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清华大学教授,实力派作家——格非
长篇先锋小说代表作
创作生涯中第二部长篇小说,革新与突破之作。
在先锋叙事中,回望二十世纪历史变革,探究边缘个体命运沉浮。
▲堪比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与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相得益彰
在时间的长河里,无尽浪涛皆为恍然一瞬;
在迟暮的双眼中,一切悲欢已如薄雾朦胧。
一颗少年敏感的心,一双老人澄澈的眼睛,一段段娓娓道来的曲折人生……
▲42个透明、潮湿的记忆片段,拼凑未曾感受过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
通过鲜活的面孔、零落的个体,还原时光各个角落未曾被关注的生活;
以边缘化的视角、疏离感的表述,让并不陌生的历史流淌出不同寻常的色彩。
▲纯粹的江南质感,纯正的江南图景
我们,他们,在不绝阴雨中到来,在河面氤氲的水汽中离开……
玻璃般纯净的笔触,书写无比真实的生活质感,营造微妙迷蒙的无尽意绪。
—...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清华大学教授,实力派作家——格非
长篇先锋小说代表作
创作生涯中第二部长篇小说,革新与突破之作。
在先锋叙事中,回望二十世纪历史变革,探究边缘个体命运沉浮。
▲堪比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与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相得益彰
在时间的长河里,无尽浪涛皆为恍然一瞬;
在迟暮的双眼中,一切悲欢已如薄雾朦胧。
一颗少年敏感的心,一双老人澄澈的眼睛,一段段娓娓道来的曲折人生……
▲42个透明、潮湿的记忆片段,拼凑未曾感受过的二十世纪中国历史
通过鲜活的面孔、零落的个体,还原时光各个角落未曾被关注的生活;
以边缘化的视角、疏离感的表述,让并不陌生的历史流淌出不同寻常的色彩。
▲纯粹的江南质感,纯正的江南图景
我们,他们,在不绝阴雨中到来,在河面氤氲的水汽中离开……
玻璃般纯净的笔触,书写无比真实的生活质感,营造微妙迷蒙的无尽意绪。
————————————
内容简介:
《边缘》(1993)是格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将先锋小说叙事锤炼得炉火纯青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我”在垂垂老矣之际对整个人生的回望为起点,借助无数重要的人生片段,拼凑出“我”跌宕起伏的经历——隔阂和孤独中的童年生活,残酷荒诞的青年生涯,返乡后卷入社会的滚滚洪流中……熟悉或陌生的身影在“我”的生命旅途中一一浮现,他们的故事将“我”裹挟其中,而“我”像是生活的旁观者,静静注视着他们的到来和离开。
小说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展现了“边缘人”的生活面貌和脆弱的命运。记忆中的42个片段,映照出二十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亦凝聚成一种悬浮于悲欢离合之上的澄澈与淡然。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而纯粹。他的小说曾深度参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革命,他的叙事研究也曾丰富中国小说的美学肌理。他的写作既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承续着古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和斑斓。他的叙事繁复精致,语言华美、典雅,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这种话语风格所独具的准确和绚丽,既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伟大魅力,又及时唤醒了现代人对母语的复杂感情。”
——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格非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扎实,很难挑剔,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古典性,更具‘古典心’,这在《边缘》《敌人》中都有体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陈晓明
“我们小说家里面有两个大学者,其中一个就是格非,这两个小说家最让人骄傲。”
——作家 莫言
“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而纯粹。他的小说曾深度参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革命,既有现代叙事艺术的繁复、精致,又承继了古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和斑斓。尤其他作品中那些人性的迷思与暗语,已成当代文学重要的语言奇观。”
——作家 谢有顺
“他既把西方先锋文学叙事的巨大能量和可能性带进来,又带出《红楼梦》的叙事。格非身上是这样的一种汇集,中国的、西方的、读者的、作家的、学者的、教授的,所有这一切汇集到格非上面,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多重性。”
——诗人 欧阳江河
“可以说,经过30年创作历程的洗礼,格非的创作依然有无限的生长可能。”
——诗人 翟永明
“我能感受到格非身上的智力水平,不仅仅是作为教授的智力水平、作为小说家的智力水平,而是几种东西的一个综合。这几种东西的综合产生的一个局面实际上就是当代的一个文化。”
——诗人 西川
“这位天生有个‘小说家身段’的人,凭着本能起舞,便已经舞姿蹁跹,风度迷人。这样的小说家,好像最能捕捉年轻而敏感的心灵,因为他的‘美’一目了然。”
——作家 弋舟
“研读格非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始终有着发自内心的冲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清华
“在当代中国,如何书写现实是困难的,这几乎是每一个作家的困境。格非的意义在于,在切近现实表达精神处境时,他在可能与可能之间寻找到了如何谈论现实和精神疑难的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莉
边缘的创作者
· · · · · ·
-
格非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格非,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清华大学教授。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著有长篇小说《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望春风》《月落荒寺》,中短篇小说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青黄》等多部;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小说叙事研究》《格非散文》《文学的邀约》等多部。
