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
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
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
……
破解这些难题,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
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书里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创造更满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了不起的我的创作者
· · · · · ·
-
陈海贤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海贤,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拥有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曾在浙江大学心理中心任职,期间开设“积极心理学”通识课,颇受欢迎。
得到App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亲密关系30讲”主理人,超过10万付费用户订阅,课程收听人次超过500万。
目录 · · · · · ·
自序 你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第一章 开启行为的改变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心理舒适区:摆脱旧经验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开启行为的改变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心理舒适区:摆脱旧经验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 · · · · · (更多)
自序 你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第一章 开启行为的改变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心理舒适区:摆脱旧经验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检验人生假设:看清自我限制的规则
--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第二章 推动思维的进化
--心智模式: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僵固型思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对世界的应该思维: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我们为何无法接纳自我
--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创造性思维: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控制的两分法:把目标变为行动
--近的思维:如何走出焦虑
--思维弹性:思维是怎样进化的
第三章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关系中的角色:解锁更多自我可能
--关系的语言:人际关系的密码
--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不安全依恋:爱为何会变成牢笼
--关系的三角化:痛苦的“夹心人”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何互相指责
--都是我的错:我们为何会自责
--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
--课题分离:如何解决关系问题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何变得更成熟
--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瓶颈
--转折期:逆境也是新机会
--结束:如何脱离旧自我
--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我
--职业转变:如何应对职业变动与转型
--关系转变:如何应对关系的结束
--转折期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创伤后成长:如何重建意义感
--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进化的
第五章 绘制人生的地图
--人生阶段:如何突破自我中心
--青春期:如何确立身份认同
--成年早期: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与职业认同
--中年期: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老年期: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
--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的路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开启行为的改变
--改变之路:每个人都有选择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心理舒适区:摆脱旧经验
--心理免疫的X光片:看清心中的恐惧
--检验人生假设:看清自我限制的规则
--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第二章 推动思维的进化
--心智模式: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僵固型思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
--对世界的应该思维: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对自己的应该思维:我们为何无法接纳自我
--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创造性思维:找到持续行动的张力
--控制的两分法:把目标变为行动
--近的思维:如何走出焦虑
--思维弹性:思维是怎样进化的
第三章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关系中的角色:解锁更多自我可能
--关系的语言:人际关系的密码
--关系的互补:系统如何塑造你我
--不安全依恋:爱为何会变成牢笼
--关系的三角化:痛苦的“夹心人”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何互相指责
--都是我的错:我们为何会自责
--关系的纠缠:亲密关系如何伤害人
--课题分离:如何解决关系问题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如何变得更成熟
--新关系:关系是如何进化的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瓶颈
--转折期:逆境也是新机会
--结束:如何脱离旧自我
--迷茫:如何孕育新自我
--重生:如何重建全新的自我
--职业转变:如何应对职业变动与转型
--关系转变:如何应对关系的结束
--转折期选择: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创伤后成长:如何重建意义感
--故事:如何赋予经历意义
--英雄之旅:自我是如何进化的
第五章 绘制人生的地图
--人生阶段:如何突破自我中心
--青春期:如何确立身份认同
--成年早期: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与职业认同
--中年期: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老年期:如何整合自己的人生
