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包括特性/身份问题、美国特性、对美国特性的挑战、重振美国特性四部分。将“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受到的种种“挑战”,剖析了美国在21世纪初所处的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在世界上应起的作用。
    
  
  
    我们是谁的创作者
       · · · · · ·
  
- 
              
                  
              
              塞缪尔·亨廷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 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 问世。
目录 · · · · · ·
        译者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特性/身份问题
第一章 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危机
重要性:还挂国旗吗?
实质:我们是谁?
全球特性/身份危机
美国特性的前景
第二章 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及其他
Identiy概念
别人和敌人
身份/特性的来源
虚假二分法
第二部分 美国特性
第三章 美国特性的组成部分
变化、连续性和不完全的真理
移民来到之前的定居者
不止是信念
“不依附于一地”
人种和民族属性
第四章 盎格鲁——新教文化
文化核心
“持异议中的持异议”
“美国信念”
个人主义与工作道德
道德主义与改革论
第五章 宗教信仰与基督教
上帝、十字架与美国
信教的人
新教的美国与天主教
基督教的人
公民宗教
第六章 国民意识的出现、胜利和消损
民族国家的脆弱性
创建美国特性
国民身份与其他身份
国家和家国主义胜利
民族主义走弱
第三部分 对美国特性的挑战
第七章 解构美国:国民层次以下的各种身份的崛起
解构主义运动
对“美国信念”的挑战
对英语的挑战
对核心文化的挑战
第八章 同化:归附者、双重国籍以及公民身份受到的损害
移民:同化与不同化
同化:仍是成功吗?
同化的缘由
外来移民
移民过程
美国社会:美国化成了非美活动
双重国籍和双重公民身份
公民与非公民
替代美国化的是什么
第九章 墨西哥裔移民及拉美裔化
墨西哥/拉美裔挑战
为什么墨西哥裔移民不一般
墨西哥裔人的同化滞后
个人同化与移民飞地
迈阿密的拉美裔化
西南部的拉美裔化
第十章 美国与世界会合
变化中的环境
寻找敌人
死灵魂:精英非国籍化
爱国的公众
移民社群、外国政府及美国政治
第四部分 重振美国特性
第十一章 新老断层
起影响的趋势
民族属性终结
人种:恒久、模糊、淡化
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
两权化: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
非代表性民主:精英对公众
第十二章 21世纪的美国:易受攻击、宗教信仰及国家特性
易爱攻击时代的“美国信念”
美国人转向宗教
宗教的全球复兴
伊斯兰好斗分子与美国
世界上的美国:是世界主义的,还是帝国性质的,抑或是民族性质的?
注释
· · · · · · (收起)
  
