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激荡三十年(上)的创作者
       · · · · · ·
  
- 
              
                  
              
              吴晓波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吴晓波,单向街图书馆创办人之一,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1968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目录 · · · · · ·
第一部 1978~1983 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 “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 “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 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 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 “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 裁缝神话
第二部 1984~1992 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 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 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 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 “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 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 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 黄家“天使”
致谢
企业史人物索引
· · · · · · (收起)
"激荡三十年(上)"试读 · · · · · ·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食指:《热爱生命》,1978年 1978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34岁的工程技术员柳传志按时上班,走进办公室前他先到传达室拎了一把热水瓶,跟老保安开了几句玩笑,然后从写着自己名字的信格里取出了当日的《人民日报》,一般来说他整个上午都将在读报中度过。20多年后...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很多时候,改革是从违规开始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页  - 
          
邓小平在深圳的表现,可谓意味深长,他用行动表明了自己支持的态度,却又在言辞上留下空白。27日,他离开深圳前往另一个特区珠海,在这里他一反在深圳的沉默态度,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的题词,算是给特区经济下了结论。2月1日,已经回到广州的邓小平,在广东省和深圳特区领导的再三暗示和恳请下,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在最后的落款上,特意把时间写为“1984年1月26日”,表明还在深圳时已经有这个评价。 邓小平的南巡举措,以新闻的方式传播全国,关于特区的争论至此告一段落。在他离开广东后的第二个月,中共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宣布“向外国投资者开放14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岛”。中国对外开放由点及面,最终形成了沿海全境开放的格局。 1月24日,正在欢快地倒卖玉米的王石骑着自行车途经深圳国贸大厦,徒然看到很多警车、警察和聚集的人群,一打听,原来是邓小平到大厦顶层俯瞰特区全貌,公安局正在清理现场。他在后来回忆说,“我好像感到干大事情的时候到了。” 5月,“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立,这便是万科的前身,王石当上了经理。根据当时的特区政策......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和公关能力是开不成这种公司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激荡三十年(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激荡三十年(上)"的人也喜欢 · · · · · ·
激荡三十年(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4 条 )
论坛 · · · · · ·
| 那批人是怎么富起来的 | 来自Mustapha | 2023-08-06 20:42:15 | |
| 想读 | 来自仁秀 | 2022-10-27 00:14:54 | |
| 吴晓波说“今天的知识青年良心,一半存在于律师界... | 来自Geralt | 2021-08-28 02:08:51 | |
| 流水账,实在看不下去 | 来自老伐开心 | 6 回应 | 2020-08-18 11:24:53 | 
| 请问《激荡30年》电视剧跟《激荡1978-2008》书有什... | 来自Jnwhwnhwdjhw | 2020-03-08 22:40:38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五颗星经典系列|图书|非小说类| (蜜蜂)
 - 推荐给你的大学读书单:那些值得关注的观念 (jiaon)
 - 《罗辑思维》第一季推荐书籍 (郭誉峰)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豆瓣上最热的财经图书 (鱼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激荡三十年(上)的评论: 
     feed: rss 2.0
  
 
          
      
                
                
                
                
                
                
                









                        
                        
20 有用 苏打草莓 2015-12-29 22:00:08
政府试图通过制度保护国企,找回那些吃大锅饭的社会主义好日子,然而这是一个大门一旦被打开就没法倒退的进程。双轨制成了最事与愿违的制度,也让投机者从中找到了一夜致富的最快手段。人们试图找到一种以一应百的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神话一些人物,在不起效时又将错误归咎于个人而没有人去找方法论上的问题。在那个一切制度都不完善的时代,盲目的跟从与崇拜成了主流。有些理想主义者适合带兵打仗笼络人心,有些务实主义者适合建... 政府试图通过制度保护国企,找回那些吃大锅饭的社会主义好日子,然而这是一个大门一旦被打开就没法倒退的进程。双轨制成了最事与愿违的制度,也让投机者从中找到了一夜致富的最快手段。人们试图找到一种以一应百的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神话一些人物,在不起效时又将错误归咎于个人而没有人去找方法论上的问题。在那个一切制度都不完善的时代,盲目的跟从与崇拜成了主流。有些理想主义者适合带兵打仗笼络人心,有些务实主义者适合建设经济发展,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领导者去完成不同的任务。 (展开)
16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4-07-05 18:14:12
有些东西的发生只有在若干年后才能说点什么
13 有用 vic1600 2014-02-24 18:29:16
上半部分相对更陌生一些,也帮助了解了不少那个时代的整体进程。回头去看时,许多思想与理念看似稀松平常,然而,未曾置身那个时代,应该是无法体验到那种破冰的艰辛的。真正能获取财富的,往往是那些无视规则,游走于未知领域与剃刀边缘的人群。许多故事,读来容易叫人热血沸腾,然后产生若置身其中亦可分一杯羹的感觉,其实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错觉。
19 有用 绿色猫眼 2009-01-11 07:47:00
“能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快反应并且反应最积极的物种”——达尔文 《丛林法则》
15 有用 夏一慕 2017-12-15 11:22:23
三星是为了收集素材的苦劳吧,没有思想没有逻辑,像咱们轰轰烈烈的大片电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