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岸见一郎
出版社: 千寻·晨光出版社
出品方: 千寻Neverend
副标题: 跟阿德勒学育儿
原作名: 子どもをのばすアドラーの言葉 子育ての勇気
译者: 渠海霞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216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千寻育人
ISBN: 9787541498411
出版社: 千寻·晨光出版社
出品方: 千寻Neverend
副标题: 跟阿德勒学育儿
原作名: 子どもをのばすアドラーの言葉 子育ての勇気
译者: 渠海霞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216
定价: 4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千寻育人
ISBN: 9787541498411
内容简介 · · · · · ·
百万畅销书作者岸见一郎最新著作,作者以阿德勒心理学知识为理论依据,用哲学的观点为我们讲述如何让孩子学会真正的独立、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学习、如何与孩子构建起更加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等。通过淡定坦然的不管教,为孩子赋予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
【编辑推荐】
用阿德勒心理学重新定义亲子关系
用哲学的观点叩问教养本质
寻找管教的边界,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
其实岸见一郎要谈的,不是真的“不教养”,而是父母亲要放弃掉许多更为任性的、更为自私的、更为非理性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成绩怎么样,孩子的发展怎么养,是属于孩子未来的人生的,父母亲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在读《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的时候,我相信可以让很多的父母亲重新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养,对孩子来说才是最正确的并且最有帮助的。
——张曼娟
不管教的勇气的创作者
· · · · · ·
-
渠海霞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出生于京都,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咨询师、顾问。
目录 · · · · · ·
自序 为了孩子的幸福
第一章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总是被批评的懦弱儿
并非人人都会对你好言相向
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发现孩子的真实面
孩子的失败由孩子自己负责
写给终有一天会从父母身边离开的孩子
因为有人看着才捡拾垃圾吗?
比起被忽视宁愿被批评
父母总是自以为最了解孩子
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
体罚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章 会学习的孩子和不会学习的孩子
获得新知识的喜悦
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轻易放弃的孩子和继续坚持的孩子
开口只谈学习的父母肯定也很烦人吧
医学院的学习入学之后才更加辛苦
明天开始减肥!这样的台词是否已经听腻?
学习比帮忙做家务更重要吗?
不要因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不要俯视孩子
不玩游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焦虑的时候,可以选择回避孩子
不要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
第三章 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不要认为自己不行
不仅仅是获取帮助,给予才会更开心
拿不到奖牌需要道歉吗?
受神召唤的阿尔贝特·施韦泽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有价值
受人尊敬的11岁的伟大指挥家
自卑感是促使人进步的原动力
没有经过真正努力而获得的成功转瞬即逝
孩子要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总是被批评的懦弱儿
并非人人都会对你好言相向
父母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发现孩子的真实面
孩子的失败由孩子自己负责
写给终有一天会从父母身边离开的孩子
因为有人看着才捡拾垃圾吗?
比起被忽视宁愿被批评
父母总是自以为最了解孩子
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
体罚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章 会学习的孩子和不会学习的孩子
获得新知识的喜悦
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轻易放弃的孩子和继续坚持的孩子
开口只谈学习的父母肯定也很烦人吧
医学院的学习入学之后才更加辛苦
明天开始减肥!这样的台词是否已经听腻?
学习比帮忙做家务更重要吗?
不要因为是考生而在家中享受特殊待遇
不要俯视孩子
不玩游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焦虑的时候,可以选择回避孩子
不要教教科书,而要用教科书教
第三章 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不要认为自己不行
不仅仅是获取帮助,给予才会更开心
拿不到奖牌需要道歉吗?
