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破碎之后的重整,劫后余生的跋涉
台湾文学金典奖作品,赖香吟长篇小说
一部思辨情感与伦理的文学典范
● 编辑推荐
☆ 逝者远去,被留下的人如何继续前行?赖香吟以幸存者的角度展开细腻的思考,谈论创伤与治愈、生命与死亡。面对沉重的人生叩问,或许《其后 それから》是一声真挚的应答。
☆ 《其后 それから》是个人之作,也是时代之作。赖香吟从一名自我对话的叙事者,向外扩及同代人的生命处境,诉说台湾“五年级世代”(六零后)对种种信念的追寻与断裂。通过小说,我们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 创作本书,赖香吟秉持克制的书写伦理,谨慎选择内容的呈现,以“小说”这门文类避免消费现实的可能,保持必要的距离。阅读《其后 それから》,我们满怀敬意,并充分反省与思辨。
● 内容简介
“所以,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五月的书,而是关于我自己,其后与幸存之书。”
“如今,我航过那个郁闷的赤...
破碎之后的重整,劫后余生的跋涉
台湾文学金典奖作品,赖香吟长篇小说
一部思辨情感与伦理的文学典范
● 编辑推荐
☆ 逝者远去,被留下的人如何继续前行?赖香吟以幸存者的角度展开细腻的思考,谈论创伤与治愈、生命与死亡。面对沉重的人生叩问,或许《其后 それから》是一声真挚的应答。
☆ 《其后 それから》是个人之作,也是时代之作。赖香吟从一名自我对话的叙事者,向外扩及同代人的生命处境,诉说台湾“五年级世代”(六零后)对种种信念的追寻与断裂。通过小说,我们见证深邃的时代风景。
☆ 创作本书,赖香吟秉持克制的书写伦理,谨慎选择内容的呈现,以“小说”这门文类避免消费现实的可能,保持必要的距离。阅读《其后 それから》,我们满怀敬意,并充分反省与思辨。
● 内容简介
“所以,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五月的书,而是关于我自己,其后与幸存之书。”
“如今,我航过那个郁闷的赤道无风带了吗?我即将出发去哪里?抑或,我从何处归来?写作的船帆下垂搁置了非常久,水天一色,雾气茫茫,记忆的魔山,五月,想来不只是我陪她走过一段性别认同之路,她也伴我熬过一段非常漫长的写作认同之旅,即便是她已经不存在的岁月里,她的形象及其书写,对我是一种抚慰,也是一种刺痛,我们曾经彼此反对,却又同时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无论是不断攀高追寻,或是不断挖深内化,我们争执,终致谅解,了悟彼此并没有太大的冲突。”
● 名人推荐
☆ 《其后 それから》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以细致耐烦的态度,开启了反省伦理与情感的平台(platform)——这个平台是读者也可以参与思辨的空间。这种平台在现有的台湾文学中罕见,尤其珍贵。
——纪大伟(台湾小说家)
☆ 在功能上,《其后 それから》显然有它不得不被视为小说的理由。它单纯地需要读者对小说之为虚构的期待。它需要被视为虚构、在阅读里被虚构化,以制造主体与事件之间的想象距离。
——黄锦树(马华文学作家)
☆ 太浪漫的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一定得死过一次。那样的死过之后,再回头,看见的都会不一样了……为你终须拿回属于你书写权利的毅然感到骄傲,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是关于你如何活下来,而不是关于某人为何而死的故事。
——郭强生(台湾作家)
☆ 这是用时间慢慢堆积起来的一本书,有些地方写得惊人地好,她文笔的成熟以及这个作品能去解答很多问题,包括五年级世代的早逝与断裂;它能去回答一个女性作家怎么样走过情感、创伤和死亡,或是如何去经历一个同志朋友的死亡,然后从否定书写回到书写的过程。
——周芬伶(台湾散文家)
☆ 小说《其后 それから》,不是秘辛,不是自传,不是内幕,也不是告解或忏悔,更不只是告白,而是在小说的文字共和国里才能有嘉年华与众声喧哗成立的意义。我们卸下偏执、成见、既定印象的武装,循小说家的思路前行,恍兮惚兮,召唤不语的死者,一起完成内在的逆旅。我要说,赖香吟写完《其后 それから》,走出来,是生者仗义承担的勇气,是“季札挂剑”的用心如日月。
——林俊颖(台湾小说家)
● 获奖记录
☆《其后 それから》荣获 2012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
    
  
  
    其后 それから的创作者
       · · · · · ·
  
- 
              
                  
              
