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都市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尤其是上海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书中通过诸多电影文本的解读、电影生产机制的分析,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电影与文化工业、明星机制、都市发展等的联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梳理,作 者考察了之前忽视或遗忘的诸多影片,重新解读了部分经典,并拓展了重要的有关白话现代和都市文化的论题,包括电影作为“新媒体”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和建构了现代的社会机制和性别角色。这不只是一部电影史,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一部文化史。它为我们精彩地展示了传统电影研究与发生在一个历经政治巨变、重省自我的上海的一系列变革之间的交汇。本书中文版曾于2012年出版,此次作者对全书做了修订,并增补《侯曜,格里菲斯“热”于中国早期通俗剧的文化生态》等三篇相关文字,进一步阐述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的复杂互...
全书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都市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尤其是上海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书中通过诸多电影文本的解读、电影生产机制的分析,探讨了电影与诸如摄影、建筑、戏剧和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电影与文化工业、明星机制、都市发展等的联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梳理,作 者考察了之前忽视或遗忘的诸多影片,重新解读了部分经典,并拓展了重要的有关白话现代和都市文化的论题,包括电影作为“新媒体”如何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展示和建构了现代的社会机制和性别角色。这不只是一部电影史,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一部文化史。它为我们精彩地展示了传统电影研究与发生在一个历经政治巨变、重省自我的上海的一系列变革之间的交汇。本书中文版曾于2012年出版,此次作者对全书做了修订,并增补《侯曜,格里菲斯“热”于中国早期通俗剧的文化生态》等三篇相关文字,进一步阐述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的复杂互动关系。
……………………………………………………………………………………
本书英文版荣获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第十三届学术著作竞赛年度最佳推荐奖
……………………………………………………………………………………
《银幕艳史》一书将立刻成为经典。这部活泼、严谨、且充满原创性的学术著作对中国默片领域进行了重新构建。它是出现在华语电影研究的跨国领域兴起之际的一部振奋人心的新作。
——裴开瑞(Chris Berry)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
……………………………………………………………………………………
精彩!这是对于中国早期电影工业的一次丰富、综合、且极为雄辩的品评。作者在与银幕结下绮艳奇缘的同时,亦深深投身于学术探索。对于有兴趣了解中国电影史的任何读者而言,这本书都将成为一部重要的资源。
——王德威(David Wang)
哈佛大学中国文学 Edward C. Henderson 讲座教授
……………………………………………………………………………………
本书行文优美、结构精巧,对一个尚未获得足够学术关注的领域进行了全面、热情洋溢的剖析,以一次激动人心和颇富挑战性的探讨充实了后殖民研究。张真选择通过一部关于电影的早期电影来作为“窥”入本书主题的“结构性的眼睛”,实为别出心裁——这样的例子在这部文思缜密、发人深省的著作中比比皆是。四百页的篇幅覆盖了上海电影的四个十年,充斥其间的是作者诙谐机敏和令人回味无穷的见解,九十来幅插图更是进一步帮助文字跃然纸上。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 2006年
作者简介 · · · · · ·
张真,生长于上海,曾就读复旦大学新闻系,后赴瑞典、日本、美国等地学习多种语言及文学和电影。199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起在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任教,2012年始创亚洲电影媒介教研计划。博士论文曾获得美国电影和媒介研究协会(SCMS)最佳论文奖。所著《银幕艳史》曾于2005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的首部专著推荐奖。另著有诗集《梦中楼阁》,编著有《城市一代: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和社会》(杜克大学出版社;中译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DV制造中国:独立电影之后的数码主题与社会变迁》(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作为策展人,于2001年创办了纽约大学“Reel China 双年展”,并与林肯中心的电影协会和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过中国“城市一代”和早期经典影片回顾展,以及台北国际女性影展“中国女导演”专题展...
张真,生长于上海,曾就读复旦大学新闻系,后赴瑞典、日本、美国等地学习多种语言及文学和电影。199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起在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任教,2012年始创亚洲电影媒介教研计划。博士论文曾获得美国电影和媒介研究协会(SCMS)最佳论文奖。所著《银幕艳史》曾于2005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LA)的首部专著推荐奖。另著有诗集《梦中楼阁》,编著有《城市一代: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和社会》(杜克大学出版社;中译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DV制造中国:独立电影之后的数码主题与社会变迁》(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作为策展人,于2001年创办了纽约大学“Reel China 双年展”,并与林肯中心的电影协会和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划过中国“城市一代”和早期经典影片回顾展,以及台北国际女性影展“中国女导演”专题展映单元。
……………………………………………………………………………………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人,著有《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
………………………………………………………………………………………
赵晓兰,媒体人,北京大学文学硕士。
…………………………………………………………………………………………
高丹,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电影学系博士。硅谷知名IT公司语言测试专家。
目录 · · · · · ·
导论
上篇 白话景观
第一章 白话现代主义及其影像体现
第二章 世俗上海与大都会观众
第三章 茶馆、影戏与《劳工之爱情》
第四章 娱乐与教化:兴建一个电影王国
下篇 竞争摩登
第五章 剧本写作、“诡术”摄影和情节剧中的因果报应
第六章 武侠电影:恣越的身体语言
第七章 摩登女郎:软硬电影之争
第八章 《夜半歌声》:声音的惊悚和历史的异像
尾声
图录
参考文献
参考影片
附录
侯曜,格里菲斯“热”于中国早期通俗剧的文化生态
白话现代主义和中国电影研究
胡蝶/电影皇后与文化偶像
2012年版后记
增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身为现代女性,为了调和社会对其性别的诸多相互矛盾的要求,“易装”成为一条必不可少的策略。在男装和女装之间的不断变换,其实不仅仅是轻浮的喜剧噱头,而是解释了现代女性的一种真实的困境。一方面,她们切身感受到既存的性别标准的束缚;另一方面,她们又感到无法自由地实验中性身份并建立女性间的亲密关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3页  - 
          