--自我发展:一条不断延伸的路
参考文献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希腊晢学家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意思是说,件事会怎样影响我们,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是怎么看待它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心智模式: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
他有时候会努力但这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头脑中“应该如此”的概念驱使的。这些孩子很在意自己能否被他人赞扬和接纳,所以他人的一点点批评意见都会让他们焦虑万分。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就失去了行为的自主性,由此陷人另一种循环:不断寻求安全感。防御型心智模式就此产生。这种循环是防御的、向内的。陷入这循环中的人会变得关注自我,总是想很多,却很少行动。他们的自我发展会因此受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心智模式:组织和加工世界的方式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了不起的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了不起的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了不起的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9 条 )
论坛 · · · · · ·
| 有没有谁能提供一下这本书最后面的引用文献啊 | 来自柏栩然 | 3 回应 | 2025-08-27 14:19:38 |
| 真的值9分吗,纯路人,想了解下 | 来自Yandre | 41 回应 | 2024-12-30 15:59:26 |
| 有《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的影子 | 来自小硕 | 1 回应 | 2024-06-09 01:06:32 |
| 请问看完书后,还要去学得到作者的自我发展心理学... | 来自Por una Cabeza | 1 回应 | 2024-01-07 20:21:22 |
| 出签名版 | 来自說木 | 1 回应 | 2023-11-26 19:28:18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了不起的我的评论:
feed: rss 2.0










25 有用 爱德华 2020-03-18 10:00:16
改变是本书的主题,本书对于极其迷茫的人或许有帮助;本书的内容更适合作为音频节目播出,而非以书本的形式(本书作者在前言部分也说,本书内容与得到APP相关)。不知道为什么本书的评分可以这么高,实在是过誉了。
288 有用 吴厝坑 2019-11-09 17:26:13
2019BOOK103:从动机老师在知乎出版《拖延症再见》的时候就被圈粉了。本书对我影响比较的的几个观点是:1.对自己用控制二分法,对他人用课题分离。2.心理舒适区并不是一个区域,而是一种应对方式。3.防御型心智模式有三种典型表现: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4.不要太执着于自我。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5.认识到我们能够了解的永远只是局部的知识(所以我们需要交... 2019BOOK103:从动机老师在知乎出版《拖延症再见》的时候就被圈粉了。本书对我影响比较的的几个观点是:1.对自己用控制二分法,对他人用课题分离。2.心理舒适区并不是一个区域,而是一种应对方式。3.防御型心智模式有三种典型表现: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4.不要太执着于自我。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本不重要,你怎么跟世界互动才重要。5.认识到我们能够了解的永远只是局部的知识(所以我们需要交流倾听,保持好奇跟敬畏)。6.关系和角色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总的而言,这本书的结构也是开放式的,动机老师也在避免用一本书把我们的行为给“应该化”,留给我们更多的思索空间。推荐 (展开)
17 有用 张大锤 2019-11-01 14:19:45
初读了一遍,在严肃理论和故事案例之间的分寸感把握极佳,或许因为脱胎于得到APP的课程,虽然页数很有分量,但是读来感受却并不沉重,更像是在被一个耐心而渊博的咨询师引导着在纸上进行着一场有趣的自我探索之旅。 书里最让人觉得惊艳的,是一个又一个打破旧认知(至少是我自己的旧认知)、而且足够有力量的结论 书里的案例和分析并不难解,读一遍其实也就大体知道所以然了,但改变自己最难的,是如何真的沿着这... 初读了一遍,在严肃理论和故事案例之间的分寸感把握极佳,或许因为脱胎于得到APP的课程,虽然页数很有分量,但是读来感受却并不沉重,更像是在被一个耐心而渊博的咨询师引导着在纸上进行着一场有趣的自我探索之旅。 书里最让人觉得惊艳的,是一个又一个打破旧认知(至少是我自己的旧认知)、而且足够有力量的结论 书里的案例和分析并不难解,读一遍其实也就大体知道所以然了,但改变自己最难的,是如何真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每当要走回头路的时候,重新读读里面的结论,让心理学的大棒往脑门儿上敲一下,人就清醒了。 不强求、不鸡汤、有耐心、有方法、能警醒。 一本大众向的心理学著作能做到这几步,在当代图书市场上,也确实够得上“惊艳”二字了。 (展开)
151 有用 无鱼 2019-10-29 09:17:21
4.5星~ 一本或许不完全但十分靠谱的人生解答书。不灌鸡汤,不打鸡血,作者依托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和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就不同的人生问题,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分析和解答,虽不一定完全满足你,但绝对值得一读。 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舒适区?真的要改变吗?怎么改变才是持久而有效的?有哪些日用而不自知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你的生活?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在关系中发展自我?面对挫折和逆境该如何抉择?怎么绘制好自己的人生... 4.5星~ 一本或许不完全但十分靠谱的人生解答书。不灌鸡汤,不打鸡血,作者依托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和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就不同的人生问题,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分析和解答,虽不一定完全满足你,但绝对值得一读。 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舒适区?真的要改变吗?怎么改变才是持久而有效的?有哪些日用而不自知的思维方式阻碍了你的生活?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怎么在关系中发展自我?面对挫折和逆境该如何抉择?怎么绘制好自己的人生地图? 这些问题在书中都能得到不错的回答,而且作者融入了很多身历亲见的案例,不管是审视自己还是了解他人,都十分受用。 就个人来说,这本书真是相见恨晚,也对我帮助巨大,希望它也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展开)
30 有用 ladysleep 2020-03-02 23:23:33
一本救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