前言
第一部分 特性/身份问题
第一章 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危机
重要性:还挂国旗吗?
实质:我们是谁?
全球特性/身份危机
美国特性的前景
第二章 国家特性/国民身份及其他
Identiy概念
别人和敌人
身份/特性的来源
虚假二分法
第二部分 美国特性
第三章 美国特性的组成部分
变化、连续性和不完全的真理
移民来到之前的定居者
不止是信念
“不依附于一地”
人种和民族属性
第四章 盎格鲁——新教文化
文化核心
“持异议中的持异议”
“美国信念”
个人主义与工作道德
道德主义与改革论
第五章 宗教信仰与基督教
上帝、十字架与美国
信教的人
新教的美国与天主教
基督教的人
公民宗教
第六章 国民意识的出现、胜利和消损
民族国家的脆弱性
创建美国特性
国民身份与其他身份
国家和家国主义胜利
民族主义走弱
第三部分 对美国特性的挑战
第七章 解构美国:国民层次以下的各种身份的崛起
解构主义运动
对“美国信念”的挑战
对英语的挑战
对核心文化的挑战
第八章 同化:归附者、双重国籍以及公民身份受到的损害
移民:同化与不同化
同化:仍是成功吗?
同化的缘由
外来移民
移民过程
美国社会:美国化成了非美活动
双重国籍和双重公民身份
公民与非公民
替代美国化的是什么
第九章 墨西哥裔移民及拉美裔化
墨西哥/拉美裔挑战
为什么墨西哥裔移民不一般
墨西哥裔人的同化滞后
个人同化与移民飞地
迈阿密的拉美裔化
西南部的拉美裔化
第十章 美国与世界会合
变化中的环境
寻找敌人
死灵魂:精英非国籍化
爱国的公众
移民社群、外国政府及美国政治
第四部分 重振美国特性
第十一章 新老断层
起影响的趋势
民族属性终结
人种:恒久、模糊、淡化
白人本土文化保护主义
两权化: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
非代表性民主:精英对公众
第十二章 21世纪的美国:易受攻击、宗教信仰及国家特性
易爱攻击时代的“美国信念”
美国人转向宗教
宗教的全球复兴
伊斯兰好斗分子与美国
世界上的美国:是世界主义的,还是帝国性质的,抑或是民族性质的?
注释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是永恒的。正如卢梭所言,“既然斯巴达和罗马都灭亡了,还有什么国家能希望永世长存呢?”即使是最成功的社会,也会在某个时候遇到内部分解和衰落的威胁,或是受到更加激烈和无情的外部“野蛮”势力的威胁。最终,美利坚合众国也会遭受斯巴达、罗马等国家的命运。从历史上看,美国的特性涉及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人种,民族属性,文化(最突出的是语言和宗教)以及意识形态。人种和民族单一的美国不复存在。美国的文化受到围攻。苏联的遭遇表明,在缺乏人种、民族和文化共性的情况下,意识形态的黏合力是弱的。像罗伯特·卡普兰所注意到的那样,可能有理由怀疑为什么“美国会比别的国家更可能走完由生到死的历程”。然而有的社会当生存受到严重挑战时,也能够推迟其衰亡,遏制其解体,办法就是重新振作国民特性意识,振奋国家的目标感以及国民共有的文化价值观。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实质:我们是谁?  - 
          
It assumes, however, that a nation can be based on only a political contract among individuals lacking any other commonality. This is the classic Enlightenment-based, civic concept of a nation.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们是谁"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民主的危机 7.2
 
- 
            
         -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9.3
 
- 
            
         - 世界政治中的文明 7.7
 
- 
            
         - 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 7.3
 
- 
            
         - 第三波 8.6
 
- 
            
         - 国家间政治 9.3
 
- 
            
         - 权力与相互依赖 8.5
 
- 
            
         - 20年危机(1919-1939) 9.1
 
- 
            
         - 军人与国家 8.4
 
我们是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4 条 )
to盎撒白男:You never live like common people
                        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聚焦于“美国人”这一民族身份的内涵,实际上演绎了安德森所说的“想象”发生的过程。亨廷顿将“美利坚民族”归结于:盎格鲁新教文化。他论证,美国并不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而是一个“定居者的国家”:在美国的建国过程中,是集体的经历和各界精英中涌...
                         (展开)
                    
                make America white again
                        老亨最后一本书,结合川铺上台看颇有预言意义。个人总结下要点。 1美国是盎格撒 清教(自由平等公民权等)为核心价值的宗教国家。 2美国并不是由移民建立的国家而是由英国清教开拓者建立的。所谓的移民熔炉是要把后来的移民溶为接受美国核心价值的人而不是吸收接受移民的固有价...
                         (展开)
                    
                前政治正确末期的天问
                        1. 亨廷顿屌啊,首先区分定居者和移民,然后直言不讳说美国并不是移民之国,美国特性来源于早期英国清教徒定居者烙下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后来的移民都要加入这一框框,放弃自己本来的文化与信仰,才算是同化成功,美国共同体才能稳定且牢固。之后直抒胸臆表达对大量西语移民涌...
                         (展开)
                    
