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 是枝裕和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映画を撮りながら考えたこと
译者: 褚方叶
出版年: 2018-9
页数: 354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是枝裕和作品
ISBN: 9787544294041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映画を撮りながら考えたこと
译者: 褚方叶
出版年: 2018-9
页数: 354
定价: 8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是枝裕和作品
ISBN: 9787544294041
内容简介 · · · · · ·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
是枝裕和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其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得到《朝日新闻》等各大媒体高度评价,更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都在这本书里。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作品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迅速引起关注,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
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借此片成为戛纳影帝。
2013年,电影《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18年,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目录 · · · · · ·
        后记般的前言
第一章 用分镜图完成的处女作
1995—1998
第二章 青春期·挫折
1989—1991
第三章 执导与作假
1992—1995
第四章 非黑 非白
2001—2006
第五章 失去亲人,生活何以为继
2004—2009
第六章 世界各大电影节巡礼
第七章 来源于电视的电视论
2008—2010
第八章 电视剧能实现的事,以及它的局限
2010—2012
第九章 作为料理人
2011—2016
终章 献给今后立志拍电影的人
后记 连锁
是枝裕和年表
· · · · · · (收起)
  
第一章 用分镜图完成的处女作
1995—1998
第二章 青春期·挫折
1989—1991
第三章 执导与作假
1992—1995
第四章 非黑 非白
2001—2006
第五章 失去亲人,生活何以为继
2004—2009
第六章 世界各大电影节巡礼
第七章 来源于电视的电视论
2008—2010
第八章 电视剧能实现的事,以及它的局限
2010—2012
第九章 作为料理人
2011—2016
终章 献给今后立志拍电影的人
后记 连锁
是枝裕和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野田正彰:在追问意义之前,首先必须有快乐地活过的实感。必须与家人、朋友以及周围的自然产生各种联系,有强烈地想活下去的欲望。要以这些为前提谈论人生的意义。如果从出生开始,你就为了某些事——为了取得优秀成绩、为了出人头地——而活,到了青春期开始思考人生意义时,很容易就会与有意义的死扯上关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0页  - 
          
接下来话题或许会扯远,“游走在网络上的人为什么普遍是右翼,或者是国家主义者?”思考这个问题,会发现与他人缺乏紧密联系的人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国家”这种概念轻轻松松就会将他们收编,成为他们内心唯一的价值观。......如果没有可以代替共同体和家族的事物、场所或价值观(暂且将其称为“home”),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虚幻的国家主义之中。 或许可以理解为人们越来越难以忍受独自一人的处境。需要强调个体性,并展示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丰富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电视剧能实现的事,以及它的局限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经典文库·是枝裕和作品(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有如走路的速度》《还是得活在日常里啊》《下一站,天国》《在这样的雨天》
。
喜欢读"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5 条 )
论坛 · · · · · ·
| 看书之前需要把电影都看一遍吗 | 来自林语 | 1 回应 | 2025-02-06 22:19:13 | 
| 日本国民全无忏悔意识 | 来自智术师 | 2 回应 | 2024-08-23 07:48:27 | 
| 有人要出吗 | 来自别再推啥比豆媛 | 2023-03-11 00:49:23 | |
| 是枝裕和与小津安二郎作品的相似之处 | 来自智术师 | 1 回应 | 2023-01-31 11:16:32 | 
| 是枝裕和: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 | 来自智术师 | 2021-06-20 18:47:4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臉譜 (2017)8.9分 671人读过
 - 
        ミシマ社 (2016)8.6分 35人读过
 - 
        臉譜 (2024)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豆瓣五星图书【电影】 (爱玛·包法利)
 - 影事杂陈 (疯行)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197 有用 橘意 2018-11-14 00:16:35
好像有两个是枝裕和。一个冷静尖锐,批判政府与媒体,反思日本的国民性与战争责任,不放弃独立思考,不屈从强权威严,这个是枝裕和,会以严厉的口吻说出,『我切身体会到人类竟会如此轻易地加入战争,而且比想象中更容易忘却发动战争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另一个是枝裕和,温和耐心,从容细腻,以敬意看待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总是躬身自省,谦和有礼。这个是枝裕和永远在思考电影与人生,得到与失去。他曾说,『如果说我的电影中... 好像有两个是枝裕和。一个冷静尖锐,批判政府与媒体,反思日本的国民性与战争责任,不放弃独立思考,不屈从强权威严,这个是枝裕和,会以严厉的口吻说出,『我切身体会到人类竟会如此轻易地加入战争,而且比想象中更容易忘却发动战争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另一个是枝裕和,温和耐心,从容细腻,以敬意看待稀松平常的日常生活,总是躬身自省,谦和有礼。这个是枝裕和永远在思考电影与人生,得到与失去。他曾说,『如果说我的电影中有共通的东西,那就是无法取代的珍贵之物不在日常生活之外,而是蕴藏在日常的细枝末节里。 』不论哪个是枝裕和,都值得尊敬与喜爱。 (展开)
45 有用 麦末 2018-11-15 23:24:06
“现在的我,想好好讲述自己的生活是建立在哪些东西之上的,不再追逐时代和人的变化,而是从自己微小的生活中编织故事。”
10 有用 鹌鹑之丘白桃挞 2018-11-18 23:47:00
一本非常耐看的创作笔录,坦诚地剖析了作者的创作观与方法论的产生。对电视工作认真对待,对电影始终心怀敬畏,从死亡中挖掘生者“服丧”心理的种种况味与历经的蜕变,以死者的审视和孩童的目光对如今的日本社会加以批判,对日常生活耐心刻画之余从不忘记在作品中渗透社会性反思……除此之外,还有对作品中时间、人性、血缘的思考,以及美术布景、摄影、演员调动的工作经验与方法,甚至参加海外电影节的丰富感受,语言虽平实,但对... 一本非常耐看的创作笔录,坦诚地剖析了作者的创作观与方法论的产生。对电视工作认真对待,对电影始终心怀敬畏,从死亡中挖掘生者“服丧”心理的种种况味与历经的蜕变,以死者的审视和孩童的目光对如今的日本社会加以批判,对日常生活耐心刻画之余从不忘记在作品中渗透社会性反思……除此之外,还有对作品中时间、人性、血缘的思考,以及美术布景、摄影、演员调动的工作经验与方法,甚至参加海外电影节的丰富感受,语言虽平实,但对影像创作的饱满热情、谦逊的态度以及日复一日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令人尊敬。 (展开)
15 有用 快乐小琪 2018-11-18 17:56:21
成长是在无限接近绝望的感受中产生的,这大概才是人生的奇迹。
7 有用 momo🍉 2018-11-27 23:27:39
导演的创作所思,一如既往的真诚和温柔。1.珍贵之物不在日常之外,而在日常的细枝末节之中;2.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是枝电影中始终横贯的两大主题在书中有细致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