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东的诱惑 短评

热门
  • 19 安提戈涅 2020-03-18 21:49:33

    看的时候会很容易联想到《浮士德》中“古典的瓦尔普吉斯之夜”,甚至更加荒诞、疯狂与迷狂,能感受到福楼拜在创作时那种突破边界的自由快感,与之相比,《包法利夫人》确实是走一步就要检查一步的克制审慎。伊拉芮影看起来更像是作为安东的一个揭穿者的形象出现的,他多少暴露了安东耽于幻想的本质:“你陷在寂寞之中,为的是更好的纵欲!你摈弃美酒、浴室、奴仆和荣誉,可是你放任你的想象贡献给你的宴席、赤身的妇女和喝彩的群众。你的节操只是一种更微妙的腐败。”出现了伊斯西的形象,但她的典型特征“三排乳峰”却被分给了“以弗所高大的狄亚娜”,不知道福楼拜何意。本来有点为译文气恼,读到佛出场的时候,觉得没人可以把这种专业优美的佛教语汇翻译得如李健吾那么好了。

  • 21 大小章鱼 2018-02-03 08:58:03

    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让他神经紧张,《圣安东的诱惑》则写得非常快乐。看到后面确实疯狂了,进入了一种爆炸的状态,圣安东从幻想中回到圣经和现实的时候甚至让人感到失落,因为通往无限的大门也在这时关上了。但法国妇科大夫提醒我们,这不是一部幻想的作品,而是关于“书”的博物之书,而我们也别忘了,福楼拜写这部作品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爽,他花了二十五年才写完它,这长达二十五年的便秘究竟有多痛苦?他拥有的材料太多了,多到没有能力面对和处理它们。

  • 12 ChrisKirk 2018-04-27 19:45:06

    贯穿福楼拜整个创作生涯的重要作品,以“忧郁的奇丑于我有一种异常的魅力”为动力对贾劳的同名画作进行再创作——“既然殉教同时表示教义的错误,如何能够证明教义的优越”或可做全书注解,对应不同程度的诱惑抗争。首末是一份厌世的物质与心理诱惑,是风尘仆仆后的马后炮伏击,强调世外桃源的身外解脱,但又绝非单纯的享乐主义;紧接着用犀利的言语对其信仰进行不二质疑,如圣子接受圣灵的不必要性,信仰摇摇欲坠的同时不可忽略的邪教演说“百花齐放”,随即否定所有的喧呶——他们坠入深渊或自身衰竭而亡,都将被“科学”吞食——最后用“必须在变化中演进”的科学(也即魔鬼)德能宣称宗教无用,可惜在最后泄出思维缺陷(竟觉可惜)。读完反观才发现自己一直缺少辨别知识真伪的能力,可做自勉。

  • 11 孟冬 2019-04-21 15:44:26

    福楼拜写年轻的艾玛在修道院参加弥撒时有过一段描述,她在一群修女中间昏昏欲睡,沉浸在一种神秘的倦怠中,这种倦怠的氛围由祭台的香气、圣水缸的清新气味,还有大蜡烛的光芒散发出来。她不注意倾听弥撒,而是望着她书上的那些被蓝色天空环绕着的花饰……作家不是责备艾玛分神,而是将其参加弥撒这一事件的文学性体现出来:一次宗教仪式分解成了各种感受和情感的呈现。类似的神秘和感受的分解也出现在农展会上与罗多夫的幽会,它具化成对方眼中的金色光芒、香子兰的芬芳、灯芯草、阳光下的蓝色水珠……安东也有艾玛这种特质,只不过作家创造了魔鬼,通过脱离生活在感性与神秘创造的虚幻旅行让安东发现那种他与艾玛同样着迷的倦怠不过是“没有活力的存在物”的堆积…作家让混淆感觉与现实的艾玛死了,但通过魔鬼与安东可怕的旅行让可能的艾玛们好好生活。

