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最后的人类大迁徙与我们的未来
原作名: Arrival City
译者: 陈信宏
出版年: 2014-7
页数: 286
定价: 6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764976
内容简介 · · · · · ·
在这本壮阔宏观的著作里,得奖作家道格·桑德斯带领读者踏上一场详尽的旅程。足迹横跨五大洲的三十座城市与乡村,见识当地的住民和社区,不管是他们的惨痛经历或是成功经验都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当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进行一场势不可挡的城乡迁移,而迁徙过程是让新移民向上提升的社会流动,或是落入更边缘、更难挣脱的境遇,前瞻的移民政策和落脚城市的缜密规划,成为当代与气候变迁同等重要且不容忽视的课题,城市化是全球趋势,如何将社会本身视为资本的形式,成为生气勃勃的有机体,道格·桑德斯援引学术界最新的发展,进行钜细靡遗的研究与调查,落脚城市绝不是好篮子与坏篮子的选择,但未来究竟是走上经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或暴力冲突的爆发处,则完全取决于现今我们是否有能力注意到这样的发展,以及应有的具体行动。桑德斯的发现结果将扭转了我们对迁徙、城市、人口成长、外援与政治的看法,并以丰富动人...
在这本壮阔宏观的著作里,得奖作家道格·桑德斯带领读者踏上一场详尽的旅程。足迹横跨五大洲的三十座城市与乡村,见识当地的住民和社区,不管是他们的惨痛经历或是成功经验都正在改变这个世界。当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进行一场势不可挡的城乡迁移,而迁徙过程是让新移民向上提升的社会流动,或是落入更边缘、更难挣脱的境遇,前瞻的移民政策和落脚城市的缜密规划,成为当代与气候变迁同等重要且不容忽视的课题,城市化是全球趋势,如何将社会本身视为资本的形式,成为生气勃勃的有机体,道格·桑德斯援引学术界最新的发展,进行钜细靡遗的研究与调查,落脚城市绝不是好篮子与坏篮子的选择,但未来究竟是走上经济文化盛世的诞生地,或暴力冲突的爆发处,则完全取决于现今我们是否有能力注意到这样的发展,以及应有的具体行动。桑德斯的发现结果将扭转了我们对迁徙、城市、人口成长、外援与政治的看法,并以丰富动人的理论。
    
  
  
    落脚城市的创作者
       · · · · · ·
  
- 
              
                  
              
              道格·桑德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道格·桑德斯 (Doug Saunders)
1995年加入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e and Mail>),现任《环球邮报》欧洲局负责人。桑德斯曾连续三年获得代表加拿大新闻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新闻奖,并被誉为加拿大最好的专栏作家,其专栏内容为探究新闻背后的常识与全球趋势。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城市的边缘
第二章 由外而内:新城市的盛衰演变
第三章 立足于金字塔的顶端
第四章 乡村的城市化
第五章 第一波人口大迁徙:西方今日面貌的形成
第六章 一座落脚城市的死与生
第七章 起于市郊边缘的巨变
第八章 新城市与旧世界的冲突
第九章 落脚的终点:从泥地板到中产阶级
第十章 在都市立足扎根
后记 落脚城市革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秦晖向深圳官员发表演说,宣称这座城市若要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鼓励贫民窟的发展。“大城市存在这种地区一点都不可耻。恰恰相反,深圳和其他城市都应该主动允许廉价居住地区的存在。如此一来,包括外来民工在内的低收入人群才能够待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他对深圳官员说道,“要保护这些人的权利,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在指定区域里自行搭建住宅的自由,从而让他们的生活条件获得改善……建立这些地区,大城市即可更加体贴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状态,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福利。”他提到了一亿四千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全年都不得不和他们的一亿八千万名家属因异地相隔而造成的性压抑的危险现象,并且指称深圳的市民包括官员,一方面享受着农民工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想要在城市压榨了他们宝贵的青春之后,把他们统统赶回原本的乡村。他说,当前的“乡村移民没有搭建住宅的自由,也无法享受城市的福利,中国应该中介这种自私的现象。” …… p58 这种做法根本没有什么效果,不到一年,几乎所有的贫民窟又都得意重建。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京,北京市政府在1999年开始推行城市美化运动,拆除了两百六十平方米的都市村庄,全都是由外来移民搭建的住宅、参观、市场和商店,结果这些社区不久之后又再度出现。……那些蛮横的城市规划者虽然永远不会消失,但宏观事实毕竟无法推翻:新的人口会创造新的经济体,唯有这些人能够以由下而上而且自发性的有机方式建立自己的立足点,这个经济体才能达到最佳发展。城市都想要外来移民,而且不想沦入和深圳一样的命运,变成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一个没有人称之为家的地方。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我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够了解,了解我们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都不在家,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在他们学着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陪伴在他们身边,了解我们所做的牺牲。我相信我们可以弥补他们。我们希望为他们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他说了一句在落脚城市里被奉为圭臬的话,“我们一定要吃得了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落脚城市"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试论古今革命 8.8
 
