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而沉重,厚积而薄发——读《聋哑时代》有感
 
      
  
  80后,站在四十不惑的人生关口,青春的大门行将关闭,暗淡和寂静悄悄降临。
他用不再稚嫩的目光,向渐行渐远的青春,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那一刻,曾经的酸甜苦辣,一股脑儿的涌上心头,心中积蓄已久的爱恨情仇,化成一声浑厚而沉重的叹息,绕梁三日,经久不衰。
何言沉重?君不见作者笔下的人物,哪个不让人扼腕叹息?刘一达——天资聪颖,性格偏执。保送进清华,后去美国留学,娶李默同桌王黎雪。三个月后杀妻逃逸,失踪。高杰——情商高,会做人,善察言观色。因一张贺卡,李默与之决裂。许可——财主的儿子,性早熟,喜欢看碟片,年纪轻轻得了肾病。吴迪——个性粗犷的美女,因为针扎陈志强,被陈志强妈妈在教室里当众追打,情急之下跳楼,后成为一个同性恋者。安娜——多才多艺,表面风光,内心凄苦,曾割腕自杀未遂。单亲家庭,缺少关爱,价值观凌乱,曾与李默发生一夜情(笔墨重)。霍家麟——屠户的儿子,李默的挚友。性格与社会格格不入。开学第一天顶撞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靠门的位置坐了三年。为李默出头写大字报被开除。高二再次退学,后发疯。
人物悲惨的结局,应是作者刻意为之,他想突出两个重大主题。
一是青春期的爱情,特别是李默和艾小男的爱情。爱情是祭奠青春的主旋律,是小说写作中永恒不变的经典主题。李默对艾小男的爱在多个章节中出现,在高杰一章提到过,因为高杰是李默的情敌;在许可一章也提到过,是许可治好了李默的“男性疾病”,疾病的起因是艾小男;在霍家麟一章更加直白地表白过,因为偷偷给艾小男整理书桌,偶遇“宋屁股”,才成了霍家麟同桌。除此之外,作者用了本书所有人物描写中最长的篇幅,单独列出一章写艾小男。两人的爱情千转百结,动彻心扉。爱情是形而上学的,是飘在云端的美,无法逃脱世俗的牵绊。李默得而复失,艾小男最终选择了一段别样的人生。
另一主题是对时代的批判。我一度对作者的书名有些不解,认为它与内容不符。系统分析之后,才明白作者的深刻用意。初中时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也是一个心灵禁锢,饱尝痛苦的时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苦难依然在民间流行”。一个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事例和人物,是一个群体对时代的厌恶和排斥,就像霍家麟所说的“拒绝和这样一个令人恶心的时代同流合污”。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个浅显一个深刻,将全书不动声色地糅合起来,显示了作者精妙的构思技巧,体现了其非同寻常的思想深度和厚度。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双雪涛说,“作家都是独个儿的那个人”。
作为一个聋哑时代的过来人,80后的深度体验玩家,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她”、“安娜”和“霍家麟”。李默和艾小男的爱情,若即若离,凄凉唯美,让人想起《阿甘正传》里阿甘和珍妮刻骨铭心的爱情。李默与安娜的一夜情,凄风苦雨,作者构思时,是否也想起了令狐冲与东方不败翩然起舞的浪漫梦境?霍家麟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慷慨悲歌,“此地甚好”的喃喃自语,“书桌里的铅笔别忘拿了”的声声叮咛,世间是否还能再现?
“我应该再也不会被打败了”。经历了痛苦悲惨的聋哑时代,在作者的指引下,我们仿佛看到了涅槃重生后,厚积而薄发的无穷力量。
