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
原作名: 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Lessons for Investors and Managers
译者: 杨天南
出版年: 2018-3
页数: 472
定价: 9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11592105
内容简介 · · · · · ·
众所周知,巴菲特每年都会亲自执笔给伯克希尔的股东写一封信,迄今已写了52年。每一封致股东信都洋洋洒洒数万言,信中回顾公司业绩、投资策略,还会就许多热点话题表达观点。
1996年,巴菲特授权劳伦斯·坎宁安教授编撰他的信件,并出版了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书中全部文字原汁原味地保留巴菲特第一人称的叙述,将其投资思想与管理智慧分为公司治理、财务与投资、投资替代品、普通股、兼并与收购、估值与会计、税务等主题。从此坎宁安教授成为巴菲特的御用编辑,并得到巴菲特的授权进入伯克希尔进行深度调研采访,并创作姊妹篇《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一书,专门论述伯克希尔的经营管理之道。
相较于前三版,第四版保留了原来的架构和哲学,增加了巴菲特最新的年报内容。这些新增的内容被编入了书中的相应篇章,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丝毫不影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对于稳健企业和投资哲学的整体...
众所周知,巴菲特每年都会亲自执笔给伯克希尔的股东写一封信,迄今已写了52年。每一封致股东信都洋洋洒洒数万言,信中回顾公司业绩、投资策略,还会就许多热点话题表达观点。
1996年,巴菲特授权劳伦斯·坎宁安教授编撰他的信件,并出版了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书中全部文字原汁原味地保留巴菲特第一人称的叙述,将其投资思想与管理智慧分为公司治理、财务与投资、投资替代品、普通股、兼并与收购、估值与会计、税务等主题。从此坎宁安教授成为巴菲特的御用编辑,并得到巴菲特的授权进入伯克希尔进行深度调研采访,并创作姊妹篇《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一书,专门论述伯克希尔的经营管理之道。
相较于前三版,第四版保留了原来的架构和哲学,增加了巴菲特最新的年报内容。这些新增的内容被编入了书中的相应篇章,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丝毫不影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对于稳健企业和投资哲学的整体印象。为了帮助读者区分书中哪些部分是新增的内容,在书末的“注释”部分标注了这些内容是选自哪些年度的致股东的信件。
20年来,本书四版获得了无数赞誉,但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巴菲特本人的评价:“坎宁安做了一项伟大的工作,他整理呈现了我们的理念。这本书比任何一本关于我的传记都要好,如果让我选一本书去读,那必定是这一本。”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第4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沃伦·E.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CEO,全球最知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巴菲特排名第二;他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慈善家,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捐献给慈善事业,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劳伦斯·A.坎宁安(Lawrence A. Cunningham)
巴菲特的“御用”编辑。自1996年起协助巴菲特编撰并出版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都采用第一人称,并由巴菲特本人亲笔撰写;坎宁安负责全书的主题设置与内容整理,他的工作得到巴菲特高度评价,迄今两人已合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至第4版。坎宁安还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拥有亨利圣乔治塔克尔三世教席,同时担任纽约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律、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曾发表在...
沃伦·E.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CEO,全球最知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巴菲特排名第二;他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慈善家,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捐献给慈善事业,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劳伦斯·A.坎宁安(Lawrence A. Cunningham)
巴菲特的“御用”编辑。自1996年起协助巴菲特编撰并出版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都采用第一人称,并由巴菲特本人亲笔撰写;坎宁安负责全书的主题设置与内容整理,他的工作得到巴菲特高度评价,迄今两人已合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至第4版。坎宁安还是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拥有亨利圣乔治塔克尔三世教席,同时担任纽约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律、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曾发表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一流名校的研究期刊上。他还经常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上发表专业观点。坎宁安还著有《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向格雷厄姆学思考 向巴菲特学投资》等书。
目录 · · · · · ·
第3版推荐序 一本渴望已久的书/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
第4版前言
开场白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
导言
第1章 公司治理
· · · · · · (更多)
第3版推荐序 一本渴望已久的书/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
第4版前言
开场白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
导言
第1章 公司治理
A.完整公平的信息披露
B.董事会与公司高管
C.企业变化的焦虑
D.社会契约
E.由股东决策的公司捐赠方法
F.公司高管的报酬原则
G.风险、声誉和失察
第2章 财务与投资
A.市场先生
B.套利
C.戳穿标准教条
D.“价值”投资:多余的两个字
E.聪明的投资
F.捡烟蒂和惯性驱使(机构强迫症)
G.生命与负债
第3章 投资替代品
A.三类投资资产
B.垃圾债券
C.零息债券
D.优先股
E.衍生品
F.外汇和国外权益
G.房屋产权:实践和政策
第4章 普通股投资
A.交易的祸害:交易成本
B.吸引正确的投资者
C.分红政策与股票回购
D.拆股与交易活动
E.股东策略
F.伯克希尔公司的资本重构
第5章 兼并与收购
A.错误的动机和高昂的代价
B.合理的股票回购和绿色邮件讹诈式回购
C.杠杆收购(LBO)
D.稳定的收购政策
E.出售企业
F.有选择的买家
第6章 估值与会计
A.伊索寓言和失效的灌木丛理论
B.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
C.透视盈余
D.经济的商誉vs.会计的商誉
E.股东盈利和现金流谬论
F.期权的估值
第7章 会计诡计
A.会计把戏的讽刺
B.标准的设定
C.股票期权
D.“重组”费用
E.退休福利估计
F.账面盈利的实现问题
第8章 会计政策
A.并购
B.分部数据和会计合并
C.递延税项
D.退休福利
第9章 税务问题
A.公司税负的分配
B.税务和投资的哲学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整个20世纪,道琼斯指数从66点上升到11497点。这个结果看似非常令人吃惊,实际上,折合为年化回报率,也仅仅是5.3%。如果一个投资者持有道琼斯整整一个世纪,他还会在大多数年头收到慷慨的分红,但在最后的年头里,大约分红率仅仅2%左右,尽管20世纪是个精彩的世纪。 现在,想一想当前的世纪,目前道琼斯指数大约13000点,如果投资者打算在21世纪取得年化5。3%的回报,那么,到2099年12月31日,道琼斯指数需要达到2000000点。(没错,道琼斯指数必须在21世纪的100年中,从1.3万点上升到200万点。)如今,我们进入21世纪已经8年了,至今道琼斯的上涨还不足200点,还差得远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E.退休福利估计404  - 
          
