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篇
        睡眼方开与昏昏睡去—鸦片战争与中国士大夫散论
        1843—1847年广州与上海对外关系的探讨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研究
        朝鲜“壬午兵变”与中韩关系述论
        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上海商团与辛亥革命
        论五四运动前近代中国的时代中心
        再论近代中国的时代中心
        略论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关系
        中篇
        论“三民主义”理论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民生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民生主义”再研究之一
        平均地权本议的由来与演变—民生主义再研究之二
        慈禧在中法战争中的作为
        论陈宝琛与“前清流”
        从《翁同龢日记》看同治帝病情及死因
        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略论陈旭麓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新体系
        下篇
        论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对象与分期
        清史纂修与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对《清史》通纪纂修的几点意见
        功力·识见·文采
        史学研究三议
        历史科学必须面对现实拓展研究领域
        海派文化散论
        上海城市民众与上海小刀会起义
        晚清村镇志纂修的成熟及其人文历史价值—以江南名镇志<诸翟村志>为中心的分析
        保护古镇就是保护历史文脉
        也谈“上海学”
        附录
        《为历史乐此不彼—沈渭滨教授的学术人生》(访谈录)
     · · · · · ·     (
收起)
 
  
2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20-05-31 08:21:49
中国的士人向来与政治有着暧昧纠缠的关系,在动态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建构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因此,在近代风云际会的大背景下,士人如何处理自己与清王朝统治,与传统文化,与西学东渐的关系,是探寻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作为论文集,本书呈现了多方位的解读,缺陷在于有些刻板,将士人置于救亡图存的前现代社会结构和主流意识形态意味浓厚的话语体系之中,难免让人置疑,假如在更实际更宽阔的历史情境里加以考察,... 中国的士人向来与政治有着暧昧纠缠的关系,在动态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建构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因此,在近代风云际会的大背景下,士人如何处理自己与清王朝统治,与传统文化,与西学东渐的关系,是探寻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作为论文集,本书呈现了多方位的解读,缺陷在于有些刻板,将士人置于救亡图存的前现代社会结构和主流意识形态意味浓厚的话语体系之中,难免让人置疑,假如在更实际更宽阔的历史情境里加以考察,是否会有不同的理解? (展开)
1 有用 王荣欣 2020-07-02 00:30:19
作者据说为沪上名士,仅从此书,似名气大于实力。对谈慈禧的一篇较有印象,说慈禧在中法战争奋发有为,最后见好就收,签下的中法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云云。
1 有用 竹圃 2020-06-05 10:32:21
睡眼方开、同治之死、孙文上书和陈宝琛等数篇极见功力。纸质版本与豆瓣的目录略有不同。
0 有用 momo 2021-10-28 12:50:35
通论+专题的论文合集。学术著作不等于网红书籍,评分太低。
0 有用 丹奈 2021-04-27 14:46:34
太平军对水营的不重视,是把他们视为陆师的辅助,仅仅用他们来运输物资和对付清朝水师,没有意识到在长江这条生命线上水师也是作战的重要一部分,这一点曾国藩就认识的很清楚,他对湘军水师的软硬件配置都十分重视,即使是偶尔挫败,也仍然对湘军水师进行调整优化,所选将领也是精通水战的彭杨等人,事实证明在湘军沿江而下的作战中,水师发挥了切断太平军运输线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了这样的辅助,曾铁桶的围城打援战术才能见... 太平军对水营的不重视,是把他们视为陆师的辅助,仅仅用他们来运输物资和对付清朝水师,没有意识到在长江这条生命线上水师也是作战的重要一部分,这一点曾国藩就认识的很清楚,他对湘军水师的软硬件配置都十分重视,即使是偶尔挫败,也仍然对湘军水师进行调整优化,所选将领也是精通水战的彭杨等人,事实证明在湘军沿江而下的作战中,水师发挥了切断太平军运输线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了这样的辅助,曾铁桶的围城打援战术才能见效。 小刀会的起义和被镇压,对上海的旧县城是极大的破坏,导致上海的商业区域北移至租界,而且战后对闽粤移民的限制,削弱了他们战前的在上海商界和买办界统治地位,江浙商帮,特别是宁波商帮崛起取代了他们的地位,极大的改变了上海后续百年的商业历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