格非属于擅长对文学、社会、历史等问题做深入思考的学者型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坚韧、优雅、准确、睿智等特质,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风格鲜明,获得过一系列重要文学奖项:其中,《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隐身衣》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望春风》荣获第一届“京东文学奖”。此外,他还获得过“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2004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
格非,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清华大学教授。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著有长篇小说《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望春风》《月落荒寺》,中短篇小说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青黄》等多部;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小说叙事研究》《格非散文》《文学的邀约》等多部。
格非属于擅长对文学、社会、历史等问题做深入思考的学者型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坚韧、优雅、准确、睿智等特质,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风格鲜明,获得过一系列重要文学奖项:其中,《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隐身衣》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望春风》荣获第一届“京东文学奖”。此外,他还获得过“2004年度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2004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届21世纪鼎钧双年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图书势力榜”文学第一名、《新京报》“2011年度文学类致敬图书”、“2014年度老舍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已经老了。就像一棵正在枯死的树木一样,在静寂的时间里残喘。我在想,谁都有过青春欢畅的时辰,有过令人艳羡的美妙岁月,而现在,生活已经将我远远地撇开——它独自往前走了。它给我留下的是一段残缺不全的记忆:一株过去的树木,一叶枯萎的花瓣,棉花地里的阴影,以及茶水房的壁炉中散发出来的灰烬的气息。我在这个村里度过了一生之中的大部分时光,如今,我对这里的一切又重新感到了陌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在枣梨园,有一种植物叫作荨麻,它有着山雀花一样的香味,像松针一样苍翠,可是它细细的针刺在人的皮肤上留下的伤痕要过很久才会显现出来。对母亲来说,父亲的死给她带来的伤痛一直在她的静穆的脸上深藏着,很多年以后,它才清晰地表露出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边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边缘"的人也喜欢 · · · · · ·
边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冷淡到残酷,没有人得到救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有感触的一本,看到结尾不由落泪。冷淡到残酷,没有人得到救赎。 本书通过年迈老者“我”的回忆讲述了主人公一生跌宕坎坷的经历,分为少年,军旅,老年三个阶段。 少年时举家搬迁的动荡,见证了父亲的病故和母亲的出轨还有花儿的自尽,恐怖的招魂仪式使他的童年埋下了恐惧和... (展开)从前先锋绚丽,如今传统质朴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7.9分 473人读过
-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7.8分 143人读过
-
遠流出版公司 (1993)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浙江文艺2020年书单 (浙江文艺出版社)
- 浙江文艺图书|中国文学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万千星辰碎片 (花朝先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边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让我也磕磕 2021-12-21 08:31:49
格非不长的一部著作。和其他作品相比似乎有些不一样的叙事手法。
11 有用 Moon Sea 2020-05-11 02:37:53
听书中,我打开热腾腾的外卖(八宝粥),刚要下嘴,只听传来一句“我要拉屎了”,瞬间我对食物和这本书的评价降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写的挺好的,就是我想不通格非同学为啥跟屎过不去,就我这一顿饭功夫,听了不下四次…还让不让人吃饭了!!
0 有用 落阡 2021-10-22 21:33:24
细节蛮好的,总体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0 有用 守护者穆迪塔 2022-06-04 10:16:21
她终于明白人在死之前为什么要忍受那么多的痛苦的折磨,这种折磨带来了厌烦,同时也减少了恐惧。任何一个长久地被痛病纠缠的人都会从内心激发起对死亡的好感,就像经由黑夜来到白昼一样。她在跟我表述上面的意思的时候,我看出她是那样的渴望消失,渴望走入死亡的黑暗之中,就想急急忙忙地要赶去一场盛宴似的。
6 有用 屠左寻 2021-07-23 12:51:54
很多时候我都在努力排除自己对于许多“低俗”描写的偏见,但我实在是无法接受调情、性交、蹿稀、想拉屎又拉不出屎以这么高的频率在书里出现。读完后,或者说在阅读过程中,我顿悟了许多。我想到永远漂浮在世界上方的臭氧层,想到人的丑恶(因为所有人都是要拉屎的),也想到我应该此生都无法甚至远远遥望那个上个世纪知识分子眼中人人狂野做爱的景象,即便我知道这样的一切依然在这个时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