 2021-06-11 21:02:28
更像是散文,关于我罗马尼亚的一切,每一章都是某个视角和场景,但是的确不符合我的口味,主要是叙事太散,读了一半连基本的故事元素都找不到,一头雾水
102 有用 空山 2021-05-03 22:14:34
没完没了的政治隐喻看到头疼欲裂,但能把隐喻用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啊厉害了,虽然文字阴暗晦涩难懂,但直到历史背景其实就还好,而且越读越顺畅,还蛮过瘾的。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罗马尼亚,人民贫困饥饿,大搞个人崇拜,男性暴力无处不在,性侵女性,禁止离婚和堕胎,无自由,秘密警察如影随形,精神禁锢使人战战兢兢。但,那时候狐狸就是猎人了,而且狐狸永远都是猎人,这不矛盾。就是,看完以后有点不能直视西瓜了(还怎么下... 没完没了的政治隐喻看到头疼欲裂,但能把隐喻用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啊厉害了,虽然文字阴暗晦涩难懂,但直到历史背景其实就还好,而且越读越顺畅,还蛮过瘾的。齐奥塞斯库统治下的罗马尼亚,人民贫困饥饿,大搞个人崇拜,男性暴力无处不在,性侵女性,禁止离婚和堕胎,无自由,秘密警察如影随形,精神禁锢使人战战兢兢。但,那时候狐狸就是猎人了,而且狐狸永远都是猎人,这不矛盾。就是,看完以后有点不能直视西瓜了(还怎么下得了口啊! “猎人的头发、胡子和手上的毛是红色的,还有他的脸颊,和狐狸一样。那时狐狸就是猎人了。” (展开)
1 有用 毒妇脸少女心。 2024-01-12 09:59:03 上海
读赫塔•米勒的书注定是要被震撼500次的。她最擅长的是拼贴,叙写一切颠倒错乱和错乱背后的真实。将那些由喉咙、胸膛和情感,与众不同的声音收集起来,这成千上百个碎片声音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到哪里都极其好辨认、无法混淆的声音,赫塔•米勒「沉默的行动」下,满是恐怖剧,灼烧的火焰和叫喊。那些恐惧、耻辱、惊慌、挫败通通都被她写到书里。对于政治隐喻的运用也是必然之存在,平安无事地结束情节,内里却是另一番汹涌,噩... 读赫塔•米勒的书注定是要被震撼500次的。她最擅长的是拼贴,叙写一切颠倒错乱和错乱背后的真实。将那些由喉咙、胸膛和情感,与众不同的声音收集起来,这成千上百个碎片声音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到哪里都极其好辨认、无法混淆的声音,赫塔•米勒「沉默的行动」下,满是恐怖剧,灼烧的火焰和叫喊。那些恐惧、耻辱、惊慌、挫败通通都被她写到书里。对于政治隐喻的运用也是必然之存在,平安无事地结束情节,内里却是另一番汹涌,噩梦般创伤性的书写。宗存在这一种疏离感,没有人幸存。 (展开)
44 有用 后浪文学 2021-03-26 14:25:58
黑暗的拼贴,充满恐惧和美感……赫塔·米勒的散文诗意又率直,像棱镜一样起作用,粉碎并照亮了一个始终在观望、等待的世界。在那个世界,女孩身上的香水味道像秘密警察。
1 有用 三皮 2023-03-21 11:43:41 北京
润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