              赖香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赖香吟,1969 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市。毕业自台湾大学经济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曾任职于诚品书店、台湾文学馆筹备处、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
获有 1987 年“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短篇小说首奖、1995 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199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佳作、1998 年“台湾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2008 年“金鼎奖”图书类最佳主编奖与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说奖”、2012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201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与“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2019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金典奖。
曾校译《龙瑛宗全集》,主编《邱妙津日记》《九歌 103 年小说选》。著有文集《史前生活》《天亮之前的恋爱》,小说《散步到他方》《雾中风景》《岛》《其后 それから》《文青之死》,并与他人合著书籍配乐专辑《不如去...
赖香吟,1969 年出生于台湾台南市。毕业自台湾大学经济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曾任职于诚品书店、台湾文学馆筹备处、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
获有 1987 年“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短篇小说首奖、1995 年“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中篇小说首奖、199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佳作、1998 年“台湾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2008 年“金鼎奖”图书类最佳主编奖与九歌出版社“年度小说奖”、2012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2017 年“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与“金鼎奖”优良出版品推荐、2019 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金典奖。
曾校译《龙瑛宗全集》,主编《邱妙津日记》《九歌 103 年小说选》。著有文集《史前生活》《天亮之前的恋爱》,小说《散步到他方》《雾中风景》《岛》《其后 それから》《文青之死》,并与他人合著书籍配乐专辑《不如去流浪》。
目录 · · · · · ·
15 门
31 消息
37 Do You Remember...
59 春暖花开
71 那一天
89 忧郁贝蒂
95 其后 之一
109 其后 之二
123 椅子
163 先生 せんせい
179 十年前后
189 父亲们
207 梦
219 【代后记】生手的天真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年少時光,我總擔心自己在他人嚴重呈現出孤獨的形象,而隨手抓了隨俗的語言,舉止來掩飾自己,甚至因而踐踏了自己。因此,當我發覺置身一個人與人之間有所距離,不至於被人親切而粗魯地妄下評論,侵犯打擾的時候,感覺平安地喘了一口氣,更好的時候,這文化對細膩情感的養護,使我如魚得水。我緩慢體驗著,也許,我以一種逃亡的姿勢離開五月所說充滿壓抑的地方,到頭來,反倒曲折地將自己投入了一種更複雜的內抑文化裡......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先生 せんせい  - 
          
有些人,你不会忘记看到他的第一眼。那当下的时空气氛,那个人的姿态,仿佛在记忆库瞬间结冻,任凭后来时空如何更替冲刷,不会蚀坏,不会腐朽,不会消亡,永住下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5 门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其后 それか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其后 それから"的人也喜欢 · · · · · ·
其后 それか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首届文穴&后浪书评大赛入围书评|向黑洞的最后一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陈嘉禾 校对:LIT.CAVE 编辑部 配图:Online LIT.CAVE编辑部:本文为首届文穴&后浪书评大赛入围作品,由作者授权后发布。 《其后 それから》 丛书:后浪·华语文学 出版社:后浪|四川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作者:赖香吟 图书简介 八十年代尾声,「她」与「五月」... (展开)> 更多书评 38篇
论坛 · · · · · ·
| 有没有出二手的 | 来自jamesjames | 2025-06-28 02:04:39 | |
| 如何理解“噩梦主”这个人物 | 来自粪曲收割机 | 2 回应 | 2025-06-27 18:54:42 | 
| 请问这版有删减吗 | 来自冰冷鳟鱼 | 2025-01-08 07:20: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印刻文學 (2012)8.8分 63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台引进★ (皮特4)
 - 同志文学藏书 (鹿鸣之什)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 后浪文学 (后浪文学)
 - 图书收藏阅读计划 (shuliguo2008)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其后 それから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后浪 2020-08-18 16:52:50
雾渐渐散的时候,她们已经不在那里了。该如何怀着那些伤害的故事继续生长下去?
11 有用 一般撇步 2020-07-26 23:23:31
「想悠扬地唱歌,悲伤地哭泣,发热病似的写作,但总是不行,不够美丽,不够悲伤也不够激狂,这些总是早已丧失或还要等待,除此之外,怎么也不像在活着……」
15 有用 渡边 2020-10-13 12:38:21
和《文青》不同,是私人自述和抑郁的内观,充满哀矜与自艾,读时心中有愧,面对满页“死”“痛”,始终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振。只能说如果早些年读可能会更喜欢吧。非贬义地说,如果赖香吟早引进二十年,那么影响一代敏感青年男女的就不会是安妮宝贝了。
16 有用 ww 2020-10-10 18:39:42
仿佛在读某青春期女生的“私人”日记,任性又自顾陶醉自顾悲伤,用文学性裹上一层便端了出来——粉饰下的伤痛文学。写十几二十几岁的年纪,不禁想起塞林格,当初看完《麦田里的守望者》顿感如此惨白简单,却明白那实则是有难度的写作,恰如其分的写作。这本繁复得多,却单一乏味。我相信作者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相信阅读期间的共鸣,除此以外,无他。
7 有用 释空 2020-09-03 15:15:55
前两天还在跟朋友吐槽,最近无意识看的书都跟LGBT沾点边。这本也是两个奶奶级或者阿姨级别的文艺女青年,蕾丝边,爱好太宰治、芥川龙之介、海子、顾城。。。然后有一个真的自杀了,剩下的那个一生都在雾散处迷惘、徘徊、挣扎。整本书大部分是排山倒海般意识流的挣脱之痛,最后慢慢走出来。。妈耶,心理不强大的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