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1955年9月第1版。1980年7月第2版,1980年7月第7次印刷。
作者简介 · · · · · ·
杨宽(1914—2005),字宽正,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白鹤江镇人。曾就读于苏州中学师范科,1936年毕业于光华大学国文学系,师从史学大家吕思勉、蒋维乔、钱基博。1936年参与上海市博物馆筹建工作,1946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兼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9年调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副所长,1970年又调回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1984年赴美国迈阿密定居至逝世。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秘书、古物整理处处长,上海市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一至第三届副理事长。著有《中国上古史导论》《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古史新探》《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时期 战国时代又是文化学术百家争鸣、英才辈出的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上重大变革和发展的需要,相应地文化学术界出现了九流(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家)、十家(九流加小说家)。他们分别站在不同的立场,从各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建国方略和完成统一的办法。包括维护和发展小农经济的措施,奖励农民努力为国家“耕战”的政策,谋求富国强兵的设施。他们著书立说,聚徒讲学,向君主游说,相互辩论,因而出现百家争鸣的热潮。由于他们著书传授,积极栽培,一时各派的英才辈出,影响深远。 农家之学着重于生产技艺,对农业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法家之学顺应战国初期各国变法的需要而产生,对各国的富强起很大的作用。纵横家顺应合纵连横的外交活动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从中起着特定的作用。兵家讲究使用“义兵”从而除暴救民,还讲运用灵活的战略和兵法取胜,对于完成统一战争的胜利,是很有作用的。道家之学是总结过去列国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产生的,有助于国家保持强盛和防止衰亡。儒家之学讲究修身治国,主张用“王道”、“仁政”来治理国家和完成统一。墨家主张用“兼爱”来解决小农的“三患”(饥、寒、劳),从而谋求国家的富强。阴阳家重视解释事物发展的规律,讲究制定历法和时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名家对宇宙万物的构成加以分析和解释。后期墨家和后期名家对于物质构成和运动曾展开辩论。小说家认为讲故事和小说,借此可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学说,如甘茂、范雎等人入秦游说,都从讲故事入手。所有九流十家都曾在当时起过不同的作用。 秦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大业,法家、纵横家、兵家、杂家和间谍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商鞅的变法,集了法家之学的大成,取得了“后来居上”的效果,奠定了秦富强的基础。张仪为秦连横成功,“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进一步奠定了秦富强的基础。到战国中期,在秦、齐、赵三强鼎立而争夺宋地的斗争中,由于苏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绪论 -
土壤的分辨和田地的等级 农作物收成的高下,和土壤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战国时人已经注意到土壤的分辨了,当时土壤已有壤、填、坟、垆、黎、涂泥等名称,壤又分为黄白两种,坟分黑白赤等种,说明当时人们已能从土壤的色泽、性质和肥沃度等方面去认识和区别。战国时代著作的《禹贡》,曾列举各地区土壤的情况和田地的等级如下: (一)冀州(在黄河的曲绕之内地区,有今山西、河南黄河以北及河北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角),土是白壤,田是中中等。白 壤是指含有盐分而质地疏松的土壤,即指今河北、山西平原的盐 渍土。 (二)充州(在济水和黄河间地区,有今山东西北部、河北南部、 东部),土是黑坟,田是中下等。黑坟是指黑色腐殖质多的土壤,可能 是指一种灰棕壤。 (三)青州(在泰山以东地区,有今山东东北部),土是白坟和海 滨广斥,田是上下等。这里的白壤是指腐殖较多而润湿的灰壤,海滨 广斥是指沿海的盐渍土。 (四)徐州(在泰山和淮水间地区,有今江苏、安徽北部和山东南部),土是赤埴坟,田是上中等。赤埴坟是指带有粘性的棕壤。 (五)扬州(在淮河以南地区,即长江下游平原,有今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及江苏安徽等省的南部、湖北的东部),土是涂泥,田是下下等。涂泥是指粘质湿土。 (六)荆州(从荆山南到衡山南的地区,即长江中游平原,有今湖南及湖北东南部、四川南端、贵州东部),土是涂泥,田是下中等。 (七)豫州(从黄河以南到荆山以北的地区,有今河南黄河以南地、山东西部和湖北北部),土是壤和下土坟垆,田是中上等。这里的“壤”是指石灰性冲积土,“下土”指底层,“下土坟垆”可能指分布于石灰性冲积土底层的深灰粘土和石灰结核。 (八)梁州(在华山以西和长江以北地区,有今四川、湖北西部,陕西、甘肃南部),土是青黎,田是下上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春秋战国间农业生产的发展45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戰國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戰國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战国史》:奠基之著作,流畅之阅读,全面之认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众所周知,这本战国史是杨先生学术生涯的晚期作品,而在这之前,他早已完成了对战国年代问题细致入微而方方面面的考定,编著了《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一书。 而此书的意义,我想是非同凡响的,把上讫《左传》结束的公元前468年到秦并天下之前的公元前221年,这二百多年间的种种问...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9.2分 90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8.8分 48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8.9分 205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电子书1,待待待待待续 (|SLW~)
- 图书馆藏书3 (杨华评论)
- read books (孤峰山人)
- 阎步克先生中国古代史课程教材与参考书 (竹林箫声)
- 【追跡三代,鞭及秦汉】 (顧燭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戰國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翼犀稀 2019-04-13 17:42:11
还是旧书更有感觉(才不会因为新的太贵呢)。不过杨宽先生的学问的确很赞,对事物的分析也很到位。不过阶级斗争思想非常突出(时代原因),是研究战国史必读的书目。
0 有用 愚公∞ 2022-07-16 18:45:33
杨宽,历史学家。本书撰写的体例参考了童书业的《春秋史》,除了战国大事纪年外,还撰写了大量社会经济史学术文化史的内容。
0 有用 行aura星 2016-10-12 12:08:58
囫囵吞枣式地阅读了一遍,感觉收获并不很多,我该怎样走近那个现已模糊的时代
2 有用 阿尔冯斯 2015-04-19 00:34:14
前面讨论断代问题一节闪光了那么一下,后面的陈述考证也见功力,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式的整体框架,索然无味。作者有功力,可惜学术也有“历史局限性”。三星半。
1 有用 霜逸 2016-01-24 12:19:34
55年版,开始于 2016-01-07 23:15,结束于2016-01-24 12:16:38。 有些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