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Hitchcock/Truffaut
译者: 郑克鲁
出版年: 2007-1
页数: 300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08063907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录。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巴黎。童年由“放浪生活”和逃学组成,14岁开始谋生,在迷恋电影、书籍和做零活中度过。
1953年,他将自己的热情、愤怒和狂热都投入到《电影手册》的制作中。1954年,他拍摄了第一部影片《一次访问》。1958年,他制作的半自传式影片《四百下》获得了戛纳电影节“导演奖”。随之而来的是二十来部影片的拍摄,如《儒尔和吉姆》、《野孩子》、《最后一班地铁》、《星期天快来吧!》等等。其中《美国之夜》获得了奥斯卡奖,希区柯克评价它“是国外曾经拍摄过的最好的影片” 。
特吕弗对希区柯克的友谊从来没有中止过,他们是那么相似:对电影艺术的狂热、严格与激情,对明星的迷恋,还有关于动荡童年的恐惧回忆。作为表现不安状态的艺术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让我们分担他们的烦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希区柯克:在电影创作和纪录片创作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在纪录片中,上帝是导演,是他创造了基础材料。在故事片中,导演是上帝,他应该创造生活。为了拍摄一部影片,必须积累一大堆印象、一大堆表达方法、一大堆观点,只要不让影片显得单调,我们就应该享有完全的自由。一个对我说真实性的批评家,是一个没有想像力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5页  -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把人分为两种,即有暴露癖和偷窥癖的两种人。显而易见,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属于第二种人。他不参与生活,他观看生活。当霍华德·霍克斯拍摄《哈泰利》(Hatari)时,他是满足于自己对狩猎和电影的双重激情的。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呢,他只对电影充满激情,当他回应假道学者对《后窗》的抨击时,非常好地表达了这种激情:“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拍摄这部影片,因为我对电影的热爱比无论哪种道德都要强烈。”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电影并非总是令人激动的,但总是令人感到充实,难道他不是以令人震惊的明晰在揭露人们对美和纯洁的损害吗? 在英格玛·伯格曼的时代,人们接受了电影不低于文学的观点,我想必须把希区柯克列入——说实在的,为什么把他列入呢?——像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爱伦·坡这类精神不安的艺术家之中。 这些精神忧虑不安的艺术家显然不能帮助我们生活,因为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十分困难,但他们的使命在于让我们分担他们的烦扰。在这方面,他们甚至是在显然地、不知不觉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而这就构成了所有艺术作品的根本目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与希区柯克的“面对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应该说,特吕弗与希区柯克的这次对话,是分外的惹人眼馋。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影迷与“电影制造者”的一次默契的邂逅。 特吕弗本是影评人出家,阅片无数。实在是爱煞了电影这个行业——“评而优则导”这个词放在他身上简直是量体裁衣的。而希区柯克,已经用众多电影来证明了自... (展开)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 奇怪了,这书就是铁定不再版了? | 来自saturnus醉倒在月光下 | 8 回应 | 2024-07-17 00:09:38 | 
| 这本书现在怎么这么贵了 | 来自frtu | 5 回应 | 2024-04-28 23:50:10 | 
| 好书 | 来自幸福的黄手帕 | 3 回应 | 2023-08-05 22:38:04 | 
| 【DL-RF】大家一致认为翻译更好的严敏译之版本 | 来自蔓藤 | 2 回应 | 2021-08-24 23:25:16 | 
| 翻译错得不少,不如上海文艺社那本老版 | 来自Tyger Tyger | 6 回应 | 2012-08-19 01:08:4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imon & Schuster (1985)9.3分 44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9.0分 390人读过
 - 
        Gallimard (2003)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黄集伟的一架好书 (饥饿艺术家)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电影专业书籍 (mzqz)
 - 电影研究类(理论流与技术流)-1 (IVAN)
 - 影事杂陈 (疯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小約 2007-02-25 23:13:02
老版叫《希區柯克論電影》
24 有用 小易甫 2010-03-27 23:49:08
1.“我对电影的热爱超越了我对任何一种道德的在乎”;2.“在纪录片中,上帝是导演,是他创造了基础材料;在故事片中,导演是上帝,他应该创造生活”;3.“青年时代,当他意识到他的外貌把他撇在社会一角时,希区柯克离开了社会,以极为严厉的态度对之进行观察"---特吕弗。
1 有用 Lotte Mars 2009-05-08 17:34:09
“年轻时代,当希区柯克意识到他的外貌把他撇在社会的一角时,他离开了社会,以极为严厉的态度对之进行观察”
3 有用 白色不黑熊 2012-12-06 00:00:11
听着贝多芬看完的。希区柯克某些方面很米开朗琪罗,比如必须在工作中寻找自己。虽然欣赏不了他的电影,但他确实拥有完整的电影思维,无师自通。
1 有用 mumudancing 2010-05-05 09:13:30
强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