  • 5 渡边 2018-04-12 12:04:35

    福楼拜的小型浮士德,题材和翻译都很古典了,但就像我站在教堂壁画前一样,美则美矣,奈何心无所动。

  • 8 素衣风尘 2018-05-10 07:29:44

    如果出版社能将书中的人名地名全部改成现代通用译名加上译文就完美了,不然真的很影响阅读体验,本来就不容易读懂了。前后25年写就,各路上古时代的牛鬼蛇神群魔乱舞,对于我这种对希腊神话和圣经略有涉猎的也非常不友好,只能走马观花式一扫而过。圣安东尼坚持到了天亮,起立鼓掌。

  • 3 AL288-1 2020-03-04 00:26:32

    圣安东摒弃了人间烟火,在归隐生活中自以为把握了智慧,实际上并没有。他只是自欺欺人地在寂寞中逃避,终日沉沦在宗教的愚信中。他面临的不是直观的诱惑,而是迸发于内心的精神危机。他也没能够战胜这种“诱惑”,反而是在“魔鬼”的诱导下醒悟,获得了新生。书中结尾的圣安东看到了物质的上帝,他愿长出翅膀,长出象鼻,他想和树木一样成长,和水一样流动,显然在人生的信仰上圣安东归依了自然。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看到作者的豪情壮志,福楼拜不单想写出法国版《伊利亚特》,他更想让《圣安东的诱惑》成为超越《浮士德》的伟大存在。

  • 4 无花果 2018-12-08 15:31:33

    感觉此书应该与但丁的《神曲》、歌德《浮士德》还有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相提并论,都是伟大灵魂根据历史根据神话以及各种宗教对人类终极问题的大讨论。

  • 2 smile 2017-12-31 19:06:49

    1846年8月,福楼拜买来一张贾劳的《圣安东的诱惑》刻画,挂在他的书房,他写信给高莱女士说:我很爱这件作品。好久我就想弄一张来。忧郁的奇丑于我有一种异常的魔力;我的性格是滑稽地苦辣,所以这正好应和它密切地需要,我并不因之发笑,不过它让我永长地思维。 你要后悔的,你要叹气的,你要无聊的!可是我全不在乎!拉!拉!拉!脸藏在手心,一只脚跳着,她走了。

  • 2 阿伽墨得 2018-01-21 21:56:00

    二读,详情参见日记

  • 1 ??????? 2018-04-03 02:00:26

    迄今读过三个译本里最喜欢的一个

  • 3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2-12-02 13:11:16 江苏

    仅凭《包法利夫人》,尚不足以透彻理解福楼拜的现代性。《圣安东的诱惑》是一个属于“书”、属于图书馆的世界,从书卷经文中幻化出来的形象应接不暇地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出万花筒般的狂欢场景。正如福柯所说:“《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或许是最早的博物馆画作。它们……是对绘画与自身之间全新的实质性关系的承认……,是对博物馆的存在以及绘画在博物馆中所获得的特定现实性和互相依存性的显现。在同一时期,《圣安东的诱惑》在文学作品中率先理解了(图书馆)这个绿意盎然的体制,在其中书籍被堆积起来,研习的植被以一种缓慢而又确凿无疑的态势悄然扩散。福楼拜之于图书馆,正如马奈之于博物馆。”

  • 3 Notos 2019-12-30 23:20:40

    最喜欢第二章的示巴女王、整个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前半段,“老妇人”与“年轻妇人”翻页后就变成“死亡”与“物欲”的时候有点震撼。中间大段讨论各种宗教的部分,一是由于该译本年代较早(1936年),许多音译名和现代常用的不符合,对照起来麻烦;二是由于确实有许多不常接触的宗教,所以读得特别吃力。虽然用心附上了很多注解,但频繁阅读大段注解反而使得阅读变得磕磕绊绊。也能体会到为什么厄休拉说福楼拜的一些作品“是被文字窒息的例子”了……最后,原来《包法利夫人》是朋友读了《圣安东的诱惑》的初稿后建议他“写一个俗不可耐的现实故事”所以才写的啊哈哈哈哈哈