受神召唤的阿尔贝特·施韦泽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是否认为自己有价值
受人尊敬的11岁的伟大指挥家
自卑感是促使人进步的原动力
没有经过真正努力而获得的成功转瞬即逝
孩子要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人生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 阿德勒在维也纳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儿童指导中心 2 我认为自立需要以下三个条件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这种事情自己决定就好了”自立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够对那些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和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独立做出选择 2 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重要的并不是与别人不同,而是发现自身的价值。3 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3 只能由孩子自己来承担不好好学习的后果 4 孩子之所以怎么批评都无所改变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被批评来获得父母的关注 5尊敬一词的英语是respect, 其语源是拉丁语中的respicio,也就是“重新审视”的意思 6 可以和孩子事先约定只有用语言好好提出要求的时候才会买给他 7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如何好好用语言来表达诉求 8 一个在其他方面没有自信的孩子不可能唯独在学习方面有自信 9 能够在学习之外的地方找到贡献感的孩子会形成自我价值认同感 10 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获得贡献感 11 父母首先必须打消“学习很辛苦”这一观念,也不可以存在“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就会轻松”这样的思想 (查看原文) -
阿德勒这么说: 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它根本就无任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 即使不动手,批评也等同于体罚。说是为了教育,其实只是为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 为了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大人往往喜欢利用愤怒这种感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体罚没有任何意义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千寻育人(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塔利老师的教室》《男孩和女孩》《离家之后的日子》《沙滩上的男孩》《坏人没有生日》
等
。
喜欢读"不管教的勇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不管教的勇气"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不吼不叫 8.0
-
- 正面管教 8.7
-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8.1
-
- 解码青春期 7.7
-
- 养育女孩 7.7
-
- 关键期关键帮助(第三版) 7.9
-
-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 8.4
-
-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8.0
-
- 准备 8.5
不管教的勇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6 条 )
> 更多书评 6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过的书 做一个有灵魂的明媚女子 (辰夕少女心)
- 樊登读书(2014年至2022年1月22日) (七)
- 育儿 (新新向殷)
- 高分儿童青少年读物+教育类书籍 (PhilTräumer)
- #儿童教育 (林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不管教的勇气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信口开荷 2020-10-02 18:11:00
不管教的勇气,其实是少管教,不要过度管教的勇气,底色还是相信孩子自己。这种勇气在当下的中国似乎太稀缺,不仅仅对于幼儿,即使对成年孩子,父母也很难拥有不管教的勇气。无处不在的管教当然会让人无法独立,不过过度管教的背后也有社会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社会是否容错(标准化考试一次失败,人生大落差),孩子的失败是否和父母的失败绑定在一起等等,这个勇气是必要的,却也是难以实现的。大概为人父母,也是踏上了寻找这种勇... 不管教的勇气,其实是少管教,不要过度管教的勇气,底色还是相信孩子自己。这种勇气在当下的中国似乎太稀缺,不仅仅对于幼儿,即使对成年孩子,父母也很难拥有不管教的勇气。无处不在的管教当然会让人无法独立,不过过度管教的背后也有社会深层次的原因,例如社会是否容错(标准化考试一次失败,人生大落差),孩子的失败是否和父母的失败绑定在一起等等,这个勇气是必要的,却也是难以实现的。大概为人父母,也是踏上了寻找这种勇气的路途吧。 (展开)
9 有用 潘允嫒 2019-06-15 20:33:17
1.虽然知识和经验有所不同,但作为人绝对平等。 2.孩子的短处或缺点就像黑暗。黑暗并不是作为实体而存在。父母试图通过批评来进行纠正。可是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是一昧地关注短处或缺点,事态就不会改变。如果投以光明,黑暗就会消失。 3.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分清父母能够决定的和不能决定的。
4 有用 爱弭 2019-12-20 10:29:13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我不能赞同更多),自立的三大条件:能够独立做出选择,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1 有用 飞飞 2022-03-05 08:21:51
书本的目标读者群是家长,谈论的每一点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有道理和能做到是两码事。作者经常有“不要A,但也不要做反方向的B”这样的描述,但中间到底怎么做给的建议没有什么操作意义,模棱两可也不具体。作者的观点还是比较老派,总提到要让孩子感受到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性。但在我这里,这已经不是生而为人最重要的理由了。说是跟阿德勒学育儿,阿德勒的理论反而出现很少,都是作者自己零碎的感悟,观点和观点之间也难... 书本的目标读者群是家长,谈论的每一点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有道理和能做到是两码事。作者经常有“不要A,但也不要做反方向的B”这样的描述,但中间到底怎么做给的建议没有什么操作意义,模棱两可也不具体。作者的观点还是比较老派,总提到要让孩子感受到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性。但在我这里,这已经不是生而为人最重要的理由了。说是跟阿德勒学育儿,阿德勒的理论反而出现很少,都是作者自己零碎的感悟,观点和观点之间也难成体系。 最让人感到无语的是书籍本身一页没几个字,字体也大,行间距也大,还有很多表述完全相同的观点来回出现在各个章节。每个章节就三到四页,还要多给一页只印两行大字,不知道说这本书浪费纸张好还是敷衍读者好。全书最后四页译后记基本就能概括全书内容了。 (展开)
18 有用 xlpj 2021-01-09 20:16:31
一页只有10行,并且行与行之间间距极大。100页的内容搞成200多页,就是为了让书厚一点,好卖得更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