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译者: 马振骋
出版年: 1997-05
页数: 374
定价: 1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805676678
内容简介 · · · · · ·
中世纪时期,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并存着一百来个各自为政的小城邦,频年相互攻战,企图争雄称霸。城邦权力的建立依靠暴力和阴谋。君主们的生活骄奢淫逸,党同伐异,政权的更迭异常迅速。
公元一二七九年,雷蒙·福斯卡出身于卡尔莫那的一个贵族家庭。后来当上了该邦的君主。他努力振兴城邦,欲与当时强盛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并驾齐驱。可是他感到人生须臾,无法在短短几十年的岁月中治理好一个国家。他盼望长生不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名老乞丐手里取得来自埃及的不死药,服下后以为从此可以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意大利各城邦争权夺利的结果,反而招致法国势力的入侵。
福斯卡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命运是相通的,要励精图治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掌握一个统一的宇宙。他不惜把卡尔莫那献给疆域庞大的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自己充当皇帝的谋士。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位四十年,不但没有如愿地建立依照基督教教义行...
中世纪时期,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上并存着一百来个各自为政的小城邦,频年相互攻战,企图争雄称霸。城邦权力的建立依靠暴力和阴谋。君主们的生活骄奢淫逸,党同伐异,政权的更迭异常迅速。
公元一二七九年,雷蒙·福斯卡出身于卡尔莫那的一个贵族家庭。后来当上了该邦的君主。他努力振兴城邦,欲与当时强盛的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并驾齐驱。可是他感到人生须臾,无法在短短几十年的岁月中治理好一个国家。他盼望长生不老。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名老乞丐手里取得来自埃及的不死药,服下后以为从此可以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意大利各城邦争权夺利的结果,反而招致法国势力的入侵。
福斯卡看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命运是相通的,要励精图治真正有所作为,必须掌握一个统一的宇宙。他不惜把卡尔莫那献给疆域庞大的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自己充当皇帝的谋士。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位四十年,不但没有如愿地建立依照基督教教义行事的世界帝国,反忙于镇压各地诸侯的兴起与叛乱。兵连祸结,帝国分崩离析,基督教也分裂成新旧两派。在新发现的美洲大陆上,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贪得无厌,强占尽可能多的土地,使原来庞大昌盛的印加帝国、玛雅城镇、阿兹特克民族的家园只剩下一堆废墟。福斯卡看到这种情景心灰意懒,认为统一的宇宙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分裂的人。一个人形成一个宇宙,他的内心是无法窥透的。一个人妄想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里可能是一种灾难。在这些短暂、多若恒沙而又各不相干的心灵中,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依据作为真理的东西?他无法肯定。一个人唯一能做的好事,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行动,其结果则难以预测。除此以外,人不能有其他奢望。
尔后,福斯卡与法国探险家卡利埃勘探加拿大大草原;在法国度过一七八九年革命爆发前的启蒙时期;参加一八三○年推翻波旁王朝的群众起义;目睹一八四八年席卷欧洲、使工人阶级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革命运动。在与普通人的接触中,福斯卡逐渐明白:人生虽然短促,谁都无法避免死亡,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潜伏着铄石流金的生命岩浆,在出生与死亡之间的生命过程中,一旦得到诱发和机遇,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人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从历史的角度看,一时的胜利会成为日后失败的伏笔,一时的失败也可能是日后胜利的种子。从有限的人生来看,一切成就还是具体而微的,胜利来临而失败未至的时刻人总是征服者,不管未来如何是奈何他不得的。福斯卡又看到,有了这样的信念,值得人去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为了实现这样的信念,又值得人去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一代代往下传,使人始终有爱,有恨,有微笑,有眼泪,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人都是要死的的创作者
       · · · · · ·
  
- 
              
                  
              
              西蒙娜·德·波伏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1954年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自传体小说《名士风流》,以及长达四卷的《西蒙娜·德·波伏瓦回忆录》。波伏瓦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的终身知己。他们是一对自由情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精神实体;他们那长达半个世纪没有婚姻束缚的“契约式爱情”,既惊世骇俗,又荡气回肠,而他们各自与其他异性及同性间的性生活既遭非议,又引人关注。不管人们如何评头论足,波伏瓦的一生活得充实而真切。其不容置疑的才华、追求卓越的自由心灵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在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坛上,波伏瓦永远是一个靓丽的人物,值得学术界的研究和探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些时候,人在生命的那一头,看清了东西。但后来时光又流转了,心跳动了,您伸出手,迈开步子;心里还是明白的,但是眼睛再也看不清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我从前借钱给呢绒商,卡尔莫那的资产阶级积攒了财富;一部分人勤奋工作是为了富上加富,另一部分在荒淫无度的生活中浪费生命。从前卡尔莫那的风气清苦淳朴;而今,每夜街上发生格斗,做丈夫的拿了匕首为他们遭到奸污的妻子复仇,做父亲的为他们受到诱骗的女儿雪耻;他们生了那么多孩子,到头来孩子个个变得贫穷不堪。我盖医院,人的寿命长了,最终还是要死的。现在卡尔莫那有二十万的居民,可是并不比从前幸福与善良。人多了,但每个人还是孤零零的体验自己的忧苦与欢乐。古老的城墙内只生活着两万居民时,卡尔莫那照样也是满满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用永生说尽天地荒芜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都是要死的"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人都是要死的"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局外人 8.9
 
- 
            
         - 西西弗的神话 8.8
 
- 
            
         - 存在与虚无 8.5
 
- 
            
         -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8.7
 
- 
            
         - 尤利西斯 8.5
 
- 
            
         - 玫瑰的名字 8.6
 
- 
            
         - 玻璃球游戏 9.0
 
- 
            
         - 没有个性的人(上下) 8.9
 
- 
            
         - 加缪全集 (小说卷) 9.3
 
- 
            
         - 误投尘世 8.3
 
人都是要死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6 条 )
所谓永恒的,无非是孤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穿越六百年,横跨两大洲,充满了魔幻与传奇,有的却不仅仅是魔幻与传奇。没有太多的人物,一脉相承的故事主线,从向往不死到厌倦永生,从满怀抱负和欲望到再也没有任何的期望与向往,生命的价值,人与人生的存在——仿佛浩瀚如海,却也简单凝练。 写下标题的时候,或者说翻... (展开)论坛 · · · · · ·
| 马振骋翻译的书我再也不看了 | 来自打瓦乔 | 4 回应 | 2012-09-26 12:59:01 | 
| 多年之前 | 来自iason | 1 回应 | 2012-01-01 07:34:36 | 
| 没有永久的存在,永久的存在可能得到的是寂寞 | 来自心理 | 2010-10-20 11:57:31 | |
| 诸位注意到了没有? | 来自反熵 | 2 回应 | 2010-10-04 07:54:34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8分 7478人读过
 - 
        Gallimard (1974)9.1分 20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8.8分 472人读过
 -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5)8.9分 43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都是要死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阿暖 2012-01-01 22:01:07
我本以为会有个光明的尾巴,可是福斯卡的手还是空的。希望总属于会死的人。我喜欢这本书XDD
0 有用 空想家A页页 2012-03-01 21:44:45
人都是要死的 何不活的自由些
1 有用 采花大豆 2012-06-10 11:49:26
像三体III中提到的,死神才是永生
4 有用 陆秋槎 2009-01-29 13:37:02
挺不错的。
1 有用 其实我很羡慕你 2019-06-06 12:20:22
战争,宗教,新大陆,科学进步,政治斗争,几百年过去了,真真儿得说明了“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虚无,这是神的视角,对凡人来说,每一天都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