- 
            
         - 法国大革命 6.9
 
- 
            
         - 文明中的城市 8.1
 
- 
            
         - 中国的思想 7.4
 
- 
            
         - 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 8.3
 
- 
            
         - 真正的穷人 8.2
 
- 
            
         - 逝去的繁荣 8.3
 
- 
            
         - 周瘦鹃文集(全四册) 8.1
 
- 
            
         -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8.7
 
落脚城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7 条 )
> 更多书评 8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4分 3364人读过
 - 
        Vintage (2012)8.8分 36人读过
 - 
        麥田 (2011)8.8分 67人读过
 - 
        William Heinemann (201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母语文化出版 (Matrixsbook)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落脚城市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Morning 2025-03-05 17:01:04 四川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乡村过剩人口进城是全球性人口流动的大趋势,而落脚城市就是他们从乡村融入城市的门户、过渡和跳板。如果他们能在落脚城市立足,并找到融入城市甚至阶级向上流动的通道,他们会促进融入城市和来源地乡村的繁荣,而一旦他们遭遇忽视甚至敌视,他们则可能会转变成威胁社会安定的因素。他们走上哪条路,取决于城市对待移民、对待落脚城市的态度。要敞开怀抱接纳他们,要投入资金和资源,营造可以让他们立足和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乡村过剩人口进城是全球性人口流动的大趋势,而落脚城市就是他们从乡村融入城市的门户、过渡和跳板。如果他们能在落脚城市立足,并找到融入城市甚至阶级向上流动的通道,他们会促进融入城市和来源地乡村的繁荣,而一旦他们遭遇忽视甚至敌视,他们则可能会转变成威胁社会安定的因素。他们走上哪条路,取决于城市对待移民、对待落脚城市的态度。要敞开怀抱接纳他们,要投入资金和资源,营造可以让他们立足和向上攀升的环境,帮助他们成为城市的居民。 (展开)
0 有用 江船 2024-09-19 20:57:43 天津
(一) 1.落脚城市的模型:时间上跨越代际的数辈人,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寻找空间上具有过渡性质的跳板。通过该跳板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的完整迁移和阶层提升。 2.所需要素(人):市民身份、职业(特别提到底商的重要性)、公共服务、文化融入、建筑形态(特别提到密集性)、社会关系建立; 3.城市—落脚城市—乡村及其本身之间的流通性。 (二) 1.本书空间尺度混乱,各案例也不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进行排列; 2.6-... (一) 1.落脚城市的模型:时间上跨越代际的数辈人,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寻找空间上具有过渡性质的跳板。通过该跳板实现从乡村到城市的完整迁移和阶层提升。 2.所需要素(人):市民身份、职业(特别提到底商的重要性)、公共服务、文化融入、建筑形态(特别提到密集性)、社会关系建立; 3.城市—落脚城市—乡村及其本身之间的流通性。 (二) 1.本书空间尺度混乱,各案例也不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进行排列; 2.6-8章谈到的是落脚城市在其他力量中的命运变化,可以单独开一本书去写,因为这和本书主题其实无关。把案例主体换成任一空间区域,结局都差不多。 p.s.把第六章和《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联系起来的人,我怀疑你们没有读过那本书。 (展开)
0 有用 电子厂批发废料 2021-12-17 04:11:05
人口流动形成的落脚城市,如何在不同的背景下转变为政治力量,宗教力量,或者发展动力。这才是城市社会学应该关注的东西,相比之下,学院的相关课程实在缺乏营养!!
0 有用 权姐姐 2023-04-01 13:51:32 北京
自己也是在文化上属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与自我期许远高于父母,但无奈没有改善自己境遇的机遇和能力的外来县城移民。如果早十年看到此书,一定会在长沙买房,北京是不敢相信,长沙还是可以,但现在连这个通道都限制了。落脚城市,真的难!自己努力又难又飘渺……p292:真正的居住安定必须受到地方学校与工作机会、医疗机构、供水与下水道服务以及运输网络的支撑。
0 有用 五月七日学姐 2019-03-31 07:58:47
可读性上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每一节都是一个案例,很吸引人; 全书缺少一个清晰的框架,所以需要有比较强的阅读连贯性,或者要勤于记笔记。 整体来说作者的观点是使贫民窟/落脚城市成为一个密集有活力的社区,为阶层流动提供一个孵化器/中继器。为了这个目标,制度上需要允许违章搭建并承认产权;公共服务方面提供必要的卫生/治安维护,尽可能地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有便捷的交通连接落脚城市和主城区。其实就是混沌... 可读性上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每一节都是一个案例,很吸引人; 全书缺少一个清晰的框架,所以需要有比较强的阅读连贯性,或者要勤于记笔记。 整体来说作者的观点是使贫民窟/落脚城市成为一个密集有活力的社区,为阶层流动提供一个孵化器/中继器。为了这个目标,制度上需要允许违章搭建并承认产权;公共服务方面提供必要的卫生/治安维护,尽可能地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有便捷的交通连接落脚城市和主城区。其实就是混沌有序的状态,使落脚城市的居民对社区有归属感,愿意自发的对社区进维护,同时又有往上流动和往下避居的通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