  • 1 日月当空 2019-09-25 10:34:10

    读着有点累,太多各种各样的神祇,很多都被我无视了,他们的名字远没有他们身上的衣装有趣。但渐渐地,阅读可以说越来越有状态,虽然提到的一些信仰、诱惑、不可知论、虚无之类的问题在福楼拜之前都已被思想家们讨论过无数次了,但是吸引人的还是福楼拜对幻觉的描写,这篇荒漠之上升起的光怪陆离的图像,那些形态各异的女性的肉体、气息,诸神的威严和魔力,特别是那段魔鬼高喊我是科学,并携带圣安东尼遨游宇宙星辰之间的篇章,真是惊心动魄。

  • 1 失望的奥利瓦🌈 2024-10-03 21:49:16 新加坡

    本以为福楼拜是现实主义作家,这本却完全是《浮士德》的调调,而且看后记这才是福楼拜的心头好,《包法利夫人》反倒写得吃力,也是颠覆刻板印象。圣安东在野外遭遇魔鬼的试炼,魔鬼以异端、诺斯替、摩尼教、佛教、希腊罗马众神的形象悉数登场,诱惑安东偏离正道,他或有疑心却也不为所动。图穷匕见,恶魔显出它最终的形象——现代科学,嘲弄一切目的论的宇宙观,指出世上除了冷漠外空无一物。最后安东在卑污的物质中仍受感动,赞叹造物生生不息的活力,在其中见到了基督的真容。故事结构比较完整,可意象描绘相当个人化,对不上电波的可能只感受到狂乱。福楼拜确实是掉书袋达人,若不是之前读过约纳斯的书,我都不知道他那一大段在写什么。民国老译本译名不符合今天的习惯,但译者那个年代也如此认真地给其中典故一一作注,也是劳苦功高了。

  • 3 默小奥 2021-01-18 13:46:31

    毫无疑问,有些文字是作者必须写下来的,他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他的内心逼迫他自己必须完成这趟专属于自我的精神之旅。这本书便是如此。

  • 2 冬泳boy 2021-02-02 21:48:37

    伪君子!你陷在寂寞之中,为的是更好的纵欲!你摒弃酒肉、浴室、奴仆和荣誉;可是你放任你的想象贡献给你宴席、香料、赤身的妇女和喝彩的群众!你的节操只是一种更加微妙的腐败

  • 1 Ahhhhaaahha 2025-03-25 14:01:31 北京

    希腊神话与旧约新约的集合体,人名看得我头痛。看了那么多圣安东尼的诱惑图像,第一次看圣安东尼的诱惑文字,专业原因我一直在图像与文字之前切换,倒不是说像莱辛那样非要在诗与画之间一较高下非说谁比谁更高贵,图与文对我来说更像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图像是我的研究对象,但我必须要以文字的方式来呈现成果。

  • 1 周明远 2025-03-16 15:35:04 山东

    诚如译者所言,对于四世纪宗教知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阅读本书的体验,正能是走马观花,而且是捎带痛苦的走马观花。

  • 0 雙木 2020-10-12 12:19:50

    瓦莱里把它批评为图书馆和美术馆,福柯却以同样的词把它赞美成博学纪念碑。这让它既像《萨郎波》又不像,它既是异域情调与浪漫之作,又极端的精细严谨。福楼拜花了25年时间三易其稿,让它成为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底片。结尾仍然像是一个谜语,它究竟是圣安东那个落到最底,看到生命的原子起源,要进入物,成为物的至高诱惑,还是在最后三句话里突兀出现的上帝面容与安东重回小说开头的俯身祷告?又或者,是它们一起?抵抗诱惑的失败和诱惑的失败,这失败的堆叠,福楼拜眼中的小说。最终,这是不是圣古斯塔夫的诱惑,在书写里成为一切,然后失败,再然后,重新开启一个书写的不断循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