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 埃里希·奥尔巴赫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
译者: 吴麟绶 / 周新建
出版年: 2014-5
页数: 694
定价: 55
装帧: 平装
丛书: 四菜一汤平装本
ISBN: 978710010257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
译者: 吴麟绶 / 周新建
出版年: 2014-5
页数: 694
定价: 55
装帧: 平装
丛书: 四菜一汤平装本
ISBN: 978710010257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德国当代著名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1892-1957)的经典之作。在西方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曾再版九次,被译成西方主要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作者从美学角度出发,用文学史家的眼光,对西方三千年来最具影响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荷马史诗、教会文学、骑士小说以及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各种写实风格及其发展,做了精辟的分析。其着重于表现严肃性、冲突性或悲剧性的尺度和方式问题,已经广为学术界重视。奥尔巴赫的拉丁系语文学研究,通过仔细考察语言和文学的形象化描述,指明了自罗马帝国一脉相承而来的欧洲各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和发展,对欧洲从古代史诗到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革命中人类的自我认识提供了全方位描述。
    
  
  
    摹仿论的创作者
       · · · · · ·
  
- 
              
                  
              
              埃里希·奥尔巴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系德国著名学者,译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
目录 · · · · · ·
        五十周年纪念版导论
第一章 奥德修斯的伤疤
第二章 芙尔奴娜塔
第三章 彼得鲁斯·瓦尔弗梅勒斯的被捕
第四章 西哈里乌斯和克拉姆内辛都斯
第五章 罗兰被任命为法兰克远征军后卫部队司令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奥德修斯的伤疤
第二章 芙尔奴娜塔
第三章 彼得鲁斯·瓦尔弗梅勒斯的被捕
第四章 西哈里乌斯和克拉姆内辛都斯
第五章 罗兰被任命为法兰克远征军后卫部队司令
· · · · · · (更多)
        五十周年纪念版导论
第一章 奥德修斯的伤疤
第二章 芙尔奴娜塔
第三章 彼得鲁斯·瓦尔弗梅勒斯的被捕
第四章 西哈里乌斯和克拉姆内辛都斯
第五章 罗兰被任命为法兰克远征军后卫部队司令
第六章 宫廷骑士小说录
第七章 亚当和夏娃
第八章 法利那太和加发尔甘底
第九章 修士亚伯度
第十章 德·夏斯泰尔夫人
第十一章 庞大固埃嘴里的世界
第十二章 人类状况
第十三章 疲惫的王子
第十四章 着了魔法的杜尔西内娅
第十五章 伪君子
第十六章 中断的晚餐
第十七章 乐师米勒
第十八章 德·拉默尔府邸
第十九章 翟米妮·拉赛特
第二十章 棕色的长筒袜
结语
索引
附录:《摹仿论》附论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奥德修斯的伤疤
第二章 芙尔奴娜塔
第三章 彼得鲁斯·瓦尔弗梅勒斯的被捕
第四章 西哈里乌斯和克拉姆内辛都斯
第五章 罗兰被任命为法兰克远征军后卫部队司令
第六章 宫廷骑士小说录
第七章 亚当和夏娃
第八章 法利那太和加发尔甘底
第九章 修士亚伯度
第十章 德·夏斯泰尔夫人
第十一章 庞大固埃嘴里的世界
第十二章 人类状况
第十三章 疲惫的王子
第十四章 着了魔法的杜尔西内娅
第十五章 伪君子
第十六章 中断的晚餐
第十七章 乐师米勒
第十八章 德·拉默尔府邸
第十九章 翟米妮·拉赛特
第二十章 棕色的长筒袜
结语
索引
附录:《摹仿论》附论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代题材,观察人类生活和人类社会的方法基本上是一样的。观察历史方法的变换必然会很快影响到对现实状况的观察。当人们认识到,评价各个时代及其社会不能按自己崇尚的理想模式,而应按照它们各自的前提条件;当人们不再只是将诸如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而是将包括精神和历史条件视为前提条件;当人们意识到历史力量的作用,历史现象的不可比拟及其内在的持续运动;当人们看到这些时代的生活单元,乃至每个生活单元都以整体出现,其本质表现在它们各自的表象中;当人们接受重大事件不是源于抽象或一般的认知这一理念;那么,他们就不会只在上层社会、重要事件或者国家事件中寻找素材,而会在艺术、经济、物质和精神文化中寻找,就会深入到日常生活和百姓中去寻找,因为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能够抓住独特的、由内在力量驱动的东西,抓住具体且普遍和深刻的意义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22页  - 
          
奥德修斯的伤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Mimesis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四菜一汤平装本(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论法的精神》《分道而行》
。
喜欢读"摹仿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摹仿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古典传统 9.5
 
- 
            
         - 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 9.2
 
- 
            
         - 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 9.2
 
- 
            
         - 理论的幽灵 9.1
 
-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9.1
 
- 
            
         - 理论入门 9.2
 
- 
            
         - 什么是世界文学? 8.4
 
- 
            
         - 小说的兴起 8.6
 
- 
            
         - 诚与真 9.1
 
- 
            
         - 阿克瑟尔的城堡 8.9
 
摹仿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奥尔巴赫模仿论:怀旧之书
                        王炎老师花了整整一学期讲这本书,饱含深情地表示这本书塑造了他对文学研究的认识。虽然奥尔巴赫宏大叙事的语文学阐释方法已经逐渐被微缩历史的研究范式所湮没,这部鸿篇巨制却仍然不失为欧洲文学史的撷珍(想来有不少研究方法,如钱钟书先生锥指管窥的漫谈,如上世纪80年代盛...
                         (展开)
                    
