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American Psycho
译者: 姚向辉
出版年: 2015-7-31
页数: 424
定价: 55
装帧: 精装
丛书: 埃利斯作品
ISBN: 9787532769254
内容简介 · · · · · ·
B·E·埃利斯
1964年生,美国极具风格的小说家,美国文坛“小鬼帮”主将。21岁即凭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美国文坛,《美国精神病》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均称为“邪典”经典。
《美国精神病》
26岁的帕特里克·贝特曼是华尔街的骄子,炙手可热的股票经纪人,英俊迷人,聪明睿智,可他同时又是个深陷心魔、无法自拔的精神变态。他的双重人格和两重身份最为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最灿烂的美国梦与最恐怖的美国梦魇的正面冲突……
“一部具有完美操控力的重要作品……小说家的功能就是为变动不居的文化别上瞬息万变的标签,埃利斯完成得极为卓越……一部极富创意、影响巨大的作品。”
Fay Weldon, Washington Post
“因其对于一个死命沉溺于乏味与冷漠的社会的狂暴残酷而又一针见血的刻画,它配得上以最高的标准进行评判。”
John Walsh,...
B·E·埃利斯
1964年生,美国极具风格的小说家,美国文坛“小鬼帮”主将。21岁即凭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美国文坛,《美国精神病》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均称为“邪典”经典。
《美国精神病》
26岁的帕特里克·贝特曼是华尔街的骄子,炙手可热的股票经纪人,英俊迷人,聪明睿智,可他同时又是个深陷心魔、无法自拔的精神变态。他的双重人格和两重身份最为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最灿烂的美国梦与最恐怖的美国梦魇的正面冲突……
“一部具有完美操控力的重要作品……小说家的功能就是为变动不居的文化别上瞬息万变的标签,埃利斯完成得极为卓越……一部极富创意、影响巨大的作品。”
Fay Weldon, Washington Post
“因其对于一个死命沉溺于乏味与冷漠的社会的狂暴残酷而又一针见血的刻画,它配得上以最高的标准进行评判。”
John Walsh, Sunday Times
“多年来第一部致力于深入开掘陀思妥耶夫斯基式主题的小说……埃利斯向老一辈作家明确展示出现在表盘上的指针已经指到了几点几分。”
诺曼·梅勒,《名利场》
美国精神病的创作者
· · · · · ·
-
布莱特·伊斯顿·埃利斯 作者 -
姚向辉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B·E·埃利斯
1964年生,美国极具风格的小说家,美国文坛“小鬼帮”主将。21岁即凭处女作《比零还少》震惊美国文坛,《美国精神病》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均称为“邪典”经典。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美国精神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国精神病"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精神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Appearance is deceiving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各种品牌的罗列,衣服,家具,家电,包,鞋子,写的跟说明书一样,开始还注意看下,后来发现没有必要,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大部分的牌子,而且很多产品描述也不太看得懂。还有三章是完全说音乐的,把一个乐队的各张专辑从头到位点评一遍。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各种... (展开)特朗普、流行乐与悲惨世界——书中的符号整理自用
STH I will add later maybe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 这书绝版了真是可惜 | 来自文醜 | 1 回应 | 2025-08-01 20:54:29 |
| 求大神pdf版本!! | 来自Remotta | 4 回应 | 2025-01-15 20:37:08 |
| 请问翻译如何?有删减吗? | 来自脑死亡乐队 | 2022-09-02 19:34:0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Vintage (1991)8.3分 69人读过
-
Pan MacMillan (1991)8.5分 146人读过
-
Picador (2000)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
SD Books (2015)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 Larry McCaffery's "20th Century's Greatest Hits" (龚滔天)
- 2015年购书目录 (思郁)
- 冯涛策划编辑图书目录(2) (judetheobscure)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99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美国精神病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阿龙 2018-08-25 14:38:18
很好的上了一课的感觉,全篇介绍人物全靠名牌logo,妈呀上流社会的变态既性感又可怕
9 有用 momo 2016-11-19 20:25:17
和豆瓣的封面不同,实体书其实是精装硬壳包猩红色硫酸纸。非常有感觉,作者的三部曲从 《比零还少》的绿色到皇家卧室的黄色再到这本红色,所谓红绿灯三部曲(我在说什么)。缺点是硫酸纸薄薄一层非常容易破损。内容非常棒,看开头不停细节和品牌罗列坚持不下去的话可以在撑上一段时间。故事整体是切入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把一切物化并且极度自我中心的人。故事中的其他人都像影子,毫无真实感,而且大家彼此之间经常认错人………很... 和豆瓣的封面不同,实体书其实是精装硬壳包猩红色硫酸纸。非常有感觉,作者的三部曲从 《比零还少》的绿色到皇家卧室的黄色再到这本红色,所谓红绿灯三部曲(我在说什么)。缺点是硫酸纸薄薄一层非常容易破损。内容非常棒,看开头不停细节和品牌罗列坚持不下去的话可以在撑上一段时间。故事整体是切入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把一切物化并且极度自我中心的人。故事中的其他人都像影子,毫无真实感,而且大家彼此之间经常认错人………很值得读也很值得收入实体书的一本,当然前提是喜欢这种 有点奇怪的风格 (展开)
106 有用 judetheobscure 2015-07-21 21:36:03
撇开“邪典”的特质且不论,小说中对物质以及各类奢侈品牌巨细靡遗的关注和津津有味的罗列都赶得上《红楼梦》和《金瓶梅》了。。。
6 有用 啊鸦 2017-05-06 03:08:09
最后几章实在看不下去了…虽然我承认它牛逼…疯癫,荒谬,绝望的阅读体验是逐步递进的,第一场凶杀适时在无意义的奢靡生活堆砌到快让读者崩溃时发生,而主人公对自身病态毫不掩饰的描述也在血腥场景堆砌到顶点时逐步增多,最后是愈发明显的病态在社会层面的扩散…反正作者非常成功地让我浸入了整个人都不好了的状态……
5 有用 慢吞吞的书包族 2024-07-22 00:43:09 四川
不是不能读,只是没必要。要通过描写奢侈品描写物质主义的话,一两次就够了啊,整部书都这一个手法也太刻意浮夸,流于表面。还有对所谓精英们职场描写的空缺,只能说结合作者是个没上过班的富二代可以理解,但要抨击消费主义,就必须要对职场精神有描写,毕竟职场才是为消费主义注资的关键场所。职场外描写这么细且重复,我只能理解为是作者自己和朋友们(可能有些是金融人)的生活,但要嫁接到时不时就会很忙的投行精英上太假了。... 不是不能读,只是没必要。要通过描写奢侈品描写物质主义的话,一两次就够了啊,整部书都这一个手法也太刻意浮夸,流于表面。还有对所谓精英们职场描写的空缺,只能说结合作者是个没上过班的富二代可以理解,但要抨击消费主义,就必须要对职场精神有描写,毕竟职场才是为消费主义注资的关键场所。职场外描写这么细且重复,我只能理解为是作者自己和朋友们(可能有些是金融人)的生活,但要嫁接到时不时就会很忙的投行精英上太假了。成天泡吧吸毒,项目是一个不做啊,还不如设定成一群游手好闲的富二代呢,职场关系一点不写,投行精英的设定彻底沦为背景板。作为金融人简直没眼看。还有第一人称的选取,感觉优势发挥得不算很明显啊,描写方式就是第三人称换了个人称代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