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上海贝贝特
原作名: Mиросозерцaние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译者: 耿海英
出版年: 2020-3
页数: 472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丛书: 文学纪念碑
ISBN: 9787559823861
内容简介 · · · · · ·
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系统阐释了陀氏的“世界观”。别尔嘉耶夫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认为,“思想”在陀氏创作中起着巨大的核心作用。
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 ”。正是由于精神上的同源,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哲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学激情。火焰般的热情、旋风般的思考,别尔嘉耶夫带领读者饱尝“思想的盛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他比任何一位作家和思想家更震撼我的心灵。我总是把人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和与之精神相异的人……每一次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都为我从更新的层面揭示一切。
——别尔嘉耶夫
如果说巴赫金从诗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那么,别尔嘉耶夫则从宗教哲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果将这几乎是前后问世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看,则相得益彰...
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系统阐释了陀氏的“世界观”。别尔嘉耶夫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认为,“思想”在陀氏创作中起着巨大的核心作用。
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 ”。正是由于精神上的同源,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哲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学激情。火焰般的热情、旋风般的思考,别尔嘉耶夫带领读者饱尝“思想的盛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他比任何一位作家和思想家更震撼我的心灵。我总是把人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和与之精神相异的人……每一次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都为我从更新的层面揭示一切。
——别尔嘉耶夫
如果说巴赫金从诗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那么,别尔嘉耶夫则从宗教哲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果将这几乎是前后问世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看,则相得益彰,近乎完美互补,算是俄罗斯本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双峰齐立。
——耿海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的创作者
· · · · · ·
-
尼·亚·别尔嘉耶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别尔嘉耶夫 俄罗斯宗教哲学家。思想涉及哲学、宗教、文学、政治、人类学和伦理学等领域,被誉为“二十世纪的黑格尔”,“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预言家之一”, 俄国给予世界思想界的“第四件礼物”。著有《自由的哲学》《历史的意义》《创造的意义》《人的使命》等。1948年逝世,葬于克拉马尔公墓。
耿海英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致力于探究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著有《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果戈理与鬼》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形象
第二章 人
第三章 自由
第四章 恶
第五章 爱
第六章 革命。社会主义
第七章 俄罗斯
第八章 大法官。神人和人神
第九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我们
附录
大法官
斯塔夫罗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关于人的启示
俄罗斯革命的精神实质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已经耗尽、干涸、死亡,不复为一个存在;已经不再期待、不再渴望任何东西。他的生与死就是用来向人们表明:没有选择、没有人之为人的界限地渴望一切和什么也不渴望是一回事儿;没有任何目的的无限强大的力量和完全的软弱无力是一回事儿。 这一具有创造力的、具有无穷欲望的人,注定不是无所作为的,不是白白地活着、只是活着的。但欲望的无穷导致欲望的缺乏,个性的无限制导致取消个性,力量的不平衡导致软弱无力,没有形式的充沛生命导致无生命和死亡,没有节制的好色导致爱的无能。斯塔夫罗金体验了一切,并且是极度地体验了一切,从伟大的、终极的思想,到伟大的、终极的堕落和嘲弄。他无法强烈地渴望一种东西并献身于一种东西。流行着一种神秘的传言,说他属于一个强奸幼女的神秘组织,萨德侯爵也会对他嫉妒不已……他既在善中,也在恶中寻找极端与极致。如果世界上只存在一种神圣的东西,对他而言,太少了;他需要在一切事情上都越过界限,进入黑暗,进入恶,进入恶魔之中。他不能也不想再基督与反基督、神人与人神之间做出选择。他同时既确定这个也确认那个,他要一切,一切善和一切恶,他要的是没有尺度,没有界限,没有疆域。如果只确认反基督而否定基督——这已经是选择,界限,疆界。但在斯塔夫罗金的精神中也活着神人的意识,在自己无限的欲望中他也并不想拒绝基督。但同时肯定基督和反基督——就意味着失去两者而变得贫乏,变得一无所有。伴随着无度,到来的是枯竭。尼古拉·斯塔夫罗金——这是一个失去界限的个性,一个因极端肯定自己而迷失自己的个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7页 -