                > 更多书评 3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9.6分 134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8)9.7分 243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9.3分 205人读过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9.7分 5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一) (Sheryl)
 - 豆瓣五星图书【文学理论】 (爱玛·包法利)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zs)
 - 学问之道 (沙砾于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摹仿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虫虫 2021-09-29 10:42:57
奥尔巴赫在这部皇皇巨著中发掘了经典作品中不同的音调,他明确拒绝严格的主题,往往会顺着无意中的灵光乍现切入。《奥德赛中》奥德修斯被识破身份的时候体现出了荷马史诗中与构造紧张气氛截然不同的延缓法,同时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了内心世界。《神曲》完美的结构中流露出了但丁把握不定的心态,那种困境让人焦灼。莎士比亚宏大的剧本下一个个角色的疲惫,堂吉诃德对幻象女恩主杜尔西内娅表现出来的柔情,司汤达张扬却缺乏内在的自... 奥尔巴赫在这部皇皇巨著中发掘了经典作品中不同的音调,他明确拒绝严格的主题,往往会顺着无意中的灵光乍现切入。《奥德赛中》奥德修斯被识破身份的时候体现出了荷马史诗中与构造紧张气氛截然不同的延缓法,同时也毫无保留地表达出了内心世界。《神曲》完美的结构中流露出了但丁把握不定的心态,那种困境让人焦灼。莎士比亚宏大的剧本下一个个角色的疲惫,堂吉诃德对幻象女恩主杜尔西内娅表现出来的柔情,司汤达张扬却缺乏内在的自信和联系,这种种不稳定的因素都让他们和笔下的人物在各自的世界里显得不合时宜。 (展开)
5 有用 fushia 2017-09-16 11:34:41
得看个三四遍吧
76 有用 海生花 2014-07-27 12:18:35
忍不住想,这是一个德国的木心,但是深度和宽度当然不是木心所能及的。中译本近七百页的文字,三千年的文学史(虽然被指责选材范围太狭隘并也接受这种指责),或许可以被概括为短短几页结语,再进一步概括为:通过研究文体与内容的相互适应情况,考察日常生活如何进入文学,并一步步获得高贵地位的历史。这个中心思想也许可以概括本书的内容,却不能概括作者的天才。近期读过的又一本受益良多的书。
30 有用 月面的成色 2018-04-09 23:38:10
因为先了解过德勒兹的对柏拉图主义以及摹仿论传统的颠覆的“生成”概念,即他认为不再具有某种源头和存在作为基点,再即文学其实不应/仅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关于意义的生产,让它成为感知和感受世界的可能。但在跟随奥尔巴赫借记忆力追顾西方文学史(当然不完整)的过程中,这种原先对摹仿论的质疑乃至否定几乎都消失了,让自身全然沉浸在每章由例子引出,借由语文学分析进行比较阐述(文体混用)的过程,尤以第一、十三、二十章... 因为先了解过德勒兹的对柏拉图主义以及摹仿论传统的颠覆的“生成”概念,即他认为不再具有某种源头和存在作为基点,再即文学其实不应/仅是对现实的再现,而是关于意义的生产,让它成为感知和感受世界的可能。但在跟随奥尔巴赫借记忆力追顾西方文学史(当然不完整)的过程中,这种原先对摹仿论的质疑乃至否定几乎都消失了,让自身全然沉浸在每章由例子引出,借由语文学分析进行比较阐述(文体混用)的过程,尤以第一、十三、二十章为妙。而他在文本间也总是回顾前文和预告下文的举动,则展露了其图景在胸的泰然,这种态度加之前面精妙的文本分析,让德勒兹夸赞生成—文学时用到的“非人类视角”“意义的敞开”之语都瞬间在我耳畔和脑中消失。不过,却又将奥尔巴赫与同样能在读者不熟悉文本的情况下做一番精彩文本分析的德勒兹联系到了一起。 (展开)
16 有用 亞歷山大裡亞 2019-07-08 21:08:07
一直觉得奥尔巴赫的内核是非常巴洛克的theatrum mundi,热奈特的声音(la voix)和视角(la perspective)二分法在这里很好用,文本作为被言说的声音,伴随着一个观看的目光,然而这个目光不属于任何有生的事物,应该说是上帝在看,或者说,是世界精神在看。所以奥尔巴赫的figura其实很容易同卢卡奇的整体性、戈德曼的Dieu Caché甚至阿多诺的星丛等概念嫁接起来,当然如果和潘... 一直觉得奥尔巴赫的内核是非常巴洛克的theatrum mundi,热奈特的声音(la voix)和视角(la perspective)二分法在这里很好用,文本作为被言说的声音,伴随着一个观看的目光,然而这个目光不属于任何有生的事物,应该说是上帝在看,或者说,是世界精神在看。所以奥尔巴赫的figura其实很容易同卢卡奇的整体性、戈德曼的Dieu Caché甚至阿多诺的星丛等概念嫁接起来,当然如果和潘诺夫斯基一起读更是会有奇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