通用会计准则(GAAP)方面,巴菲特指出了GAAP在分析公司或投资估值时,既有重要性,也有局限性。巴菲特解开了其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些关键点的重要区别,例如会计盈利和经济盈利,会计商誉和经济商誉,会计账面价值和内在价值。这些都是投资者或经理人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 巴菲特的工具箱中的一件特殊工具是“内在价值”——一个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创造的所有现金的折现金。……取决于对于未来现金流的估算和未来利率变动的估算,但是它关乎企业的终极本质。 巴菲特强调,有用的财务报表应该能让人回答关于企业的三个基本问题: (1)一个公司大约价值几何 (2)实现公司未来规划的能力 (3)管理层的企业运营能力 巴菲特采用了一个新概念来估算伯克希尔的经济表现——透视盈利。透视盈利是在伯克希尔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个个被投资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减去内在增量税项得出的。 与伯克希尔类似,个人投资者对待自己的投资组合,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并设计出一个能够长期、最大可能提供透视盈利的投资组合。 会计商誉是指收购一个公司的价格超出其公允价值的部分(扣除负债后)它作为一项资产放在资产负债表中,然后欧威年度成本每年摊销,通常历时40年。因此,会计商誉这项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作为成本是递减的,数值越来越小。 经济商誉是无形资产的集合。无形资产指的是诸如品牌认知度,有形资产指的是诸如厂房和设备。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使企业在有形资产之上产生超出平均的收益率。经济商誉的数值就是这超出部分的资本化。企业的商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会计商誉和经济商誉的区别如下。 第一,除去负债、剔除上与摊销后的净有形资产的回报能力,是评估经济商誉的最佳考量指标。 第二,由于经济商誉是在摊销之前,在整体的经济成本上进行的衡量。 华尔街在进行企业评估时,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现金流等于(a)运营利润加上(b)折旧费用以及其他非现金费用。 但巴菲特认为这还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第4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第4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股市真规则 9.1
 
- 
            
         - 证券分析 9.0
 
- 
            
         - 股市进阶之道 8.7
 
- 
            
         - 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投资逻辑篇) 9.0
 
- 
            
         - 芒格之道 9.2
 
- 
            
         -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 8.4
 
- 
            
         - 大钱细思 7.6
 
- 
            
         - 投资研习录 9.0
 
- 
            
         -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新准则升级版) 8.8
 
- 
            
         - 穿过迷雾 8.2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第4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3 条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后感远比读书笔记难。读书笔记是把作者的观点和逻辑通过自己的话表达。怀特海说过:“表达之前,先有理解;理解之前,先有重要性的感受。”我能写下来,说明我理解了。读后感不一样,它是集合自身经历的有感而发。这个感不是前面的逻辑如何,以及复述。而是将作者的观点与自...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The Cunningham Group (2001)8.7分 67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8.3分 4436人读过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8.1分 199人读过
 - 
        財信 (2008)8.0分 6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项目书单|证券投资入门 (五花王)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第4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无心恋战 2018-07-30 18:58:20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無知和貪婪。無知,使人更加盲從,而貪婪,使人沒有常性。真正的投資者知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而投機者往往把天堂當作地獄,把地獄當作天堂。(閱讀時間:2018年7月6日-30日;自評:8.1;推薦指數:★★★★★)
9 有用 高司令 2018-06-06 21:38:06
翻译很正,但尽然在评论区中发现有读者说翻译太烂,不知道是否走错版本了。作为今年3月的版本截止目前标记的人才50+,如此不负责任的评价实在是有误导之嫌。十分感谢译者的呈现,之前读国外投资类书籍也曾出现硬着头皮实在啃不下反手读起国内的书籍发现无比流畅的感觉,想必大家都有过类似体会。最后说一下这本书,跳出投资理念,真的适合列为每一位做尽职调查人员必读书目。
0 有用 mumudancing 2020-03-14 11:39:09
诚恳,智慧,幽默
14 有用 wizardcypress 2018-05-28 00:31:38
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企业的价值应该是其未来现金流折现。而现金流就是生意模式,不了解生意模式做投资就跟蒙眼睛掷飞镖一样。结合段永平的博客,会对里面的一些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
19 有用 潋滟中的涟漪 2019-09-19 13:35:53
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1.巴菲特投资的三大基石:安全边际,市场先生和能力圈. 2.你认为最“安全”的资产其实是最危险的,通货膨胀拿走的是所得税的三倍。 3.总是能用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晦涩抽象的概念:比如市场有效理论的可笑和美国长期发债消费的末路。 4.定投指数基金因为低成本和分散性能够战胜大多数投资专家。 5.很多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很多人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