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特手记的书评 (11)

malingcat 2007-02-09 21:44:46

瞧,那个胆小的孩子!

丹麦男孩马尔特生长在贵族之家,祖父是老侍从官,外祖父是位元帅,到父亲这里虽然没落了,但是依然维持着体面。继承了母亲“西碧尔女伯爵”敏感怯懦的禀赋,马尔特从小就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对于他而言,周围的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恐惧: “因为害怕我的毛毯边缘突出的细细羊...  (展开)
驽骍难得和风车 2010-09-16 16:44:09

诡异诗人的诡异维度

读完第三遍《马尔特手记》,我得了胆囊炎。两者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至多是精神愉悦与肉体痛苦的偶然冲撞,读书人难免的不幸。 一个胆囊炎患者的行走是件要命的事情。右腿动一下,肚子里就牵扯出一条线状的痛,线的一头攀住肋骨,另一头凌厉地坠向地面,天经地义...  (展开)
安之 2008-07-28 18:06:17

出走的浪子

里尔克的《马尔特手记》是一部诗人的心灵咏唱——交织于对周遭生活的观察、对童年片段式的回忆、和对历史人物故事的采撷——从人的内部描画一个出走的浪子探索灵魂的去向。 浪子的故事最早出现于《新约•路加福音》第15章第11-32节:一个人得到父亲的财产之后,就去了远方,...  (展开)
2008-04-25 12:37:17

向死而生:一位纯粹诗人的心灵经验

向死而生:一位纯粹诗人的心灵经验 ——读里尔克《马尔特手记》 瓦尔特•本雅明在分析波德莱尔笔下的十九世纪末的巴黎时写道:“巴黎的质地是脆弱的,它被脆弱的象征包围着——有生命的东西和历史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对逝者的悲哀和对来者的无望。” 如波德莱尔在诗...  (展开)
Rottwitz 2010-08-13 20:42:05

砌好未完成的童年

里尔克,一位真正的“纯粹的诗人”,在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孤独,隐痛,生命与哲思中的穿行。当然,还有往昔。 《马尔特手记》与其说是一部长篇小说,不如说是一部散文集——诗性的文字,极其敏锐的触觉(敏锐得令人恐惧,一种病态的细致把读者拽进了里尔克的感觉之旅中,欲...  (展开)
皮皮虾和米稀稀 2016-12-06 05:42:40

第二自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阅读的时候可以参考布罗茨基的《第二自我》。 整本书的结构很松散,但层次很清楚。第一部分是写死,马尔特身边的人如何被死所摧毁,马尔特通过见证领悟死本身,到了末尾他注意到了阿贝伦娜,开始走向爱的转化。在第二部分的57小节里,阿贝伦那和贝蒂娜都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她...  (展开)
King 2016-03-11 11:03:16

马尔特手记

作者是奥匈帝国晚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之一,要是没有这样一批人,又有谁会记住布头帝国呢! 此书是作者惟一一部长篇笔记体文学作品。既然是诗人,那么此书带有诗的感觉就非常正常了。虽然是笔记体小说,但更准确的应该是散文诗集,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基...  (展开)
巫眯嘟 2008-10-18 22:54:55

只是只言片语

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 看的时候,其实关注的根本不是情节,而是,里尔克又有了哪些断片的思考。总觉得,要他勾画故事情节,有些勉为其难,真正的,他只是想借故事的外壳,说想说的感觉,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但往往有了情节,这些感觉的碎片就有了依托。所以还是喜欢散文,还...  (展开)
東海騎鯨客 2010-05-04 14:11:24

史上最错乱的序言

对《马尔特手记》很是慕名。首先看了序言,署名萧开愚,看起来是中国人的名字,不过这篇序言写的那个错乱,可称史上之最,最初我以为是外国人写的汉语,尚可原谅。后来搜索了一下,好像真的是中国人,直觉告诉我这个萧开愚肯定没上过学,估计也是哑巴,没说过话,否则不会连最...  (展开)
無念 2009-04-08 19:56:24

混乱的童年阴影

很遗憾,大多数国民在很迟的时候才看到这本书,迟到我们对欧洲的大师麻木甚至对国内的张爱玲之流也开始追捧的时候,真的很遗憾。如果为了有趣和打发时间,我宁愿读司各特的骑士小说。可是马尔特手记,这部璀璨的明珠,只有一种人能看懂并理解,那就是诗人,真诗人。 不...  (展开)
坚持的代价----坚持 2008-02-04 10:19:10

长不大的孩子---永远的童年

我是在一种情绪低沉的环境里读这本书,就像里尔克所言,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使我感到惊奇.但这本书让我感到惊奇,里尔克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而清澈见底,生活中一些悲微琐碎之被诉说得栩栩如生.是的那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那么亲切,那么感人.而那些奢华,那些精致是乎成为缥缈的东西.  (展开)

订阅马尔特手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