易装女性既被视为离经叛道的一道奇观,也是世界主义的一支符号;而当传统的父权体制感受到威胁时,便勒令审查和清除她们的形象。当时亦有评论指出,人们对于《化身姑娘》的真正的不满,并不是因为它脱离了现代生活;与此相反,它深切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性别问题和都市现代性。然而,这部电影敢于诘问的精神却最终被它的叙事架构所消解。影片的最后,一个真正的男孩忽然降生,取代莉英、填补了男性继承人的空缺——原本前卫的性别政治在这样的叙事策略之下以妥协告终。拥有双重性别和社会身份的摩登女郎被改头换面,成为一个好姑娘,在媒人的引介下。同性爱被异性求爱仪式所取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银幕艳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想象的城市 7.6
 
- 
            
         - 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 9.2
 
- 
            
         - 电影南渡 8.2
 
- 
            
         - 双城故事 8.5
 
- 
            
         - 民国时期的上海电影与城市文化 8.2
 
- 
            
         - 顺流与逆流 7.1
 
- 
            
         -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 7.8
 
- 
            
         - 天一影片公司探析 7.9
 
银幕艳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
中国早期电影史必读经典,诗性的学术佳作
第一、二、七章笔记(未整理)
电影也装载着历史、文化和社会等方方面面
银幕内外记生活万象,电光影戏载时代变迁!
摩登都市的早期电影之旅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 出 | 来自尼姑小姐 | 2024-08-23 13:29:31 | |
| 银幕艳史:“白话性”电影文化和中国现代性 | 来自格鲁米 | 2019-01-09 20:32:4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8.3分 78人读过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2)8.9分 406人读过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24)9.1分 59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6)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影事杂陈 (疯行)
 - 中国早期电影史料及研究 (Tyger Tyger)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2019华文电影图书 (妖灵妖)
 - 每月一本大部头 (野原新之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银幕艳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朱瘦菊要变瘦 2022-12-06 02:39:21 北京
去年今日陶醉此书
0 有用 Enen Zhou 2022-03-14 09:46:08
新版,重读~
0 有用 Yuga 2022-09-23 15:23:46 北京
补标
0 有用 灵锤煮海 2020-10-08 15:50:47
华章在文首。中间有些琐碎硬伤,如《玉梨魂》并非改编自《茶花女》;六合并未明显针对天一。有些论述颇为牵强,《红侠》“开口”的大特写与说书传统联系起来太勉强,新的史料已经动摇了此论断。历史观有待商榷,近五年文学和艺术的社会史等视野下有效的研究,已经超越了书中历史的不可知论。书中信息量较大,但不少是常识性内容,若回到历史现场,论述可以再精细。翻译加分。
0 有用 格鲁米 2019-01-09 21:20:35
精装增订本2019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