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故其内容包括有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其有裨于青年者,至为深钜。兹不忍令其零佚,爰特编印成册,以供同好。
本书各篇之题目是后加的,朝话原无题目也。各篇先后之序,原宜以其年月日为准,唯已不易查明,今只有以其内容意义相连类者,而编次之,不复问其年月日先后。
本书内有一部分先曾陆续发表于《乡村建设》半月刊;其大部分则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者。至某篇为某人所记,中因互相传抄,已无由记证。本书印行时,以先生事繁,复未经核阅。其有与先生愿意不符或小有出入者,当由笔记者与辑校者...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对山东乡村建设研究历届(自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研究部同学,在朝会时讲话的笔录所集成。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本书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故其内容包括有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其有裨于青年者,至为深钜。兹不忍令其零佚,爰特编印成册,以供同好。
本书各篇之题目是后加的,朝话原无题目也。各篇先后之序,原宜以其年月日为准,唯已不易查明,今只有以其内容意义相连类者,而编次之,不复问其年月日先后。
本书内有一部分先曾陆续发表于《乡村建设》半月刊;其大部分则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者。至某篇为某人所记,中因互相传抄,已无由记证。本书印行时,以先生事繁,复未经核阅。其有与先生愿意不符或小有出入者,当由笔记者与辑校者负责。
    
  
  
    朝话的创作者
       · · · · · ·
  
- 
              
                  
              
              梁漱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教育论文集》、《中国文化要义》等。
目录 · · · · · ·
忏悔——自新
吾人的自觉力
言志
发心与立志
欲望与志气
心理的调整
调整自己必亲师取友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日常生活的态度
谈习气
求学与不老
秋意
朋友与信
朋友与社会信用
· · · · · · (收起)
喜欢读"朝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朝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1 条 )
【读品•泛读】刘韬:生活的情绪
“我说社会太死,是指私意太深。”
梁漱溟熬了一碗心灵鸡汤?
> 更多书评 4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8.4分 731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8.6分 314人读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9.3分 84人读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8)8.7分 5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一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景行中国古代文化豆列 (mcpanther)
 - 我思我在 (山右一仁)
 - 学人文丛-梁漱溟 (白露@思勉)
 - 值得读10遍以上的书 (North Lak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朝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ilentdog 2011-12-19 21:33:13
大爱
0 有用 弗朗柿 2008-05-07 23:24:25
一本偶然拾到的瑰宝。
3 有用 晴夜风 2008-07-03 14:05:04
你的人生是怎么回事 要动自己的脑子想 梁的启示
1 有用 文承 2021-03-01 16:01:35
100年前梁先生提到的,如今我们的“志气”何在?希望又有多少?我觉得这本书更应该叫《给青年人的“圣经”》
0 有用 小明不小了 2010-04-27 20:05:22
我读的是全集中的第二卷,纸张更好。 中国古人与近代西洋人在学术上都有很大的创造与成就。但他们却象是向不同的方向致力的。近代西洋人系向外致力,其对象为物;对自然界求了解而驾驭之。中国古人不然,他是在求了解自己,驾驭自己——要使自己对自己有一种办法。亦即是求自己生命中之机械性能够减少,培养自己内里常常清明自觉的力量。中国人之所谓学养,实在就是指的这个。精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