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修道院的创作者
· · · · · ·
-
司汤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司汤达(1783-1842),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和文艺评论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即使她从法布利斯的一次十分真诚的表白里,知道他不再爱公爵夫人。她又怎么能相信他的话呢? 即使她相信他的话是诚恳的,她又怎么能信任他的感情能持久呢? 最后,使她心里感到更加绝望的是,法布利斯不是已经担任了很高的圣职吗?他不是就要发终身愿心了吗? 最显赫的职位不是在这条生活道路上等着他吗? “如果我还有一点理智,”不幸的克莱莉娅对自己说,“难道我不应该逃走?难道我不应该求我父亲把我关到哪个遥远的修道院里去?可是最不幸的却偏偏是,害怕被迫离开要塞和被关到修道院去的这种心理在支配着我的一切行动! 正是这种心理逼得我弄虚作假,逼得我不得不干出既可恶而又可耻的欺骗事,虚情假意地接受克里申齐侯爵的公开献殷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法布利斯是个轻浮的人 -
毫无疑问,我是在爱,正像到了六点钟我的胃口很好一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共155册),
这套丛书还有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安娜·卡列宁娜》《社会毒瘤》《白鲸》《德伯家的苔丝》
等
。
喜欢读"巴马修道院"的人也喜欢 · · · · · ·
巴马修道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十九世纪意大利宫廷权谋大剧
上卷(1-13章) 就上卷而言,《帕尔马修道院》就像一部法布利斯的历险记,先是滑铁卢战役,后来又成为代理主教,然后又杀人,又出逃,跌宕起伏,读的时候总让我想起《天龙八部》里段誉的经历。很通俗,情节很丰富,但没有特别精彩的,法布利斯的人物形象也比较模糊,一个不断闯...
(展开)
to the happy few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号称是司汤达活着的时候评价最高的书,因为巴尔扎克对它的评价很高,书的名字来自法布利斯最后隐居的修道院。相比《红与黑》,这本书前面几章侧面描写了滑铁卢战役的过程,正文以贵族的视角来展现了帕尔马小宫廷君主党和自由党之间的政治斗争,而造成了法布利斯的一段不... (展开)读罢《修道院》,浅识长篇小说
断断续续读完,全赖三岛在《文章读本》里的力荐,称赞其为长篇小说的范本。为知晓那—— “他绝不会像短篇作家那样为路边的野花和昆虫的姿态一一驻足,只是专心致志地前进,带领读者来到终点景观开阔的观景台。” “理想的长篇小说文体就是不拘泥于故事本身的问题、不被故事牵...
(展开)
情欲之于贵族 | “我思和本己的生存都根基于不可见的他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来,现在让我们浅浅踏入西方贵族的情欲世界。这本书里,司汤达所描绘贵族的爱情,是在宫斗权谋背景下的一个重要主题。毫无疑问,在这个玛丽苏虐恋文般的故事里,法布利斯是中心人物。他的魅力大到使得几乎所有女人都为之倾倒,为之心伤。而无论法布利斯是否对她们有真爱,仰慕... (展开)浪漫爱情杰作。超越红与黑
情感之浓烈,故事之跌宕起伏超过红与黑,像一部华美的歌剧,阅读过程中一直激动着我的情绪。整体上,是比红与黑更加完美的作品。红与黑的前半部分妙不可言,后面松懈了。而这部整体更加和谐优美。 整部书几乎可以称为法布里斯的爱情故事。法布里斯洋溢着青春气息。几个女性角色...
(展开)
> 更多书评 3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9 )
-
上海三联书店 (2014)7.5分 161人读过
-
Gallimard (2003)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3分 60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8.3分 14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网格本) (大不了)
- “因爲福樓拜早已經死掉了” (狐)
- 百分百推荐的好书 (沙门)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到黑夜理书没办法(我囤的法国文学译本) (章乐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巴马修道院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泉 2010-08-24 12:27:36
阴谋与爱情
1 有用 四川好人 2008-11-27 05:09:01
已经被我翻烂了的书
1 有用 沙砾于飞 2020-06-02 16:36:38
司汤达倒是我早年蛮喜爱的一个法国作家,虽然现在只记得《红与黑》的情节了。
3 有用 方悄悄 2015-09-08 21:23:46
啊!
1 有用 泉の向日葵 2009-07-25 20:47:19
上帝,在我的初中生涯,曾經如此深愛過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