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 短评

热门
  • 76 安提戈涅 2018-12-06 22:05:42

    冷峻深邃,对日本法西斯问题进行了深切的病理剖析,这背后又恰恰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国民的热忱,他有一个小他者欧洲,一个大他者中国。第一卷与第三卷俱佳,很多问题构成了互文,对一卷中“现实”的妥协与承认,必然会引发三卷中政治表态里那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决断困境。非常喜欢对于战争中日本参战者精神状况的勾勒,那是一种从皇祖皇宗垂直覆盖到一线士兵心灵中的意识形态结构,类似于一个强有力的、向外辐射的同心圆。另外,关于军国统治者的描绘也颠覆常识,我们一向把天皇视为神格存在,但在法西斯颠倒的语境中,官僚阶级彼此推诿、转嫁责任(非常类似于阿伦特的观察),呈现出矮小化的状态,而低层那些好勇斗狠的浪人们则不断把暴力性因素往上递增。很多地方都可以与阿伦特、施密特对读,丸山真男提示着我一种对于‘“无限认识诱惑”的警惕。

  • 55 יוֹחָנָן 2018-05-21 14:56:09

    丸山真男和竹内好果然是我最喜欢的两位日本学者(哲学家自然是西田几多郎和西谷启志),丸山一个人简直撑起了日本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法西斯主义以及权力和道德的论述很有启发,能够看到《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痕迹。

  • 34 陆钓雪de飘飘 2019-02-11 00:00:27

    东洋诸国并非在国际社会的内部自我觉醒的,而不妨说它们是在“国际社会”的武力或武力威胁之下——被强迫拉入的。于是,东方各国朴素的民族感情到处首先表现为对外来欧洲势力压迫的反抗。在中国和日本最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的都是旧国家的特权统治阶层。他们的“民族意识”所带有的最明显的特征,是要防卫传统政治即社会体制免遭欧洲基督教和产业主义的浸润。(这与欧洲正好形成对照,因为在欧洲作为旧统治阶级的贵族恰恰是世界主义的,而新兴的资产阶级相反是民族主义运动的主力军。)我们如果姑且把该种第一阶段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民族主义相区别,称之为“前期”民族主义,那么它的典型表现就是“攘夷”思想。但只有日本一边听凭上述的“前期”民族主义的诸特性浓厚地残留着,一边便同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到末期的变质形态,即帝国主义,一拍即合地勾结上了

  • 27 社会正义武士 2018-05-16 21:11:49

    借中文版出版契机再读一遍,还是很好看的。另外译者的西方思想史的背景还是有点薄弱了。

  • 13 洛兹尼茶 2025-01-30 08:40:17 江苏

    读的时候有种不好的预感,远东会将日本在二十世纪所犯的错都犯一遍,且会制造数倍的灾难后果,其中很多现在都已经出现。

  • 13 武当派掌门 2020-03-08 17:51:11

    第一卷的前三篇文章真是惊艳,丸山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分析鞭辟入里,完全不输给阿伦特对纳粹的分析。我认为丸山所说的“不负责体制”归根结底是专制权力加上集体主义的产物。记得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验:老师做了个决定,问同学们同意不?其实我心里不同意,但一是不敢反对老师,二是见周围同学也做默许状,所以就把意见藏在肚子里了。然后这个决定通过班干部实施后出了大问题,老师说问题出在班干部的执行上,而班干部则说我只是按着老师说的去做了。而我呢,心里根本不同意这个决定,何有责任呢?于是不负责体制就形成了:“大家”认为责任在拥有专制权力的老师和班干部,而班干部和老师则互相推诿起责任来了。想要走出这个怪圈还是需要加强民主,在民主之下就会有敢负责、敢说话、敢行动的个人。

  • 12 ample 2019-12-10 22:05:20

    就算在现在读来也很能理解当时的读者“崩溃的声音”这样的评价了。像第一卷的文,比起读确实是更直接更身体上的“听到”。

  • 7 如水圆清 2019-09-19 10:25:43

    丸山真男念兹在兹的其实就是近代主体的建立,而这恰恰需要对于抽象规范的学术追求和政治实现。他提醒我们,不要为那种传统、空洞的修辞所迷惑,因为那会使得前近代的“人际关系”交往模式和感性象征掩盖下的权力偏重乘虚而入,最终将形式化的制度掏空,技术官僚蜕化为实质官僚,法律沦为具体的统治手段。在这样的国家,甚至主权也只是一个空壳,真正存在的是依附于特定对象、并条块割据的暴力。 没想到竟是丸山真男构成了我的政治启蒙。我看到他将西学条分缕析的作用于对日本现实的批判,并抽象出日本政治的逻辑与心理类型,其精准性无数次令人泫然欲泣。

