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四次谈话以及有关背景材料。1936年谈话,经当年的翻译吴黎平作过认真校订,我社1979年以《毛泽东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为题曾以出版过单行本。1939、1965年谈话选自三联书店1982年出版《斯诺在中国》一书;1970年谈话选自三联书店1971年版《美国友好人士斯诺访华文章》一书。以上四篇谈话均出自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罗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毛泽东自述的创作者
· · · · · ·
-
毛泽东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目录 · · · · · ·
增订说明
出版说明
毛泽东同斯诺的四次谈话
1936年的谈话
前言
一个共产党员的经历
童年时代
长沙时代
革命的序曲
国民革命的时期
苏维埃运动
红军的成长
长征
第五次“围剿”
一个国家的迁移
大渡河上的英雄
过大草地
论反动日本帝国主义
论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
1939年的谈话
统一战线和政策问题
国际问题
附一 1939年再到陕西
附二 窑洞的预言
1965年的谈话
西藏和神
美国怎样武装了革命
关于第三世界
赫鲁晓夫和个人崇拜
原子弹
裁军?
关于联合国
中国人口多少?
美国在越南
中国和美国
去见上帝
1970年的谈话
附 天安门上会见毛泽东
毛泽东1937年同海伦•斯诺的谈话
中国革命的性质
附 中国的缩影
毛泽东1937年同詹姆斯•贝特兰的谈话
共产党的战略
两个政党
八路军
附 战争中的红色中国——在延安
毛泽东1944年同冈瑟•斯埋因的谈话
毛泽东的信仰
毛泽东1946年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附一 毛泽东
附二 毛泽东的嘱托
· · · · · · (收起)
出版说明
毛泽东同斯诺的四次谈话
1936年的谈话
前言
一个共产党员的经历
童年时代
长沙时代
革命的序曲
国民革命的时期
苏维埃运动
红军的成长
长征
第五次“围剿”
一个国家的迁移
大渡河上的英雄
过大草地
论反动日本帝国主义
论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
1939年的谈话
统一战线和政策问题
国际问题
附一 1939年再到陕西
附二 窑洞的预言
1965年的谈话
西藏和神
美国怎样武装了革命
关于第三世界
赫鲁晓夫和个人崇拜
原子弹
裁军?
关于联合国
中国人口多少?
美国在越南
中国和美国
去见上帝
1970年的谈话
附 天安门上会见毛泽东
毛泽东1937年同海伦•斯诺的谈话
中国革命的性质
附 中国的缩影
毛泽东1937年同詹姆斯•贝特兰的谈话
共产党的战略
两个政党
八路军
附 战争中的红色中国——在延安
毛泽东1944年同冈瑟•斯埋因的谈话
毛泽东的信仰
毛泽东1946年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附一 毛泽东
附二 毛泽东的嘱托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 冒险、探索、发现,人类的勇敢和怯懦、狂欢和胜利,苦难、牺牲和忠诚----象火焰一样贯穿这一切的是成千上万的青年的持久不衰的热情、不灭的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这些青年人不承认人或自然、上帝或死亡会给他们带来失败。所有这一切和更多的东西都包含在一部当代无与伦比的长征历史中。 2. 1939年9月,我再一次注意到这个人非常沉着,任何事情似乎都不能扰乱他。他渐渐地养成了一种安详的态度,他显然不像蒋介石那样“紧张”。 3. 在我的日记中,我曾提到毛在玩扑克时是个大赌家,一个不高明的但爱吓唬人的人,然而,他是一个风趣的玩牌的人。他把玩扑克看得太轻松,因而不大适合认真玩扑克的人的胃口,他自己觉得津津有味。赌注很大,但是完全是假的。 4. 现在在共产党阵营里已经有教会学校训练出来的几十个学生,黄华像我碰到的这些学生一样,使我感到他比中国其他部分的基督教青年达到更好的心理上的和谐,而那些青年却难以把自己的宗教背景同他们所生活的社会调和起来。也许这是由于这些基督教共产党员,在排除了同中国理性主义无法调和的超自然主义之后,确实能够把基督教的社会教义同他们日常的政治信念结合起来。也许只是因为解放区的朴素和平均主义的生活使他们产生了这样一种幻觉。 5. 他依旧是普通老百姓的一员,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奇特的混合物,在他身上不寻常地结合了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土气的常识。 6. 他有广博的学识,在辩论中熟练地运用着辩证法。他的策略很有意思,他极少从正面攻击对手,他这里攻一下,那里攻一下,迂回包抄对方的言论,一个一个地驳倒对方的辩护词,直到把对方完全困住,最后用一句妙语或者有力的逻辑把对方打垮。 7. 我个人的感觉是,那些一厢情愿认为中共是“不同的”,“只是改良派”而已经抛弃革命手段的自由派,注定了最后一定会幻灭。中共现在是民族主义者,因为他们是处在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阶段,而且他们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不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札记 -
毛论证说,“原子弹诞生之日,就使美帝国主义开始面临末目…因为帝国主义依靠原子弹而不是依靠人民…谁依靠人民,谁才需要维护和平。”他分析了技术、工具的不可靠性,继续说道:“谁依靠原子弹,谁就需要战争。这样,帝国主义与人民之间的对抗就日益加剧。原子弹消灭不了人民。唯一的结局只能是,人民消灭了原子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斯・斯特朗的谈话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中国文库(第三辑)(共10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张大千谈艺录》《生育制度》《我读石涛画语录》《风雪夜归人 闯江湖》《三松堂自序》
等
。
喜欢读"毛泽东自述"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毛泽东文集(第8卷) 9.4
-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8.2
-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8.6
-
- 讲堂录 9.2
-
- 毛泽东书信选集 8.9
-
- 三十歲以前的毛澤東 9.1
-
- 前奏 8.1
-
- 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 8.3
-
- 毛泽东诗词选 8.9
-
- 斯诺文集 8.7
毛泽东自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推荐给所有因为“要背”而讨厌政治的人
如果是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她的名字,再配上她简单红色的封面,最大的可能性是我会把她归为最无聊的那类书,脑子里应景浮现出一句:嗯,政治宣传用的,正经人谁看,然后快速的把视野转到其他地方继续探索去。那为啥又看完了这书?这要感谢小红书APP,有人摘录了书中很有意思的一...
