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结果“头”大不掉,只好印成专书,独立出版。
唐德刚先生凭自己的回忆和日记上的记录,对胡适一生牵惹到的无数问题与纠葛,几乎无所不谈,谈无不快。但又不止于回忆,他畅谈历史、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其他一切胡适关注的学问,可见作者才气纵横,博学多智,加上他古文根底深厚,天性诙谐,故落笔气势纵横,妙趣横生。
唐德刚将胡适写得生龙活虎,但又不是公式般装饰什么英雄超人。他笔下的胡适只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有天才也有错误和缺点的真实人物。
读了唐德刚笔下的胡适,你可以和他握手寒暄,笑语谈辨,不知夜之将尽,人之将老。
    
  
  
    胡适杂忆的创作者
       · · · · · ·
  
- 
              
                  
              
              唐德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唐德刚,安徽合肥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6年留学美国,50年代中期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执教,长期担任纽约市立大学亚洲学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史、亚洲史、西方近代史。西洋文学史以及传记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写作。重要著作有:《梅兰芳传稿》、《中美外交史》、《第三种美国人》、《五十年代尘埃》、《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中国不惑》以及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等,其文学风格素有“唐派散文”之称,在海内外影响甚大。
目录 · · · · · ·
夏志清先生序
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
“不要儿子,儿子来了”的政治
三分洋货 七分传统
照远不照近的一代文宗
“新诗老祖宗”与“第三文艺中心’
传记 史学 行为科学
国语 方言 拉丁化
“我的朋友”的朋友
较好的一半
历史是怎样口述的?
附录:论胡适的诗——论诗小札之一
· · · · · · (收起)
"胡适杂忆"试读 · · · · · ·
周策纵先生序2 夏志清先生序4 我的朋友唐德刚4 50年代的胡适5 胡江冬秀7 女友韦莲司9 胡适与陈衡哲11 "当代第一人"16 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20 一20 二21 三22 四25 五27 "不要儿子,儿子来了"的政治29 六29 七31 八32 九33 一○35 一一38 一二40 一三41 一四42 三分洋货·七分传统46 一五46 一六47 一七48 一八50 一九53 二○53 二一55 二二55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胡适杂忆》不止是篇回忆录,它畅谈历史、政治、哲学、文学、文字学,以及其他一切胡适生前关注的学问,比起《李宗仁回忆录》来,更令人见到德刚才气纵横、博学多智的这一面。胡适自承哲学是他的“职业”,历史是他的“训练”,文学是他的“娱乐”(hobby)。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夏志清先生序  - 
          
胡适这样“游手好闲”,主要原因可能是那几年他少了一份配合他身分的工作。他在普林斯登大学任格斯德中文藏书部(Gest Library)“馆长”(curator)之职,那是一份闲差,每年领取几千美金贴补家用而已。他也在美国著名学府作过短期讲学,零星演讲的机会当然更多,但这些都算不上是长期性的工作。“胡适之的确把哥大看成北大;但是哥大并没有把胡适看成胡适啊!”德刚这句沉痛的感慨一点也没有言过其实。五十年代,胡适同林语堂先生(辞掉南洋大学校长之职以后)大半时期留在纽约,而且经常来哥大借书,假如哥大有意聘请他们为中日文系教授,他们是一定乐意接受的。但中口文系的主管人哪里会有此度量,胡、林二人来了,那些美国汉学教授岂不相形见拙?所以美国著名学府乐于聘用赵元任、李方桂这等专门人才(语言学比较冷门,吸引的学生较少),而不敢聘用胡适、林语堂这样的通才、哥大既是他的母校,胡适如能在中文系开讲中国哲学史、文学史的课程,一定特别卖力,很可能提起精神写出一两本英文著作来。当然他不可能再有时间去看中文侨报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夏志清先生序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胡适杂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胡适杂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胡适口述自传 8.4
 
- 
            
         - 李宗仁回忆录(上下) 8.4
 
- 
            
         -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8.5
 
- 
            
         - 重寻胡适历程 8.7
 
- 
            
         -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 8.1
 
- 
            
         - 四十自述 8.2
 
- 
            
         - 再造文明的尝试 8.6
 
- 
            
         - 史学与红学 7.5
 
- 
            
         - 师门五年记 胡适琐记(增补本) 8.4
 
- 
            
         - 史学与文学 8.7
 
胡适杂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3 条 )
> 更多书评 53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8.2分 233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8.6分 248人读过
 - 
        华文出版社 (1990)8.6分 69人读过
 -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1)8.2分 7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值得看看的一些文史哲闲书 (froggy)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杨奎松的新生推荐书目 (范同学)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3年7-9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北京贝贝特人文馆 (QB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99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胡适杂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41 有用 [已注销] 2016-06-15 13:28:57
胡适是“当代第一人”,一方面因为“他的为人处世,真是内圣外王地承继了孔孟价值的最后标准”,另一方面因为不论国粹派也好,共产党也好,反胡阵营中竟找不出一位学问、见解(且不谈人品)比胡适更高明的主将堪同他匹敌。
10 有用 Mango 2012-04-29 18:23:41
胡適把哥大當作北大,但哥大沒把胡適看作胡適啊.
2 有用 郑人 2009-09-14 09:20:38
以前很喜欢他的文字,大概那时心态还比较年轻,现在很受不了轻浮的文章,所以也就有些厌烦他了。这人纯粹的说是个野史撰写者,上不得台面。
2 有用 yijian 2013-11-07 10:59:56
读另外那本《胡适口述自传》足矣。各位子弟亲朋回忆学术大师的文章,大多以吹捧为主,顺带吹捧下自己。有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已然是可读性强的了。唐先生这本已经比较独特,对胡适不是全然吹捧。不过这一切都是可以在《胡适口述自传》的注释中看到,且更加精炼有条理。
5 有用 肖浑 2017-09-16 17:40:19
作为曾长期接触胡适的晚学后生,作者下笔却百无禁忌,褒贬各半,褒语易成套话,于是贬词就显得更浓重直露,全是大实话了,包括说胡适学术上博而不精,晚年思想落伍,对经济学一窍不通,政治权术上又太笨拙,为人时而迂腐……类似评断近乎刻薄,但转头又一口一个“老胡适”,像顽劣少年故意调戏师尊,少了敬意多了爱意。对胡适江冬秀婚姻的评价,比起夏志清序文又显得宽和慈悲:这种旧式婚姻对胡适看似委屈,实则是他的福气。作为史... 作为曾长期接触胡适的晚学后生,作者下笔却百无禁忌,褒贬各半,褒语易成套话,于是贬词就显得更浓重直露,全是大实话了,包括说胡适学术上博而不精,晚年思想落伍,对经济学一窍不通,政治权术上又太笨拙,为人时而迂腐……类似评断近乎刻薄,但转头又一口一个“老胡适”,像顽劣少年故意调戏师尊,少了敬意多了爱意。对胡适江冬秀婚姻的评价,比起夏志清序文又显得宽和慈悲:这种旧式婚姻对胡适看似委屈,实则是他的福气。作为史学随笔,辞章可称绚烂,一些文白夹杂带典故的说法我只能靠猜,但仍可作了解胡适的理想入门读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