                > 更多书评 54篇
论坛 · · · · · ·
| WSAP精英对美国人身份认同多元化的解决对策 | 来自艾菲尔的鸟巢 | 2019-12-22 14:16:39 | |
| 一个美国土地上的WASP精英分子的恐惧 | 来自姜白石 | 3 回应 | 2012-08-25 13:57: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新华出版社 (2010)8.5分 870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2005)7.8分 53人读过
 - 
        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8)8.2分 14人读过
 - 
        Free Press (2004)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单(政治学理论) (午夜书生)
 - 某位老师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开列的100本必读书单 (Lumpy)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2007购书清单 (挥雨)
 - 国际政治茶座 (ourmfzh)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我们是谁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Max·Planck 2020-10-14 18:20:15
必须正视国家认同危机并调整内外战略。多元文化对公立学校影响巨大,公立学校原本应该宣扬美国和美国人的国家与民族历史、意识和认同,现在却变成了黑人、亚裔、印第安人等少数族裔各自宣扬祖国的历史,美国史被逐出大中小学课堂,从主流变成了边缘。1965年之后,在自由主义政治精英主导之下,美国移民国策走向“去美国化”、“非美国化”乃至“反美国化”,反复解构美国和美国人的独特性和共同性,让美国的国家认同面临种族、... 必须正视国家认同危机并调整内外战略。多元文化对公立学校影响巨大,公立学校原本应该宣扬美国和美国人的国家与民族历史、意识和认同,现在却变成了黑人、亚裔、印第安人等少数族裔各自宣扬祖国的历史,美国史被逐出大中小学课堂,从主流变成了边缘。1965年之后,在自由主义政治精英主导之下,美国移民国策走向“去美国化”、“非美国化”乃至“反美国化”,反复解构美国和美国人的独特性和共同性,让美国的国家认同面临种族、语言和文化上的三大挑战。它们改变了教育平等的内涵,导致同化不再意味着美国化,不是向美国主流语言文化靠拢,而是向母国语言文化靠拢,越来越多的新移民身在曹营心在汉,遍布西南各州的墨西哥裔尤其难以同化,西南各州可能变成“墨西哥的飞地”,美国国将不国的危险大大增强。 (展开)
3 有用 工具人 2021-08-07 23:59:22
当WASP们举着南方邦联、孤星共和国旗帜冲入由拉美移民和非裔美国人守护的国会大厦时,亨廷顿的主张基本得到了证伪。
2 有用 原谅我爱扯淡 2013-10-01 21:10:13
亨廷顿这本书引用数据详实,处处透露出对美国WASP主流文化地位岌岌可危的担忧,一直带着批判的眼光阅读,多元文化主义和单一主流文化到底哪一个才更适合国家发展?还需要继续思考,但是我觉得多元文化中心绝逼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啊!!!【我装的是哪门子学术逼,写这些没营养的话】
3 有用 陈毓秀 2013-11-03 02:00:44
胡阿尤?(Who are you?)上帝借亨廷顿之口询问美利坚人,那希腊人的后裔,罗马人的后裔,英格兰人的后裔,老欧洲的后裔,国父们的后裔。
34 有用 well 2016-05-20 11:03:25
亨廷顿认为保持盎格鲁-新教文化/信仰是美国国家特性和成功关键所在,人种和民族不再是,意识形态则过于单薄。最大的威胁是墨西哥移民可能创造的两种文化两种语言分裂美国,其次威胁来源于精英阶级对美国特性的背叛,包括支持前者、多语言多历史教育和精英自身的去国民认同世界公民化。美国是一个定居者国家而不是移民国家,移民会被周期性限制而且强制同化。保持民族特性应该是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答案,世界主义让世界定形美国,帝... 亨廷顿认为保持盎格鲁-新教文化/信仰是美国国家特性和成功关键所在,人种和民族不再是,意识形态则过于单薄。最大的威胁是墨西哥移民可能创造的两种文化两种语言分裂美国,其次威胁来源于精英阶级对美国特性的背叛,包括支持前者、多语言多历史教育和精英自身的去国民认同世界公民化。美国是一个定居者国家而不是移民国家,移民会被周期性限制而且强制同化。保持民族特性应该是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答案,世界主义让世界定形美国,帝国性让美国改造世界,民族性让美国保持自身素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