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原作名: Bartleby y compañía
译者: 蔡琬梅
出版年: 2015-3
页数: 274
定价: 45.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08125131
内容简介 · · · · · ·
☆诺贝尔文学奖大热人选、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的当下传人、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最钟爱的作家之一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享誉世界的惊世奇作
☆法国梅迪西文学奖、法国年度最佳外语小说等多项国际知名文学奖得主
☆西班牙读者票选21世纪前十年最佳小说第二名
“即便是文学大师如阿根廷的博尔赫斯或意大利的卡尔维诺,都能在其中找到亲切的共鸣。”
——《柯克思评论》
巴托比,美国文学巨擘梅尔维尔笔下一位以“我宁愿不”来拒绝一切的诡异角色,竟跃出纸页化身为一种病毒,弥漫在文学世界中,让众多作家无法下笔。得上巴托比症的人都无药可治,而任何抵抗此病的举动亦是徒劳。本书的叙述者是便是一位“巴托比”患者,他年轻时曾写过一本小说,但因为某种心灵创伤,他拒绝再写。直到某一天,他开始写日记,记录那些和他同病相怜的作家封笔之谜。奇怪的是,他的日记里看不见正文,只有脚注,好像正文被某种不知名的...
☆诺贝尔文学奖大热人选、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的当下传人、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最钟爱的作家之一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享誉世界的惊世奇作
☆法国梅迪西文学奖、法国年度最佳外语小说等多项国际知名文学奖得主
☆西班牙读者票选21世纪前十年最佳小说第二名
“即便是文学大师如阿根廷的博尔赫斯或意大利的卡尔维诺,都能在其中找到亲切的共鸣。”
——《柯克思评论》
巴托比,美国文学巨擘梅尔维尔笔下一位以“我宁愿不”来拒绝一切的诡异角色,竟跃出纸页化身为一种病毒,弥漫在文学世界中,让众多作家无法下笔。得上巴托比症的人都无药可治,而任何抵抗此病的举动亦是徒劳。本书的叙述者是便是一位“巴托比”患者,他年轻时曾写过一本小说,但因为某种心灵创伤,他拒绝再写。直到某一天,他开始写日记,记录那些和他同病相怜的作家封笔之谜。奇怪的是,他的日记里看不见正文,只有脚注,好像正文被某种不知名的病毒吞噬了……
巴托比症候群的创作者
· · · · · ·
-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是西班牙目前最重要的作家。目前已经出版了近三十部著作,体裁包括短篇、小说、随笔和论文集。2000年之前,他的文学声誉主要局限于西语世界、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巴西等地。但随着《巴托比症候群》的成功,比拉-马塔斯逐渐被其他语言国家的读者接纳,影响力迅速扩大,他的作品已被翻译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并被媒体看作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又一热门人选。
2013年,法国重要的文学期刊《文学杂志》将比拉-马塔斯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爱丽斯•门罗、帕慕克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起并列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比拉-马塔斯还和波拉尼奥私交甚好,波拉尼奥甚至断言:“在当今的西班牙文坛上,比拉-马塔斯无人能及。”比拉-马塔斯还被波拉尼奥以一个角色写进了短篇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也说过自...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是西班牙目前最重要的作家。目前已经出版了近三十部著作,体裁包括短篇、小说、随笔和论文集。2000年之前,他的文学声誉主要局限于西语世界、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巴西等地。但随着《巴托比症候群》的成功,比拉-马塔斯逐渐被其他语言国家的读者接纳,影响力迅速扩大,他的作品已被翻译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并被媒体看作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又一热门人选。
