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唐代古城的圣地巡礼
去年十一去大兴安岭旅行的时候,同行的一位小伙伴给我推荐了这本书。我很喜欢旅行,出于工作的原因也经常四处出差。这几年出行受到一些影响,于是想通过读游记,去云旅游。杜甫的五城,就是我一次体验非常棒的云旅游。
书的作者赖瑞和,赖先生,是一位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他是马来西亚华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曾在香港岭南大学任教。这本书实际旅行的时间是1989年到1993年期间,正好是他在香港任教期间。
书名的由来是杜甫的诗歌,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这五城,是指唐代在河套地区的五座主要的军城:丰安、定远、西受降城、中受降城和东受降城,包括了丛兰州、银川、五原、包头一直到呼和浩特。这场壮游的初心就是因为赖先生是一位大大的唐代迷。因为饱读唐史而对那些故纸堆里的地名心生向往,真是一种特别浪漫的缘起。
赖先生还是一位火车迷,他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其次是长途客车和船。在现在这个飞机高铁发达的时代,我常常忘记了抵达目的地的过程也是旅程里珍贵的一部分。赖先生常常在当地买上特产的白酒,选一列白天开出晚上达到的火车,坐在窗边,也不读书也不看报,就对着窗外的风景自斟自饮,好不惬意。
游记很能体现个人的审美:你偏爱什么样的风物,你看待其他人的角度,你写作的方式。赖先生的眼光就总是古朴而诗意的。
譬如他有一回搭乘一班早晨的客车,他是这么写的:
国内的公共汽车,绝大多数是拥挤的、满座的。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这种小镇之间的班车。晨早乘搭这种车子,往往觉得心里特别纤敏,带些许的轻愁,像一首辛弃疾的词。
譬如他在西安游玩的时候,他是这么写的:
我在解放饭店楼下的小卖部,租了一辆自行车。骑在长安——不——西安街上,似乎可以感觉到,唐代那些大诗人的幽灵,还漂浮在空气之中。我一边骑车,一边欣赏两旁的街景,觉得这样骑车游西安,恐怕正像从前骑马经过长安一样逍遥写意了。
我读的时候就在想,读书一场好像就是结伴相游。书里三层时空互相交错,第一层是遥远的唐代,第二层是赖先生旅行的90年代,第三层是我阅读的当下。这其中的嵌套和互文婉转而浪漫。
上周在准备读书分享的时候,我重读了这本书。读到赖先生回到梅县的见闻,忽然让我想起今年看过的电影《似水流年》,想起前几周去过的东莞的小村。
也许这就是一份好的游记,它不会像旅行攻略那么实用而赏味期限短暂,它可以是一个特别鲜活的时代小切片,而它激发的共鸣应该是穿越时空且历久弥新的。
最后我想以书里的一段摘录结尾。这段话是作者摘录自一位研究旅行文学的教授的,他是这么说的:
游记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主人翁是自由的,比一般读者自由,来去自如的。即使游记中的主角被困在荒凉的小地方,游记本身还是在歌颂自由的。所以游记简直就像一首颂诗,一首自由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