斯塔夫罗金与任何人都无法结合,因为所有的人都是他的产物,都是他自己内在的混乱。斯塔夫罗金没有自己的另一个,没有自己的出口,而只有来自于他的、正在消耗他的释放物。他没有保持住、没有聚集自己的个性。只有走出自身到另一个人中去,与之实现真正的结合,才可以造就个性、巩固个性。如果不能在爱、认识或行动的创造性的行为中走出自身,而只在自己的释放物中消耗,这只能诱惑个性、瓦解个性。斯塔夫罗金的命运是强大的创造性的个性的堕落,它不是创造新的生命、新的生活,不是创造性地走出自身到世界里去,而是在混乱中消耗,迷失在无节制之中。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9.3
-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8.5
-
-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9.2
-
- 莎士比亚:欲望之火 8.9
-
- 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9.1
-
- 透过俄罗斯棱镜 7.4
-
- 我是时代的孩童 8.9
-
- 论普鲁斯特 8.7
-
- 精神领袖 9.3
-
- 摹仿论 9.7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转】张百春:别尔嘉耶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 众人眼中的陀氏形象 | 来自智术师 | 2024-02-06 17:02:31 | |
| 没看过陀氏任何小说,适合看此书么? | 来自Meow | 4 回应 | 2024-01-13 17:42:16 |
| 多个选择,改为 胶版纸 了 | 来自米卡 | 1 回应 | 2022-05-04 20:47:46 |
| 这本是轻型纸啊 混蛋 | 来自就这样吧 | 2021-12-14 12:35:56 | |
| 这本书有删节吗 | 来自周末 | 2021-11-27 17:16:5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9.1分 51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陀思妥耶夫斯基 (Ex)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这几本有点意思 (Endl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40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虫虫 2021-09-27 22:20:39
如果说巴赫金从诗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那别尔嘉耶夫则从宗教哲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巴赫金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的关键词是“复调”“对话”“多声部性”“未完成性”等,别尔嘉耶夫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思想的关键词是“人”“自由”“恶”“爱”“革命”“神人和人神”等,且所有这些词都具有宗教哲学而非社会学的含义。
78 有用 安提戈涅 2020-05-21 17:16:24
虽然评论者往往都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块垒,但别尔嘉耶夫完全把陀氏变成了他自己自由哲学的代言人了,这种自由哲学适合青年时读,大致和读黑塞的效果差不多,总体上激情和宗教的色彩大于冷静的思辨与澄清,如果完全用抽象的高论代替细腻的论证,结论往往是非常乏味的,书里屡屡抛出“人经由自由选择战胜恶,达到世界和谐”、“真正的爱是对永恒的肯定”这类言说,实在很没劲。作为别氏代言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全书中呈现出一种... 虽然评论者往往都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块垒,但别尔嘉耶夫完全把陀氏变成了他自己自由哲学的代言人了,这种自由哲学适合青年时读,大致和读黑塞的效果差不多,总体上激情和宗教的色彩大于冷静的思辨与澄清,如果完全用抽象的高论代替细腻的论证,结论往往是非常乏味的,书里屡屡抛出“人经由自由选择战胜恶,达到世界和谐”、“真正的爱是对永恒的肯定”这类言说,实在很没劲。作为别氏代言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全书中呈现出一种过于夸张的面目,别氏很容易抛开具体的文本,不断给老陀加空洞的高帽子:“俄罗斯出现了心的灵魂”、“俄罗斯革命是按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预言完成的”,一谈起”俄罗斯性"来更是激动地连老陀都不需要提了。略有所得处,是讲到老陀作品中信仰上帝即是信仰人的段落,虽然还是别氏自己的人格主义哲学。 (展开)
9 有用 Irimias 2020-07-07 01:40:00
车轱辘话来回说,多有力都不免令人生腻。基督之王国被别过份夸大了。他也明白在陀笔下天堂不如地狱有力,阿辽沙是个不那么成功的角色。陀真的给出他自己信服的答案了吗?还是说那又是另一个隐而不显的破绽,而别甘心受了这份诱惑。一个分明的事实是,在陀笔下,神祚永远响不过神罚。
2 有用 人过鹿死寻僧去 2020-10-10 22:09:48
全书最有价值的灼见就这一条:先下沉到精神深处的地狱,再领受上帝的神恩——这是一条穿越黑暗的悲剧之路。 剩下都是黑格尔柏拉图尼采等人思想的大杂烩。 各章节主题基本上是在这条路上主人公所面临的障碍,如1.自由的悖论:空洞的自由引向对自由自身的否定以及各类狂妄的行为,或是服从权力和强迫(革命和宗教裁判)2.自由之子——恶,作为人内在深度的标志,和苦难痛苦相联系,使人成为超人,或是灵魂转向。3.爱:爱在陀... 全书最有价值的灼见就这一条:先下沉到精神深处的地狱,再领受上帝的神恩——这是一条穿越黑暗的悲剧之路。 剩下都是黑格尔柏拉图尼采等人思想的大杂烩。 各章节主题基本上是在这条路上主人公所面临的障碍,如1.自由的悖论:空洞的自由引向对自由自身的否定以及各类狂妄的行为,或是服从权力和强迫(革命和宗教裁判)2.自由之子——恶,作为人内在深度的标志,和苦难痛苦相联系,使人成为超人,或是灵魂转向。3.爱:爱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中不具备自身的价值,而是揭示人的悲剧命运:无法实现欲求的永恒伤口,意味着整全的丧失、绝望以及疯狂。爱分裂为同情和性欲。 (展开)
1 有用 奥夏Ohia 2020-04-03 20:31:13
彩页加增订。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