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狄更斯,英国十九世纪文豪。《双城记》堪称他迟暮之年的巅峰之作。
法国大革命时期,名医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十八年。出狱后,马奈特之女露茜却与仇家的儿子达奈堕入情网。于是,在法国革命的旋涡中,一 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隆重上演,善、恶、生、死在冲突中交融,在转瞬间变换……《双城记》结构严整,语言凝练,狄更斯对革命与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写作才华,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双城记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法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活着;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他必然没有消失,在天上静静看着她和她的所爱幸福安宁生活;看到她将为他哭泣,给自己的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看到那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带来新的荣光;看到他们卓越不凡;看到他们缅怀他,甚至来到这断头台,但此地必将不会是现时当下的丑态。于是可以闭上眼睛,告诉自己 “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比我曾经做过的无论什么事都好得多。我现在将要得到安息,比我曾经得到过的任何安息都好的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未知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双城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双城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双城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57 条 )
小孩子才分好坏,成年人只看利弊?
论坛 · · · · · ·
| 这个版本的翻译怎么样? | 来自生如夏花 | 37 回应 | 2019-08-09 12:35:22 | 
| 赞! | 来自阿尔卑斯 | 2009-02-14 03:22:5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26 )
- 
        作家出版社 (2015)9.1分 48333人读过
 -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8.7分 90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8.4分 77133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20)9.3分 459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Iris)
 - 译文名著文库——有这样一套书可以爱不释手 (爱玛·包法利)
 - 英国《卫报》评选“人生必读的100本书” (简单生活)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空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双城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福内斯 2011-11-23 10:28:50
开头颇为吃力,越往后就越渐入佳境,虽然结局早就猜到,但结尾的收笔颇为精炼老到,与书中有些拖沓的描写反而成了对比,语言翻译的有些过于华丽,人家在好几个世纪前就把叙事手法用完了,现在的小说看起来就像拾人牙慧
22 有用 魏小河 2012-03-24 11:47:14
这个译本太差了。
2 有用 57 2011-04-29 00:29:58
人命从来都不是底线,而是某种砝码或者资源,但当所谓的人性黯淡时,人命却又成了拯救性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狄更斯一再重复的基督的箴言并不能抚慰这个故事给东方人带来的难过,那是一种一体两面的绝望。
1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4-04 23:24:01
结尾和开头都太过于经典,有时候在思考狄更斯是谁?儿童文学还是可以比肩巴尔扎克,雨果的文学巨人??
4 有用 isNull 2015-10-13 17:04:32
译文不流畅可以怪译者,但水成这样,总不会是译者吃撑了加油添醋。不明白这位先生为什么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