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爱国”的书评 (12)
关于石母田正与国民历史学的感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世纪历史学家石母田正早年间参加渡部义通组织的研究会,但随着战时日本社会言论空间的缩进,渡边义通于1940年被逮捕,研究会解散。研究者只能孤立地进行各自的研究。石母田正说,对于那个时代的他来说,写《中世世界的形成》这样的历史故事是为了:“在黑暗中睁大双眼,为了... (展开)战后日本知识分子的“同时代集体性心情”
                        王升远/文 精英思想与民众观念、情感间的复杂关系是治思想史研究者始终绕不过去的问题。为纠正将精英思想之连缀等同于思想史的偏向,葛兆光提出了“一般思想史”的观念,以揭示被精英思想遮蔽的“近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那是每个时代的底色。作为一种研究范式...
                         (展开)
                    
                何等摇曳的心情——《“民主”与“爱国”》一周目读后感
                        确实是本好书。足足有八百页,我花了快七个小时才通读一遍,但回望这段日本战后思想之路的旅途,却是深感轻松、愉快。即便还是有不理解之处,但心境深处的共鸣还是盖过了眺望东瀛异乡的漠然。 作者序章做出的承诺所言不虚,这本作品确实写给大众,叙述方式相当通俗有趣,专注地...
                         (展开)
                    
                《“民主”与“爱国”: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民主”与“爱国”: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后称《“民主”与“爱国”》)一书分为上下册,上册包括两部,下册包括一部。第一部主要讲述的是1945年战败到1954年的“第一战后”、1955年到1990年前后的“第二战后”、1990年以后的“第三战后”。 《“民主”与“爱国”... (展开)一书讲尽“战后日本”
                        若说世上最关注日本的,或许还真的不是他本国日本,或许也不是那既用着他又监视着他的美国,我倒觉得是我们,是我们中国。岂可限一衣带水而不查乎,对吧,思维方式上的相近,人种上的亲缘,还有文化上的一脉相传,等等这些都把我中国和他日本绑在一起,我们就像那观火的对岸住...
                         (展开)
                    
                仍处在战后转型期的日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大陆已经引进小熊英二的许多作品,有理想国的《活着回来的男人》,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改变社会》,社科文献出版社的《平成史》,三联书店的《单一民族的神话》等,这本《民主与爱国》是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引进的作品,是启微丛书的一种。 在这本著作中,作者认真、不懈地追... (展开)民主与爱国,可得兼乎?
                        用了半个月时间,读完了这本800多页的巨著。过程中不断问自己,“花这么些时间值得吗?”答案当时是肯定的,颇多“仅仅读到这一部分内容就值得”的感慨。 整体来说,如果你想了解战后日本思想史,尤其是1945-1970这一时间段,那么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对宽泛的政治现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