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漱溟
          /
        
                [美]
            艾恺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梁漱溟晚年口述
出版年: 2015-8
页数: 338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52889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梁漱溟晚年口述
出版年: 2015-8
页数: 338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5288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在写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后,为印证事实,于1980年8月来华专访梁漱溟先生的访谈记录。谈话中,梁漱溟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也谈及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的交往经历,并回顾了他一生的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书中内容丰富,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创作者
       · · · · · ·
  
- 
              
                  
              
              梁漱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艾恺(Guy S.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等。
目录 · · · · · ·
        新版序言:本书是如何完成的?
初版序言
一我的思想的根本
儒家跟佛家
什么是佛
二从中国文化的精神说起
为何我还乐观
人与人相处的问题
情理与物理
什么是戒、定、慧
我做记者的时候
陈独秀、李大钊和我
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
熊十力和唯识
三中国的道路
美国人和台湾问题
毛主席这个人
四我是怎样一个人
凡夫
素食
说说自己的身体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与毛泽东的分歧
我不是一个学者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五我受到的影响
东西文化的调和
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我最佩服的中国人
得力于佛学
希望跟着王阳明走
生活中对我有影响的人
六生活之学
自主自如的生活
看戏和看书
“文革”中的故事
七发展总是好的
我的期望
人类怎样才能减少斗争
我是一个乐天派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八我的社会交往(上)
与晏阳初等人的交往
我的部分社会活动
对蒋介石的印象
蒋介石最大的贡献
韩复榘
与李宗仁的相识
九我的社会交往(下)
跟冯玉祥的接触
乡村自治的时候
张东荪和张君劢
关于辜鸿铭
十从忙碌到清闲
前定与算命
亲戚
对我的公开批评
中国农村的变化
十一与圣人相比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王阳明的彻悟
说说康有为
再谈孔学与佛学
中周还是以农村为根本的
十二天下事
中西方的分别
世间出世间
对灵性的认识
没有永久不变的真理
人类的和平相处
十三现代化的危机
教育的力量
回顾此生的感想
初版后记
后记补遗
· · · · · · (收起)
  
初版序言
一我的思想的根本
儒家跟佛家
什么是佛
二从中国文化的精神说起
为何我还乐观
人与人相处的问题
情理与物理
什么是戒、定、慧
我做记者的时候
陈独秀、李大钊和我
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
熊十力和唯识
三中国的道路
美国人和台湾问题
毛主席这个人
四我是怎样一个人
凡夫
素食
说说自己的身体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
与毛泽东的分歧
我不是一个学者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五我受到的影响
东西文化的调和
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我最佩服的中国人
得力于佛学
希望跟着王阳明走
生活中对我有影响的人
六生活之学
自主自如的生活
看戏和看书
“文革”中的故事
七发展总是好的
我的期望
人类怎样才能减少斗争
我是一个乐天派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八我的社会交往(上)
与晏阳初等人的交往
我的部分社会活动
对蒋介石的印象
蒋介石最大的贡献
韩复榘
与李宗仁的相识
九我的社会交往(下)
跟冯玉祥的接触
乡村自治的时候
张东荪和张君劢
关于辜鸿铭
十从忙碌到清闲
前定与算命
亲戚
对我的公开批评
中国农村的变化
十一与圣人相比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王阳明的彻悟
说说康有为
再谈孔学与佛学
中周还是以农村为根本的
十二天下事
中西方的分别
世间出世间
对灵性的认识
没有永久不变的真理
人类的和平相处
十三现代化的危机
教育的力量
回顾此生的感想
初版后记
后记补遗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儒家讲相似相续,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昨天的我,还连续到今天。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那个我,没有这个事情。仅仅相似就是了,差不多,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差不多,相似,相似而相续,连续下来,非断非常,不是断,断不了……但也不是常恒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页  - 
          
梁:就是,完全离不开,完全离不开。说到这种情况我可以说一句话,我刚才提到过了,从小的时候就想出家当和尚,所以我可以说是一个佛教徒。 佛教徒得从两面看,也可以说从两层上来看。佛教,原始佛教普通管它叫小乘教,小乘教主要是出世。什么叫做出世呢?出世就是要出生灭。世间,怎么样叫世间呢?就是生生灭灭,生灭不已。那么在佛家,他就说是轮回。轮回,它是说生命是“相似相续”。“相似”就是相通、差不多的意思,相似而相续,生命是这个样。就是说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昨天的我,还连续到今天,今天的我,还是昨天的那个我,没有这个事情。仅仅是相似就是了,差不多,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差不多,相似,相似而相续,连续下来,非断非常,不是断,断不了,因为续嘛,接续嘛,相似相续,所以不是断的,没有断的,生命没有断。有人认为好像死了就完了,在佛教上没有这个事。非断,不能断;但也非常,常是常恒,就是刚才说的话,以为今天的我就是昨天的我,没有那个事情,早已变了。那个变是一息也不停止的。总在那儿变,刹那变,这个就叫做“非断非常”。这个是佛家对生命的一个看法。 上面提到,佛家有原始佛教,一般管它叫小乘,这个小乘自己规定下来三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诸行无常”——常恒的常,没有常恒的东西,都是在变化流行中,这是头一个。第二点是“诸法无我”。头一句话是“诸行无常”,第二句话是“诸法无我”。诸法跟诸行不一样了,头一句是“诸行”,第二句换作“诸法”。因为诸行是流行,就是说生灭,生灭不已。生灭不已好像是水流一样,流行变化。第一点是讲流行变化,所以叫“诸行无常”。第二句话是“诸法无我”。“诸法无我”说有两种法,所以加一个“诸”,“诸法”不是一种法。“诸法”是哪两种呢?一种叫做“有为法”,一种叫做“无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那么有人问:这个世间还有不生不灭的吗?佛家回答:有生灭,就有不生不灭。生灭、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儒家跟佛家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这个世界会好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这个世界会好吗?"的人也喜欢 · · · · · ·
这个世界会好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4 条 )
梁漱溟晚年论同代儒家人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钞记】 书中内容是美国汉学家艾恺所存录音磁带整理而成。标明乃“逐字逐句,未作任何修饰及增删,完全以录音为准”。所以语言不眠拖沓。人到暮年,又是随口说来,这也是极自然的事情。从另一个方面说,倒是可以给读者有身临其... (展开)在魔鬼的世界里做天使?
                        这个世界会好吗?!911啦、伊拉克战争啦、朝核问题啦,这些个世界上的事情就不论了,就我们的生活而言,电影能拍成那样~电视无聊成那样~写书能抄成那样~小孩儿都师洋那样~~~~就我的工作接触而言,咳~所以,这样一个书名,便是足够理由,让我心为之一颤。   而这句话的...
                         (展开)
                    