  • 3 憨傻好骗吴小八 2019-12-03 16:25:46

    这个反思意识实在是很厉害了

  • 3 Riddle 2020-03-23 18:14:34

    一年级暑假第一次读丸山时的体验至今记忆犹新,今次读新出版这套论文集仍然很高兴。其中,《军国统治者的精神状态》一文最是精彩,而丸山写给老朋友的《致一位自由主义者的信》则在各种意义上都想推荐将来看到书评的朋友们一读。

  • 3 y 2021-03-31 17:18:29

    竟然2018年才出版,太可惜了!但,有生命力的书,一旦问世,便自会运转发力。“我在书中将市民日常的政治关心和行动的意义比喻为“在家佛教”主义,同一比喻也可以用于学术,特别是社会科学。”——能够有利于非职业政治家与非职业学者的切中当下的历史政治的思索。“我们的社会是由无数个行动的网络或行动的组合形成的。只要社会是由我们的行动关联所构成的话,我们通过行动或非行动对他人也就是对社会负责。……生活在认识与决断的矛盾之中才是我们人类宿命。我们作为人生存下去就要积极地接受这一宿命就要对其结果负责。在行动关联越发复杂的现代,才越发痛切地感到有必要自觉到这种宿命。”

  • 6 苏瓦林 2019-07-03 17:10:20

    深扒东亚病理,“其他国家”的旧邦新鬼裸泳至今

  • 3 2019-06-23 00:16:53

    建议北大国关将本书列为本科一年级必读书。

  • 3 Richard 2019-08-23 14:27:56

    190823丸山谈大众社会里个人的原子化易受媒体影响的状态是“法西斯的温床”与阿伦特的“人类的孤立和孤独是产生极权统治的先决条件”达成了共识 p18谈权力金字塔下人的被压迫与压迫 以及后文对战犯辩解理由的分析 勾起了我强烈兴趣 18-06-09 豆友评价非常高

  • 3 ギリシアの聖子 2020-03-21 22:14:31

    第一卷的阅读体验:这居然是51年前的文章?!震撼!

  • 3 鸿渐 2024-01-12 20:10:05 北京

    丸山在书中多次谈到施米特的权力学说,这一思想线索是值得注意的。 对施米特来说,权力是非本质性的,暴力才是真相。权力为了自我维持而推动种种话语—谎言的发展,以隐蔽自身根本性的脆弱。人们不能忍受“无本质”,不能忍受政治的“无理由”,不允许政治行动只是行动。主体性、解放等宏大观念都是权力“运动”创造出的附加物。对施米特而言,对这些既非必然也非政治本质的内容的需求似乎表现了人类的某种强迫症。 由丸山的此种解读,能够发现施米特与弗洛伊德理论的相通性,以及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协调,即通向“异化”问题。 丸山本人的观点与施米特不同,主体性与尊严的观念不是强迫症的想象产物,而是人类行动的理由与结果的辩证统一,施米特的理解实质上是这一辩证法的分化环节。 通过将权力学说接入历史哲学,丸山坚持了黑格尔的立场。

  • 3 若漫 2021-03-09 19:52:41

    一次迟到的政治启蒙。对作为普遍类型的法西斯主义的分析和对日本特殊的军国主义形态、极端国家主义逻辑的批判分析都相当精彩。对一些政治学基本问题的论述也给人颇多启发。丸山的理论不是象牙塔中拼贴现实的概念游戏,而是真正洞穿于现实、融贯于血肉之中的。这种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思想足以给人在长夜中前行的力量。丸山对近代人格主体和“不断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价值坚守、对担负着智识与现实双重责任的“丸山主义”的坚持,也无不令人动容。

  • 2 小周同学 2019-04-13 23:06:57

    丸山是日本的冷峻良心。 第一卷第一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二卷第一章、第五章,第三卷第二章极好。

  • 2 soloye 2019-12-27 17:00:16

    丸山太可怕了,很多段落都让人读着发冷

  • 2 溪山 2020-03-07 00:18:41

    丸山把精神分析学用进政治分析里还是很独特 下克上的责任逃脱模式呼之欲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