2013年,法国重要的文学期刊《文学杂志》将比拉-马塔斯与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爱丽斯•门罗、帕慕克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起并列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比拉-马塔斯还和波拉尼奥私交甚好,波拉尼奥甚至断言:“在当今的西班牙文坛上,比拉-马塔斯无人能及。”比拉-马塔斯还被波拉尼奥以一个角色写进了短篇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也说过自己最钟爱比拉-马塔斯的小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某些人的光荣或者优点在于写得好。至于其他人的,在于不写。---让·德·拉布吕耶尔 “我已经渐渐习惯眼前的幻象了。”兰波写道。“我曾经清楚地看见,曾经是一座工厂的地方变成了一座清真寺,见过一群由天使组成的鼓队,见过在天空中行驶的马车,也见过一间位于湖底的厅堂。 而在《不为人知的杰作》这本小说中,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位画家,无论怎么画,顶多也只画得出他心中的美女足踝的轮廓而已。 正如摩洛哥裔马塞尔·贝纳布在《为什么我一本书都还没写》中所说的:最重要的是,我亲爱的读者,别以为我还没写的书就压根儿不值得一提。相反而显然地,这些我还没写的书,依然会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悬案,永远受后人引颈期盼。 “写作”如同法国当代小说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言,“其实就是‘不说话’,就是保持沉默,是无声的吼叫。” 有人说,瓦尔泽就像是一个长跑者,当他即将越过渴望已久的终点线时,却出人意料地停下脚步,驻足看着身旁参赛的高手与后辈们。换句话说,他其实已然陷入了沉思,正试图享受现场那一刻混乱的美感。瓦尔泽还令我想起了毕克马这位有趣的法国短跑选手,他在1960年代还成为了自行车手。当时他为躁郁症所苦,所以有时候,他甚至会在比赛中忘了应该继续往终点迈进。 罗伯特·瓦尔泽爱“虚荣”,也爱夏日的烈火、女人的靴子、被日光照亮的小屋,还有随风波动飘荡的旗帜。但是她所爱的那种虚荣,与他人雄心勃勃追求的成功一点儿也不相干,反而是他温柔而低调的一种表达方式,诉说着生而为人的渺小和事物终须逝去的短暂。瓦尔泽总是试图远离顶峰,避开权力与荣耀围绕之地:“如果有一天,一股潮流将我卷起,带到人生的最高点,我将自行消解这股帮助我向上的力量,毫不犹豫地往回走,回到最低下、最卑微的黑暗之中。只有身处低处,我才能继续呼吸。” 写作并不重要。但是,除了写作,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好做。 要从何处开始? 我只是一个被写下来的声音。我既没有私生活,也没有公众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他很令人受伤。他这一生总是冷眼旁观,用自以为超然独立的姿态干涉他人的生活。总之,他是个一辈子活不出自我,却又执着于批判他人人生的失败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巴托比症候群"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巴托比症候群"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似是都柏林 8.3
-
- 死缓 8.6
-
- 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 8.8
-
- 便携式文学简史 7.8
-
- 眩晕 8.3
-
- 游戏的终结 8.8
-
- 消失的艺术 7.7
-
- 马查多·德·阿西斯小说集 8.7
-
- 一座城堡到另一座城堡 8.3
-
- 空荡荡的家 8.7
巴托比症候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 为什么他的名字中又有点·又有横杠- | 来自Lino | 2 回应 | 2024-01-07 10:56:03 |
| 8.22-8.29比拉·马塔斯中国行 | 来自文景 | 2015-08-24 11:00:13 | |
| 西班牙读者票选21世纪前十年最佳小说第二名 | 来自雨天 | 3 回应 | 2015-05-07 22:49:3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New Directions (2007)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
The Harvill Press (1 Jul 2004)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4年大陆将出的外国文学新书[2] (Onetti)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巴托比症候群的评论:
feed: rss 2.0
12 有用 海上的亞德里安 2015-04-10 14:08:39
应了狄金森那句话:saying nothing sometimes says the most
9 有用 三十郎 2015-05-05 23:22:06
很多年前我就意识到为什么那么多作家在写了一两本书后就不再写作了,或者世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小说?这个问题在我头脑里反复缠绕,我想当有一天我彻底搞明白时我会动笔写这样一本书。然后,就在几天前,我遇见了这本书,它不但说出了我想说的一切,还说出了一切我没有想到的。
3 有用 十六 2015-08-24 23:08:08
非常有趣的掉书袋狂魔。阿城一定是巴托比重症!朱岳老师千万不要看这本书
20 有用 奇寶 2015-09-06 12:37:44
比拉-马塔斯也许可以机灵地搞搞文学评论,但绝不是好的作家。他否认自己就是波拉尼奥笔下那位蹩脚诗人“恩里克·马丁”,但我觉得波拉尼奥把他拟恩里克·马丁写得简直传神。
18 有用 木一 2015-06-14 13:40:47
装逼,迷茫,掉书袋。装着迷茫的逼掉书袋。理都懂,然并卵。当然可能因为我比较三俗才只给得出这么三俗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