(展开)
一个共产主义者的一生
感谢斯诺、感谢吴黎平两位先辈,记录这些,让我们这些享受了先烈革命遗产,在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后代,有机会一窥真实的毛爷爷,与曾经的他短暂的相会。 读罢,于他,敬爱又敬仰、于己,平静(心安)亦澎湃。年少时,缺乏自主的判断,常常以他人的见解、外界的论断作为自己的观...
(展开)
历史还是本人讲述来的有意思
后人对历史上的困惑终究还是本人讲述来的有意思。 为什么没参加二大?因为忘记了开会地点,也没找到任何同志,只能作罢 登报求笔友,来了三个半,三个后面都成了叛徒和反动派,半个是后来的李立三,为啥半个,因为面基见光死,网上交友不靠谱啊 红军长征粮食物资靠什么?沿路“...
(展开)
东方屠龙术-误解,理解,了解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生命是有限的,人生不过三万多天,凝聚着人类智力成果和思想火花的书籍却是浩如烟海,好读书,既要不断地在书中找寻答案,也要停下来思考和总结。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毛笑了起来。他说,两千...
(展开)
读《毛泽东自述》有感
与其说时势造英雄,倒不如说是教员这位英雄造就了时势,铸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民主的人民共和国。从童年的农村经历,到青少年民主主义思想的熏陶,到执笔湘江评论,再到领导后来的秋收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拯救中国工农红军于水火,从整个发展历程,主席好像是一开始就...
(展开)
> 更多书评 3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人民出版社 (1997)9.1分 1401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23)9.2分 478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197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杨奎松推荐历史系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 (纸遁)
- 中国文库(第三辑) (敬惜字纸)
- 读完,你就是历史博士 (沉璧)
- 杨奎松推荐历史系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 (後知後覺)
- 杨奎松历史系本科生推荐阅读书目 (蛋蛋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毛泽东自述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欣欣同学 2022-01-31 01:51:22
这本书是我读《毛泽东文集》的参考书目之一。毛泽东27岁基本确定了人生的目标。有的地方让我读出了一种“好可爱啊”的感觉,他选择学校、锻炼身体、交朋结友的描述充满了浪漫、恢宏、思辨的个人魅力。 启发:他善于把很复杂的问题讲得平实易懂,不讲大而空的话,习惯用俗语和家常的俏皮话、或者简练的格言,知识非常广博,也很有判断力。
0 有用 林子大了 2012-09-21 20:59:49
一个吊丝的伟大逆袭!
1 有用 杜尔凯姆 2019-03-02 11:41:24
对他参加革命前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强调的一些东西,在他往后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激发了反应,中国本土文化和清末一系列思想的启发共同造就了我们未来的红“太阳”。 读完高的农民反行为,刺激到我想法的是毛泽东对民和国家的看法,把经济建设当做战争,为了“胜利”,死点人算是什么,在这个意义上,一切我们看到残酷的景象都是为了胜利付出的“代价”,也就能理解他们上位者的心态了。这套观念,当然是一个大问题,值... 对他参加革命前的生活和思想状态有了大致的了解,强调的一些东西,在他往后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激发了反应,中国本土文化和清末一系列思想的启发共同造就了我们未来的红“太阳”。 读完高的农民反行为,刺激到我想法的是毛泽东对民和国家的看法,把经济建设当做战争,为了“胜利”,死点人算是什么,在这个意义上,一切我们看到残酷的景象都是为了胜利付出的“代价”,也就能理解他们上位者的心态了。这套观念,当然是一个大问题,值得好好想 (展开)
1 有用 路一 2021-10-20 03:52:12
从斯诺西行漫记里面抽的一小部分再单独出书,很经典的从个人融入到集体的写法
0 有用 诚明 2021-05-02 17:57:39
208页,教员/导师,政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