                论坛 · · · · · ·
| 这本难道不就是梁漱溟全集里最后一部分扩展出来的... | 来自木亭雲 | 2020-11-03 14:05:58 | |
| 想问增订本与之前出版的区别 | 来自黄金幻象 | 2 回应 | 2019-04-06 09:26: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东方出版中心 (2006)7.9分 6028人读过
 - 
        Springer (201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1)8.1分 2172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7.9分 33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书眼 (雨岸)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编书的年轮 (夏栎)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8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这个世界会好吗?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Di 2015-12-18 22:17:34
老爷爷啰哩啰嗦,平实,看不出架子,却有一些智慧
5 有用 AM 2020-05-12 18:47:13
为什么我读完感觉这个世界不会好了。。。 这本书里面谈到蒋的部分,和蒋廷黻回忆录里,李宗仁回忆录谈到的蒋对照,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特别是蒋廷黻谈蒋,和他们还是不一样一点,蒋是他老板,哈哈哈哈哈
35 有用 censored dump 2020-07-27 10:08:10
现在看来,这本访谈实录更像十三邀,艾带着一种西方衰落而求道于东方的调子,他谈到理智化过程对所有标准的破坏,谈到人际关系的现代化,和迈斯特对启蒙理性的攻击一脉相承,梁漱溟在儒佛两家上,都给出了哲学的、也是笼统的回应,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这是对君子修身说的,所以梁一直强调孔子、阳明在生命而非道理上的超越性,圣贤的外王和教条化已然破产,仁、心或者灵性,都被他在一种更私域的道德内涵中解释(好恶相喻),他返... 现在看来,这本访谈实录更像十三邀,艾带着一种西方衰落而求道于东方的调子,他谈到理智化过程对所有标准的破坏,谈到人际关系的现代化,和迈斯特对启蒙理性的攻击一脉相承,梁漱溟在儒佛两家上,都给出了哲学的、也是笼统的回应,廓然大公、物来顺应,这是对君子修身说的,所以梁一直强调孔子、阳明在生命而非道理上的超越性,圣贤的外王和教条化已然破产,仁、心或者灵性,都被他在一种更私域的道德内涵中解释(好恶相喻),他返回到佛家对生命“执”的弃绝,既是思,恐怕也是对人生创痛的疗愈。这种表里如一的淡泊,在忆及个人交往时,自有公允独到,但论及历史、时代大势,则多拘泥于官方正统,他在对话中流露的帝王将相决定论,固然有君臣忠义的儒家渊源,却难免粉红色彩,只能说,前三十年的种种运动,确实完成了对人的改造,造出旧时代的新人。 (展开)
2 有用 恰若初见 2020-04-10 15:16:45
梁漱溟少时精神危机,一生失眠,两次自杀;后博学致志,性命双修,佛儒圆融,终成一代佛儒宗师:1953年9月风波后,虽然没有任何的处分等后果,但是,梁漱溟先生的心病越来越严重,梁先生多次求医问药访佛问道睡眠依然不好,遍尝试中医,西医,道家,太极,推手,调身,针灸,按摩,膏药,丹丸,读心理学,马列学,道家,中医学等等,回顾儒家思想,不停自我反思告诫,纵然如此,梁漱溟先生的心病依然未得治,切日渐严重,时好... 梁漱溟少时精神危机,一生失眠,两次自杀;后博学致志,性命双修,佛儒圆融,终成一代佛儒宗师:1953年9月风波后,虽然没有任何的处分等后果,但是,梁漱溟先生的心病越来越严重,梁先生多次求医问药访佛问道睡眠依然不好,遍尝试中医,西医,道家,太极,推手,调身,针灸,按摩,膏药,丹丸,读心理学,马列学,道家,中医学等等,回顾儒家思想,不停自我反思告诫,纵然如此,梁漱溟先生的心病依然未得治,切日渐严重,时好时坏,彻夜未眠,思虑过度,心思已不能停止,大小便异常,便秘,尿血,头昏,呕吐,前列腺肥大,中间还因病住院了一次;1953年之前既有失眠问题,但是没有这么严重,然后这一冲突加剧了这一过程,此后持续多年,但后期服药问医、修身养性,失眠问题已不大,后期多次提到服用安眠药,日记里提到超过1000多次睡觉问题 (展开)
14 有用 昵称 2015-10-08 10:55:18
站了两小时,听完艾恺教授讲梁漱溟先生,刚翻完新版《这个世界会好吗》。梁先生的书翻过几本,朝话,人心与人生,忘光了。梁先生说自己不是学者,而是思想家。艾恺说的好,最后的儒家。儒,知行要合一。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